APP下载

论“三联三建三创”机制对高校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2019-12-26文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校友校园政治

文敏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探讨,逐步探索出了一个“三联三建三创”机制。

1 联网络平台,建优质产品,创精品项目,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供给的精准性

网络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既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自主、平等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开创自己的社交账号自由地撰写、评论、转载。但网络信息交流的社会性和通信速度的及时性,也使校园边界的保护作用不断被弱化,校外各种诈骗、传销、赌博和贷款的非法机构都能通过网络直接迷惑学生,相应的网络应对措施也只有更加快狠准。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联网络平台,建优质产品,创精品项目,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供给的精准性。

1.1 发挥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开发优质网络文化产品

目前高校的网络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网络文化产品的性质总体还是偏于娱乐性和新闻性,学习和生活中的教育指导作用尚未最大化。开发网络文化精品可以从“三微”入手:一是无“微”不至:立足于构建校园“微”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减少网络产品重复性,让学生认准一个统一的官方的网络产品; 另一方面实现全面覆盖,全校各个学院和体系之间的微博微信产品各有特色,要共享互通,实现校园信息扁平化传递。二是防“微”杜渐:致力于完善校园“微”服务,提高学生对网络产品的认可度。首先信息管控制度要完善。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指派专人监测校园网舆论,有效消除小问题的复杂性和极端性; 其次要及时处理学生诉求。以学生干部为出发点,形成学生申诉反馈网络,使学生的意见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并由相关单位核实,及时处理和反馈。最后“微”言大义:帮助繁荣校园的“微观”文化,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发挥校园“微观”系统收集和放大优势。全面覆盖微博、微信、论坛、QQ 等新媒体,定期向学校的师生推送。

1.2 发挥网络的情感互动功能,保证供给意愿不失真

网络不存在固定的主客体,所有的信息流动都是双向的平等的,以网络文化产品为载体的育人方式,能极大缩小面对面交流的距离感,跨越了现实背景的顾忌后,学生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互动和交流,更容易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和想法。而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资源的供给都是通过展示性和阅读性的产品实现,等同于是网络上的灌输和说教,并未给学生思想碰撞相互影响的平台,这种偏离学生思想需求和效果不显著现象,它导致了在高校提供在线文化产品的意愿的扭曲。高校可以通过发布社会热点问题,师生典型案例、疑惑求解等叙事型帖子引起师生热议,此类帖子容易引起共情和互动,师生们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思想和观点辩论,用思想碰撞的火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感染力提升内在的人格魅力。

1.3 发挥网络的文化服务功能,改善供给结构失衡问题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因为供给随意性较大,结构出现严重失衡。新闻信息和行政资源供给过剩,休闲娱乐资源供给充裕,学生和传统文化资源基本权利不足。国际形势、 科学技术、 政策法规类资源则非常稀少。网络文化产品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爱进的生活必备品,就要结合文化服务功能做到: 首先,我们将继续丰富就业和创业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及时解读学生的最新就业和创业政策。分析各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并经常在网络上推送用人单位介绍、招聘岗位详情等具体信息,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其次,提供一站式贯通服务,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中心和云应用的综合互动平台,将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实现双向贯通,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黏合度和使用影响力。最后,针对学生各种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一方面提供闲置物品交易、在线心理咨询、就业创业指导、奖贷助补减办理等校园贴心服务,致力打造全口径校园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生产功能集成型产品,集快递取寄、充值缴费、投诉建议、失物招领、火车票代购、手机银行、活动报名、美文阅读等多项智能服务于一身,切实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

2 联大学精神,建党团队伍,创人文环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供给的引领性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可以言之凿凿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科研成果、名师高徒外,还有必须心领神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精神”[1]。这是大学精神的本质,也是校园人文环境创建的要义所在。

2.1 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追寻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之道”

在新时期的教育征途上,高校要凝练具有传承历史和与时俱进特点的大学精神,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人文环境,形成教师和学生高度认同的学校管理理念,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激发师生热情,开展名师、名生、名校友的文化建设工程。开展“名师文化”建设工程,建立相关奖励激励机制和具体实施计划,深入挖掘和定期推选出优秀教师,通过网络对杰出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在线宣传,同时开设直播让优秀教师与学生进行在线答疑等网络互动,以此展现名师的素质涵养、思想品格和学术作风。开展“名生文化”建设工程,树立先进学生典型,将他们的荣誉奖项、感人故事、奋斗历程写成网文故事画成生动漫画,通过进行网络宣传、开展院校交流、召开典型事迹报告会、表彰先进等多种形式,突出大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让典型标杆学生引领一股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开展“名校友文化”建设工程,采集和维护好校友通讯录,时刻关注校友的发展,推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校友,成立校友理事会,定期联络校友和开展校友活动,可以邀请校友回来开设讲座,也可以出去采访校友,与校友所在单位建立校企友好关系等,展现校友风采,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

2.2 融汇民族文化精神,倡导上下求索之风

2.2.1 以“和谐”为精髓,使大学校园拥有大气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文明大学的校园应以物和心取得调和的自然共生型社会系统为目标”[2]。高校应积极推广国学教育,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融入校园,邀请专家教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创办再现文学经典的戏剧社等,举办阅读经典朗读比赛,古题今辩辩论比赛等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引导师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学习先贤的智慧,以和衷共济的精神来增强每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的校园里漫步着一群具有宁静大气精神的人。

2.2.2 以“诗教”为根基,使大学校园拥有儒雅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诗歌作为一种珍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高尚的人格美,也蕴含着深刻的知性美,也蕴含着伟大民族的精髓。这是一本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培养了几代中国的儿女,黄帝的每一个后代都深深地印着龙的印记。古典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丰富的知识,清晰的智慧和智慧等多种功能。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可以通过举行古典诗歌和现代青春诗歌朗诵比赛,成立诗社,出版诗文集,排练话剧等,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引领大学生追寻理想的大学精神和个人信仰,使大学成为一座具有理想气质的“殿堂”。

2.2.3 以“求知”为支点,使大学校园拥有博学

求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只有从上至下追求学问的氛围,才能让大学精神得以保存、延续和光大。雅斯贝尔斯曾说:“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实践,大学的生命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合乎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3]。首先要让学校管理层成为大学精神的领悟者、 大学理想的创造者、大学风气的引领者。其次,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学术大家,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出校出国学习交流,设立青年教师基金用于调动积极性,举办教师间的工作思想分享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教师中间营造积极进取的科研学术氛围。最后,广泛举办学术讲堂,创办学术沙龙,开班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学术论坛,激发学术研究的学术兴趣,并与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中的思想火花相冲突。同时,开设实验基地,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创新科技竞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术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党团模范队伍

党团干部是党团建设的主要力量,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增强政治思想“意志力”。面对越来越强烈的文化冲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党团干部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培养人、教育人,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强“意志力”队伍;第二,增强网络信息“抵抗力”。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传播速度快、更新频率快,其中夹杂着很多消极负面信息,例如:校园贷款、传销组织、网络暴力、恶意诽谤等,这些信息直接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同样对教育者也存在着潜在影响,所以,定期举办网络舆情培训班、网络专干培训、网络文明教育等加强党团干部的网络信息识别能力,能准确分辨筛选复杂的信息;第三,增强工作技巧“掌控力”。现如今,党团建设也要随潮流,紧跟热点,掌握最新的APP、软件技术,必要时还可以专门培训专人指导,以此提高党团干部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联“双一流”建设,建多元模式,创科学制度,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供给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限制教育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建立教育内容和方法,规定各种教育工作规范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头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使工作方式多样化。管理体系正在科学发展,教育供给正朝着有效性方向发展。在“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随之改进,实现工作模式向多元化转变,管理制度向科学化发展,教育供给向有效性推进。

3.1 制度建设由强制性向科学性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重视制度的执行性和可行性,按照法制的要求,从主客体和环境资源等相关因素上加强制度规范化。学校评教体系指标应多维化,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情况,应融入德育效果,学生后续跟踪和反馈等方面; 学校应建立任课教师和管理行政咯啊是的联席会议制度。会议上,辅导员、班主任、教务办等部门通报各班思想政治进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要求,任课教师联系课堂教学给予指导和建议。

3.2 制度体系由单一化向立体化发展

在现代大学治理的生态环境中,在学科整合,资源整合,协同开放,标准化和效率化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它应该是一个多智能体,多渠道,多元化,系统化的三维互动教育。教育方法应从课堂教育扩展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团体咨询; 教育资源应该从大学扩展到社会基层,如企业、社区等。教育方法应从理论灌输扩展到网络教育,文化教育和活动教育。高校需要众筹思想政治教育各方渠道和各项资源,逐步呈现制度由单一化向立体化的转变。

3.3 制度内容由政治规范向以人为本发展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是高校各项制度建设的根本理念。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而且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隐性价值追求。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融入思想觉悟、道德规范、品格品德、法律意识、服务意识等内容,改变以往的只有文件文本的灌输,通过日常活动的渗透取得实效,在实施大学生征兵入伍、网络文化传播、心理成长辅导、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校园活动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引领、道德文化塑造,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体会生命的价值,真正实现激发开拓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使各项制度突破政治规范的约束以实现个体性教育,实现政治规范性和自我价值性的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校友校园政治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友风采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