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承和保护曲艺艺术的“三个结合”

2019-12-26林玉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三个结合曲艺受众

林玉婷

(广东音乐曲艺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曲艺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和传承曲艺艺术就是在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艺术的保护需要注意有形遗产的保护,包括历史文物或者是历史建筑等等。曲艺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应做到“三个结合”,以此来推动曲艺艺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充分发挥曲艺艺术的独特价值[1]。

1 保护和传承曲艺艺术的重要性

传统的曲艺艺术,大多源自民间,是一种生动的、有趣味性的表现形式。曲艺主要展现了那个时期居民的信仰、民俗、古典文学以及文化意识等一系列内容,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法等等,为现代任研究和了解历史与传统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曲艺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瑰宝[2]。

因为曲艺艺术来源于民间,所以它比较符合大众的审美和需要。曲艺表演通过婉转优美的唱腔展现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与价值,一方面可以娱乐民众,另一方面能够感化观众,抨击或揭露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最大限度的弘扬真、善、美。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曲艺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宣传的路径与媒介,有机的把传统的价值理念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人们,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持续到现在,曲艺艺术依然发挥着较为重要的功能,曲艺艺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之后,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变了自身的内容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改变和发展。因而,现在的曲艺艺术非但没有落后,反而更加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与人们的价值观趋于一致,一方面为人们提供娱乐形式,另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价值观念,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所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曲艺艺术应得到该得的保护,进而保证曲艺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最为关键的是,弘扬曲艺艺术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建设我国先进文化以及文化的繁荣富强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持保障。

2 曲艺艺术的发展现状与原因分析

曲艺艺术所蕴含的独特的艺术价值决定了它必须要受到有力的保护与传承,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曲艺艺术的发展状态并不理想,还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曲艺艺术的发展现状

2.1.1 曲艺艺术作品的知名度不足

大部分曲艺艺术作品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流失的现象严重,面临着消亡的状态。例如广东,调查结果表明,之前广东的曲种包括如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潮州歌、客家竹板歌、咸水歌等……曲艺表现形式,然而到了今天,曲艺表演形式虽然没有走向消亡,但也只是名存实亡,真正喜欢曲艺艺术和了解曲艺艺术的人非常少[3]。

2.1.2 曲艺艺术的从业者缺失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老一辈的曲艺艺术家越来越少,年轻的艺人寥寥无几,产生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作为一种传统的古典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学习曲艺表演,也不愿意静下心保护和传承曲艺文化,所以它才会出现后继无人、传承无力的尴尬局面。

2.1.3 曲艺艺术的受众越来越少

现代的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娱乐形式多种多样,所以真正了解和喜欢曲艺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普遍喜欢观看电视节目,而老年人大部分观看的是戏曲类的节目,并不是曲艺节目。尤其是年轻人,在这个群体中,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曲艺艺术的基本形式,更谈不上了解了,曲艺艺术的受众越来越少。

2.2 原因分析

2.2.1 现代化的传媒方式带来的剧烈冲击

上个世纪80年代,电影设备的成本不高,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所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娱乐形式,曲艺渐渐受到了冷落。随后电视的普及再一次为曲艺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人们更加喜欢这种快捷便利,不会受到限制的娱乐活动。除此之外,电视作为一种传播的媒介,能够实时的向受众传递信息,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趣味性的节目,拓宽观众的视野,这些优势是传统的曲艺望尘莫及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迅速占领了曲艺的市场,曲艺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娱乐需求,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陷入到濒临消亡的局面。

2.2.2 普通话的普及

大部分曲艺艺术都是来自民间的,很多都采用方言的表达形式,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地域特色,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与应用,很多人对方言的了解越来越少,这就容易让很多人觉得曲艺艺术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不愿意深入了解曲艺艺术,致使曲艺艺术流失了大量的受众。除此之外,现在人们普遍以普通话为审美的标准,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大部分人会觉得曲艺艺术并不具有独特的价值,自然就不会去了解曲艺艺术,更别谈喜欢了。

2.2.3 宣传力度不足

媒体舆论缺乏保护曲艺艺术的观念,宣传的形式和手段较为单一,致使曲艺艺术很难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渐渐地淹没在种类丰富的娱乐活动中,没有办法拓展宣传的路径。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对曲艺艺术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是组建专门的组织促进曲艺艺术的发展,没有为曲艺艺术的早期发展给予资金方面的扶持,部分曲艺从业者选择转行,大部分民间的团体因为无法维持不得不解散,种种因素都加剧了曲艺的发展面临的危机,迫切得到妥善的解决。

3 传承和保护曲艺艺术的“三个结合”

3.1 汲取和外推的相互结合

现阶段,曲艺艺术正慢慢向多元融合的方向发展,在保留了曲艺艺术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汲取了丰富的电影艺术、诗歌文学、舞蹈艺术、音乐艺术以及戏剧艺术中的优秀元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单靠汲取是无法实现传承与保护曲艺艺术的最大价值,外推力量的不足无法推动曲艺艺术的良好发展,这就意味着目前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在音乐、舞蹈、电影、戏剧……各个艺术形式中融入曲艺因素,一方面可以满足受众的对于曲艺欣赏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曲艺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艺术创作与艺术表演的过程中擦出新的火花,有助于从整体推动文化艺术的水平。

3.2 创新与传统的相互结合

近年来,大型的赛事和演出数量逐渐增多,曲艺艺术的演出活动相关的创新逐渐被提上日程,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令受众产生比较强烈的消费欲望,怎样把受众吸引到演出场地以及怎样让受众可以在表演的环节中坐得住……问题,是任何一个曲艺文化工作者进行艺术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是有计划的而不是盲目的创新,创新需要以传统为基础,并又与传统有着一定的区别,如果采用照搬的方式进行曲艺艺术的创新,只会将曲艺艺术推向尴尬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不可以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过度的追求娱乐性功能,使用大量的恶搞方法,采用‘伦理口’或者是‘荤口’甚至是模仿有缺陷的人来博得受众们的廉价的笑声。创新曲艺艺术,首先应当深入挖掘艺术中的精髓,在充分的思考和分析的基础和是哪个,探寻在曲艺艺术中融合新的理念、新的元素,舞台的表演人员应当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同时,牢牢把握受众的心理,把自己也看做是台下的观众,进而创作出高质量的、格调高的艺术作品,真正的做到赏心悦目[4]。

3.3 教育和习惯的相互结合

现阶段,曲艺表演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除了那些被人们熟知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之外,社会各个方面对曲艺艺术都存在较为片面的认识,曲艺艺术的传承人员缺乏,关注曲艺艺术的人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群体对于曲艺表演基本不感冒。所以,我们要不断壮大曲艺艺术的队伍,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保障各个经济利体的各方面权益,还需要加强教育和习惯培养的相互融合。当前形势下,专业的曲艺艺术类学校数量较少,而且传统的拜师学艺以及口传心授的传授方法也不利于曲艺艺术的校园形式的规范教育模式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与培养曲艺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校园属于系统学习的空间,国家应提供大力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结合曲艺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与努力,逐渐发展规范化的、正规的曲艺艺术传播与经营的链条。除此之外,曲艺艺术的人才成长的土壤广泛分布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学的精、学的广、表演有多到位,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习惯,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可塑的细节,将现阶段处于‘野生状态’的曲艺艺术,转变为像每天吃饭、睡觉、洗脸等一系列日常的生活习惯的组成部分之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曲艺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展现了那个时期居民的信仰、民俗、古典文学以及文化意识等,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曲艺艺术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需要采用上述“三个结合”的方法,大力保护和传承曲艺艺术,创作出高质量的、格调高的艺术作品,推动曲艺艺术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三个结合曲艺受众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巧用“三个结合”,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结合”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基层建设要搞好“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