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实现的路径
2019-12-26蒋位哲
蒋位哲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1450)
引言:当前高校秉承着对于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追求的重任,因此高等学校需要借助自身发展的优势重视,对于贫困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也需要转变,这种模式要将资助工作和育人相结合,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和完善资助工作的科学性,促使贫困生树立其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1 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概述
1.1 内涵
高职贫困生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对于学生们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支持,还要对于学生们正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们进行人文关怀的时候,需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这对学生的未来和之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必要性
1.2.1 有利于高职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的贫困学生虽然可以得到国家的物质资助,但是在心理上还会存在无法被人理解的现象。如果没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理解,就会导致他们未来的人生都会产生阻碍,很容易在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遇到困境。所以对于高等院校的贫困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精神、心理等多方面教育,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心态。对于贫困生们来说,要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2 有利于推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贯彻
我国教育体制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是如此,需要加强对于思想政治上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主动性。健康的人格和社会的稳定具有相应的关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贫困生更需要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帮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
2 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
2.1 在人文关怀上存在认知的偏差
对于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来说,他们在政治建设上缺少相应的人文关怀,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对于贫困生的帮助仅仅限于物质上的资金帮助,而缺乏了对于贫困生心理方面的关心。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高职院校贫困生内心心理的问题,要解决它们内心心理中存在的情绪。给予贫困生们心理层面更多的理解,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学生们自身的引导,鼓励他们对当前社会抱有感恩之心。但是目前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丢掉了对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和思想层面的关怀,存在着认知的偏差,甚至在个别高等院校中有教师克扣贫困生的资助资金的现象。
2.2 高职贫困生的精神文化教育存在不足
高职院校中贫困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精神和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有些学生们由于内心的自卑,往往害怕参加集体活动,在整个贫困志愿工作中他们不单单需要的是物质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关怀。从目前个别的高职院校来说,除了对于学生们进行物质层面的解决之外,并没有对于学生们进行精神的引导和丰富,甚至在一些贫困资金评定和发放的时候,是以公开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缺乏了对于高职贫困生的人文关怀,会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极大的自卑感。
2.3 个别高职贫困生心理需求没有满足
高职院校贫困生和其他学生群体一样都有着自身的压力,但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压力。首先他们为了保证自己可以在高职院校中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必须省吃俭用,他们必须精细的花钱。但是对于钱的把控,很容易使他们日常生活被其他人所疏远,无法得到其他人的沟通和理解。甚至有些学生,他们为了减少家庭的负担,往往会参加大量的兼职活动,这样会让他们心里承受着很多的痛苦。长此以往高职的贫困生们很容易在自己的内心存在一些负面情绪,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心里得不到帮助,就会在内心产生压抑的情绪。长此以往即使是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都无法对于他们内心的心理问题进行排解,甚至会影响他们之后的人生。
3 构建高职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实现的路径
3.1 将资助活动纳入育人体系之中
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资助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对于贫困资助的工作者需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念,认清贫困资助在教育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把学生作为主体的对象,更要把教育作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人格和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平等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工作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是以学生为基准的。所以在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秉承着公平教育、和谐建设的理念来进行。要切实的关注贫困生的发展需求,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居住理念,对于资助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要坚持科学化的体系,完善整个资助活动,将贫困生的资助作为一种规范性和长期性的工程,有效的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好自己的学业,顺利的成才和成长。
3.2 完善组织保障维护贫困生的权益
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是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想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就需要建立好专门化的队伍。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应该充分做好学生工作,以建设的完善的组织设备,建立起创新的工作体系。在教育工作中首先对于资助团队和思想政治建设团队要进行选拔和教育培训,激发团队的活力。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资助工作,同时也要积极的引导班干部工作,注意收集贫困中的信息,解答学生们关于资助上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3.3 完善制度保障形成规范的工作体系
工作体系方面需要建立起必要的组织机构,始终在贫困生评选和资助工作中,贯彻其公平、公正的理念。部分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的选举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所以在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中为了促进日常管理工作的转变,依靠制度办事,要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在制定相关策略的时候,尽可能的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们全体的地位,建立起相应的法律义务法规和相应的协调机制,有效的促进贫困生成才制度体系的完善,切实做到育人工作的规范性和长效性。
3.4 严把三个环节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3.4.1 严把贫困生认定环节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性,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对高等院校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职能和意见,具体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贫困生的资助活动。同时,为了让学生知晓贫困生认定需求,要尽可能减少学生们对于政策了解的缺乏。对于极个别有自卑心理或者爱面子的学生要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深入性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经济状况。学校还应该及时和贫困生的家长沟通,了解学校的资助计划,配合指导学校,帮助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建设,减少贫困生认定的误差。
3.4.2 严把资质项目的评定环节
为了确保项目评定的科学和规范性,学校资助助学金的申请条件评定规则都需要形成公告,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发布。建设符合条件学生的申请,需要在班级和院内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来进行评判。同时对于各种国家奖学金和学费减免活动,需要通过部分职能集体讨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
3.4.3 严把各类资助发放环节
要保证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助学金发放的时候,可以采取隐性发放的方式,尽量减少现金的发放。同时也为了避免资助过程中过于公开,引起学生们内心的自卑感,可以采取工作处审核和相关部门审核的机制,直接由财务处将助学金打入受助人的银行卡。助学金资助上可以尽量给学生们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减少选择轻巧携带的产品,让学生们在使用时不会顾及贫困生的专业化的标签。在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要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3.5 从贫困生的心理上加强自主自强的意识
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自主自强的教育工作中,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价值,也为了对于他们人生起到更大的帮助。所以在贫困生补助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提供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信心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独自面对人生的困难,引导贫困生冷静客观的分析自己的困难,鼓励学生们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来增强自身的成就感,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获得相应的资金。
另外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精神需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于学生们进行特定的分析,通过多渠道的帮助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之中,在足够了解学生们的基础之上,保证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引导学生们更好的热爱社会、感恩社会。首先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尊重每一个贫困生个体,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凡,要平等的和学生们进行相应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在遇到困境和难题时及时对他们进行干扰,倾听他们内心的苦闷,定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让贫困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不断的成长,以感恩的心看待现实中的生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和其他学生加强深厚的友谊,以此来促成贫困学生们的成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人文关怀需要对于学生们的心理思想层面进行相应的关怀,需要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针对高职培训生自身教育体系人文关怀中存在的问题缺失,进行及时的弥补。同时要结合当前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资助环节,加强高职贫困生们自主自强的教育,合理的对于贫困生们进行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