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路径及有效机制探析
2019-12-26张雅茹
张雅茹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教师不仅承担着教授学生知识的重任,还肩负着教导学生做人的义务。因此,老师在教学环节,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在教育环节德育知识的穿插讲述,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深层次学习的重要场所,但高校不能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学术型人才的同时,还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下文将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1 “立德树人”的原因和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要做好立德树人教育工作,首先,高校教师要对育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清醒认识,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还要准确把握“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高校教师只有充分认识立德树人教育本质,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1]。高校学生是祖国的年轻一代,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实现祖国复兴的重任,但是近些年,却频频出现高校学生的负面报道,例如马加爵时间,因为一点小事就杀害舍友等,让人们感到震惊、愤怒的同时,又不免感到惋惜和疑惑,为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会因为一点小事做出如此不理智之事?其实这与我国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在教育环节,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讲授,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使得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才无德之人。因此,高校需要转变这一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社会需要德才兼备之人,建设祖国和实现祖国复兴,也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能同时得到提升,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在学生迈入社会之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思想教育,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高校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借助自身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成长。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素质突出的合格人才。例如某高校,它通过借助自身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经常举办红色文化演讲活动、以感恩、亲情等文主题的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正能量的活动,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工作开展。
2 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施路径
2.1 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因此,高校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还要做好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高校要做好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首先 高校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树立了立德育人的教育观念,在日常教学中,才能主动将德育知识穿插其中,并积极的给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引导[2]。同时,学生存在的错误价值观念和行为,教师也能够积极予以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道德的核心内涵,再通过教师德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还有,老师自身树立了德育理念,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将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好的指引。同时,树立德育理念,能使老师自身的教学行为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能提升教师的讲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提高教师素养,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塑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很大帮助。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仅靠教师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远远不够,高校还要加强校园师德的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师德风范,让教师给学生起到好的榜样作用,以此来营造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带动和校园文化氛围的感染,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高校要进行师德建设,先要让老师在教学环节能以身作则,通过身体力行和无声的道德行为,来加深学生对道德修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增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吸收[3]。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高校要要求教师严以律人,以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若教师品行不佳,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可能会给学生做出错误示范,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因此,高校要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来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例如某高校,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通过各项制度,对教师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进行约束,使每个教师都能按照教师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然后通过自身良好的操守和言行举止,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向好的方面发展。
2.3 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目标
高校在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学任务时,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将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环节,还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往往会在一些小事中体现出来。教师的年龄、学历等都高于学生,经历也比学生丰富。因此,老师在和学生的接触和沟通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做事行为和生活习惯,了解学生,并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和道德观,通过委婉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积极指出,并引导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给学生讲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疑惑等,老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中的首位,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以此来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使自己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友谊关系,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寻求老师帮助,肯向老师吐露自己的苦恼,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开导。同时,还可以尽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这样学生不至于将所有的苦恼挤压在内心,最后导致情绪崩溃,因一点小事做出不理智行为。老师和学生加强交流,多关心学生,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有助于学生心中善良种子的发芽,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使学生能感受到社会中存在的正能量,进而对生活、人生和社会都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推动学生与周围人和事物的和谐共处[4]。
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中应多设置一些辅导员,通过辅导员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时代发展很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但一些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甚至对新事物存在排斥态度,这导致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人,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代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因此,高校可以聘请一批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的辅导员,他们因为年龄相差不大,生活经历、阅历相似,能使学生放下戒备心理,能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我国很多高校,为了更好的服务和帮助学生,都设置了辅导员岗位,辅导员通过管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工作,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会给学生很多的帮助和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更好的与人交往和处理生活中的事,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4 突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做好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感,还没有真正成型,但他们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可以评判事物的好坏、对错,但他们的看法又不成熟和固定,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依然有较大的可塑性,所以高校要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先进的理念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更好的吸收将抽象的道德理论概念,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5]。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高校要增加思想道德内容的课程占比,一方面通过这种方法来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学生也能接触到更多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以此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发展。
3 总结
高校要做好立德树人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能够积极的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并在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与教学环节。其次高校要做好师德建设,通过规范教师的言行,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让教师能够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帮助,并通过教师的行为来引导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最后学校还要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课时设置,以此来推动学校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