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激发文物活力的博物馆讲解艺术探析

2019-12-26殷小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参观者讲解员展品

殷小亮

(长治市博物馆,山西长治 046000)

近年来,随着文博行业的兴盛发展以及社会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博物馆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愿意走进博物馆,博物馆也正在成为新时代文化领域的一个亮丽名片。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如何打造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平台,如何激发馆藏文物的活力,这都是博物馆应思考的问题。而博物馆讲解作为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作为直接面向社会大众的窗口,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从博物馆讲解的角度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充分发挥博物馆讲解的功效,提升博物馆的讲解艺术。

1 博物馆讲解的重要地位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需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必须让人动起来,必须搞好博物馆的收藏、研究、陈展和教育等一系列工作。 博物馆讲解作为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窗口,在发挥博物馆社会职能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讲解是沟通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是社会教育工作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1]

博物馆讲解对于观众而言是参观博物馆、 了解博物馆的重要手段,在讲解员的帮助下,观众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参观博物馆,对于博物馆的藏品特点、陈展方式以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观众可以与讲解员之间形成互动,增加观众的参观兴趣。具体的来说,一方面,由于博物馆性质的不同,参观群体的年龄、职业、文化认识不同,对于不同性质的博物馆的主题和相应的陈展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而讲解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 引导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对于整个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有着一个清晰的思路,绝大部分观众离开讲解员的专业讲解是很难理解到展品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其次,好的讲解让参观者对展品有着直观上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上的文化认同,不仅可以拓展和延伸展品的背景知识,也可以使得陈展策划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得到有效的补充,能够带给参观者独特的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讲解员与参观者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这种互动性的参观让展厅中的展品“活起来”,变得更为丰满,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 总而言之,对于观众而言,讲解是“文物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也是“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2]。 因此,提高博物馆讲解水平,对于群众和博物馆双方都极其重要的。

2 博物馆讲解中的语言艺术

博物馆讲解人员所面对的是馆藏文物和参观群众,如何让文物与群众之间产生交流,如何让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这就是博物馆讲解人员所承担的职能。 换而言之,“如果说,典藏文物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是她的灵魂,而讲解员则是掌握灵魂的人”。[3]讲解员用语言艺术的魅力拉近了观众与文物之间距离,让馆藏文物活了起来,让观众得到了博物馆文化的熏陶。

自博物馆免费政策的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走进博物馆,观众则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讲解人员面对不同的观众结构,他们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社会阶层都是不同的。比如,讲解人员在面对小学生与高中、大学生的时候,需要不同的讲解语言,面对农民群体与文化事业工作人员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如何在观众和文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和契合点,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博物馆讲解人员的语言艺术。 博物馆讲解人员的语言艺术首先要求讲解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讲解,面对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着较强亲和力、感染力,能够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即接待少儿或小学生群体,讲解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简单生动的语言,重视讲解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接待中学生群体,讲解人员应采用具有准确的、具有严谨逻辑和简明的语言特点,重视讲解过程中的启发性和知识性; 接待大学生和社会群体,应采用有深度、 广度的语言特点,重视讲解过程中互动性和情感性。 总而言之,讲解人员在面对社会大众的时,能够充分发掘文物和陈展的信息,能够流畅、 简洁的传递信息,在讲解中能做到声情并茂、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生动形象,有着较强的吸引了和感染力,即注重讲解中的故事性、情感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启发性和科学性等,把这些特性结合一起并灵活地运用[4]。

3 博物馆讲解中的情感艺术

在博物馆的讲解中,讲解人员往往会面对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常设展览,由于常设展览中的展品、陈展策划等长期不会变动,讲解词变更也会比较少,有时会导致“由于讲解词的千篇一律,一些常规展览中‘讲解员厌讲,观众厌听’已经成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5],这就需要讲解人员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工作责任感。

情感因素对讲解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丰富的感情因素,观众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没有情感上的共鸣,讲解的过程会显得枯燥无味。因为博物馆里的展品是静止的艺术,展品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其自身不会与观众进行沟通。 而讲解员则可以通过这些静止的不会说话的展品,附上自己的感情色彩,能更好地传递给观众[6]。 所以,讲解人员的情感因素是讲解员自身对博物馆的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其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引发观众产生共鸣,达到一个很多好的沟通交流的效果。对于观众而言,富有情感的讲解可以使他们更快、 更好地融入到博物馆的文化氛围中。因此,博物馆的情感讲解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讲解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观众至上的理念,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首先,讲解人员要对馆藏文物或展品有着丰富的情感认识,能够充分发掘文物背后的厚重的文化,带着情感去了解历史,把握展品和陈展的感情基调;其次,讲解人员与观众之间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要有着“以人为本”的讲解意识,能够做到人性化的服务,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人际交流。 比如,面对不同的参观者都要有着饱满的热情,不能有歧视的眼光,有着明确的角色定位,能够照顾到参观者的心理感受。 最后,讲解人员要提升文化素养,对历史学、博物馆学、考古学以及教育学等,都要有着系统的学习和认知,拓展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着丰富的知识存储,不断创新和改进讲解词,增添丰富的情感。唯有这样,才能引起讲解者、参观者、文物三者间的情感共鸣。

4 博物馆讲解中的礼仪礼节

博物馆讲解的礼仪礼节也是比较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讲解人员与观众的关系其实也是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 这就要求讲解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温文尔雅、不卑不亢,在讲解中能够讲礼节、懂礼貌,这样才能够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博物馆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力[7]。

礼仪礼节的核心就是尊重他人。 讲解人员在面对多元化的群体,基于他们的生长环境、文化程度、个人素养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在讲解中,要有着真诚的交流以及信任和包容的心态,充分尊重观众,能够做到细心、耐心、热心、诚心的讲解,让观众在博物馆中有着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讲解人员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姿态、表情和穿着服饰等。 显然,博物馆的讲解不是简单的背稿子,而是与参观者之间的一个互动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自我的形象和礼仪,首先,面部的表情要自然而大方,注重讲解的真情流露,同时,态度要热情,面露微笑,这也是一个讲解人员的文化素养表现。 其次,要注重目光上的交流,讲解人员无论面对的是个人还是团体,要与观众有着目光上的交流,切忌左顾右盼,保持目光在观众和文物之间移动,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目光长时间停留在展品或者参观者身上,尤其是异性群体。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唯有目光上的交流,才能有着更好的信息或知识的交流,从而使观众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另外,讲解人员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包括讲解员的站姿、走姿和手势等,在讲解中要面对观众,侧身站立,切勿把手揣进裤兜,在移动中注意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边走边解说,并不时回头看身后的情况。 总而言之,讲解人员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最直观的,这涵盖了讲解人员的仪容、表情、姿势、举止、目光等。所以,讲解人员只有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这些细节和礼仪的表现,才能提供更好的讲解服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讲解员的语言、形象和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8],直接关系着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甚至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整体水平的评价。 因此,博物馆应注重讲解人员的培养,提升博物馆的讲解艺术,为讲解员注入新动力,发挥讲解人员社会教育的职能,从而为文物增添新活力,让文物活起来。

猜你喜欢

参观者讲解员展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最美的蝌蚪
展品被盗了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我当小小讲解员
博物馆讲解员讲解的技巧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国宝展品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