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9-12-26王光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理工国际交流理工科

王光霁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理工科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工程技术行业的科研能力,为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供基础条件。目前来说,我国在理工科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上存在着弱势与不足,需要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素养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发展出最适合我国大学生教育的国际素养提升教学模式,扩展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推进科教兴国目标的步伐。

1 提升工科大学生国际化素养势在必行

1.1 国际大背景的需要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全球化已经不仅限于经济发展,对于文化的碰撞逐渐占领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学生教育是各国同步的高等教育,在进行理工类大学生的教育中跨国界、跨文化的发展逐渐成为发展重点,在进行理工创新中需要不同国家的文化碰撞,来进行灵感的迸发,以此促进我国理工科教育和工程事业的共同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人,在国际联系日益紧密的形势下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技能与知识培训。

1.2 增强工科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自主能力的需要

科教兴国的目标发展之下,我国的高等院校都在向着综合、研究与全球化的发展目标而创新,理工科的教学需要国际间的知识交流,理工科的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国内的教育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自主能力提升的需求,需要在不同文化下的理工教育中进行新的知识获取,从国际交流中获得知识面的扩展。国际交流成为理工科的大学生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获取更多工科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发展形势[1]。

2 国际化素养的界定

经济全球一体化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化人才成为各国之间的主要竞争条件,国际化人才地位的上升需要对其国际化素养进行内涵的剖析与解读。 国际化素养是在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很多的研究学者认为国际化素养应该包括知识、 能力以及素养三个方面,在2001年,我国对国际化人才素养进行明确界定:具有较高学历,懂得国际运行原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可以进行跨文化交流沟通的人,被称为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2010年,我国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对国际化素养的教育做出新的要求: 国际化人才的素养必须要有国际对接、交流和沟通的技能,有在国外生存的能力,有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有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应对能力;2015年,我国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做出新的补充: 要求国际化素养人才必须具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专业技能,可以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与创新,必须要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创造性能力,我国的国际化人才素养培育目标是培养可以为全球社会和人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以此促进世界人民共同繁荣。

3 工科大学生的素养特点

3.1 思维模式是理解和处理事情的方法

在进行大学生国际化素养的培养上需要根据工科的学习特点与学生的个体优势发挥进行素养的重点优势发挥。 思维模式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方式不同。 在进行大学生国际交流意识培训上,首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缺少国际化素养思维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培养,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在言行中培养自身的国际化素养。在学生的经历丰富上,扩展与国际高校的练习能力,促进工科学生的时间操作行为与国际接轨,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在学生国际化思维模式的培养中,需要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在国际交流中形成自身的国际化素养,将国际化素养的思考方式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模式[2]。

3.2 知识体系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联想思维和归纳演绎起着超重要作用

在我国现今的理工科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培养缺少专业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养成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理工科的学习交流中联想思维与归纳演绎是重要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挥需要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进行知识的创新,在建构教育主义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知识从不是由无至有的过程,需要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进行新知识的发展与开拓。 ”因此,在工科大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培养中需要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夯实程度,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知识体系创新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3.3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品德与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的态度与技巧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展开,学生所代表的不仅是个人与学校更是整个国家的形象与水准,在国际交流活动的展开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在国际交流中不迷茫,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才能在国际交流中获取更加广阔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日后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国际交流合作需要更加具有主动学习意愿的学生参与到国际理工学术交流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主动性成为势在必行的改革课程,我国的高等教育过于被动,“严进松出”一直被社会各界所诟病,不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理工事业进展,在进行知识的扩展上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展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4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机制

4.1 转变观念

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升,基础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开展,提升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我国的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全国各高校也都在积极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方式,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扩展国际化教学方式的提升;其次,对于国际交流项目的宣传观念过于单一,推广的方式也较为单调,仅仅是通过学校各级进行指令的下发,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无法促进学生对于交流活动的了解;最后,在进行学生知识面扩展的过程中先加强学生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国际化知识扩展,将理工课程的国际化思维方式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寻求学生心灵上的国际化思维认同。 目前,很多的高等院校建立专业的国际交流项目管理部门,将海外交流项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连接,促进大学生对于国际交流项目的了解,提升国际交流项目的灵活性开展。 与此同时,扩宽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渠道,提升校与校之间的对接能力,南京工业大学与英国谢菲尔大学就开展了学校间的互访活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提升交流活动的趣味性与生活感[4]。

4.2 坚实基础

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的首要条件,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是“95 后”乃至“00 后”,过于浮躁的社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钻研能力急剧下降,学校在进行教学机制的优化中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为学生建立整个完善的知识体系。丰富教学方法,提升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知识教学的联系性,当代学生离不开互联网的信息获取,将理工知识融入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可以扩展理工知识的创新发展。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其中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以及成都理工大学中有超过65%的工科学生都表示,在国际交流中缺少自信,缺少专业的知识体系作为交流活动的支撑,导致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很被动,因此,要想提升我国的理工科整体教育水平需要加强对基础专业知识的培训。坚实的知识基础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必须要完善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在天津工业大学中就开展了理工科研教学小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理工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对接程度,抓住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丰富教学内容。

4.3 搭建平台

目前来说,我国工科大学生国际交流制约因素,最为突出的是交流平台过少,交流渠道过于狭隘,无法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大多数的学校只有经济条件优越、 专业成绩突出的极少数学生才能进行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很多的学生因为家庭以及外界因素的制约无法进行海外国际交流,学校可以为学生进行国际交流项目的扩展,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外教进行双向国际交流,不仅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也提升了教室之间的学术交流能力,扩展国际交流平台的范围。 在平台的搭建上,很多的高校开始设立交流资金,学校提供部分资金以奖励的方式发放给有意进行国际交流活动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扩展与提升,提升校校联合的程度,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5]。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国际交流素养的提升,国家教育部门需要扩展其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推动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变,提升高校教育的国际化意识;其次,夯实我国理工科教学的科研基础能力,落实教学开展、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才能提升大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自信心;最后,要在国家与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教育平台,提升国际交流的系统化与规模化。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扩展,来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理工国际交流理工科
不理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语言推广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品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