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初探
2019-12-26唐明梅
唐明梅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 401520)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原名全国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截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7 届,从2018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 通过比赛大大提升了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对辅导员职业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导向作用,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获得感。 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是的目的是突出以赛代练、以赛代训,强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宣讲能力,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1 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的笔试概述
1.1 基础能力测试
笔试王道,厚积薄发。通过分析近三年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的工作方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题型虽然没变,但笔试内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考试内容与时俱进。 与以往的比赛方案不同,2017年大赛新增加了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内容。 在第七届全国素质能力大赛的工作方案中,笔试内容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精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 号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等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二是考试内容范围广、内容多。 笔试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考试,题型主要由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改错题、简答题和论述题5 部分构成;第二部分是网文写作。单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基本是考“再认”,简答题基本考“再现”,改错题比较有难度,也最有区分度,最难在选手对细节的把控上,要求选手准确和大量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把点答准,审题要明白,抓住关键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2 网文写作
网络思政,网文先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媒体广泛发展,能够主动参与并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辅导员的职责和使命。 一是从博文到网文,这是形式的嬗变和时代的要求。 从全国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开始,博文写作改成了网文写作,虽是一个字的差别,但是内容和形式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顾名思义,博文是指在博客上的文章,网文是网络文章的统称,泛指发表于网络平台上的单独成篇的文字作品。二是网文写作的“常”与“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乎意识形态问题,意义重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 网文写作的“常”是指文章写作的思想性和结构框架,就思想性而言,要牢牢掌握和理解中央政策的精神,传递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能量和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核心内容,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网文写作的“变”是指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及传播方式的不同,互联网的交互式、开放式、共享式特点和网络传播方式都深刻影响着网文写作的表达方式,网文重在潜移默化地引领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 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中的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
2.1 案例分析
追本溯源,因材施教。案例分析是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各个层级比赛中的复赛三大环节之一,是辅导员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接触最多、 最广和最能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水平和经验的环节。从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的案例环节要求中,加上了“思考问题”的要求,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不但要求选手在答题过程中要更注重透过问题现象看本质的本领,而且要加大对案例分析中经验启示部分的梳理和阐释。选手正式上台分析时不允许携带任何物品和资料,这对参赛选手的短时记忆、深度解读、口语表达、气场风度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进行了更为综合、 系统的考查。从前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中可以看到,选手在案例分析环节中基本凝练出五大答题模块,即问题定性、关键点阐述、解决思路、实施举措和经验启示,这也是目前认可度和使用频率较高的大体基本框架,选手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对案例进行阐述解析。
2.2 谈心谈话
望闻问切,辨证施治。 良言一句三冬暖,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案例,不同的谈话方式和方法的结果截然不同,效果也大相径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谈心谈话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沉淀。
通过分析前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的谈心谈话环节,选手在谈心谈话中应遵循的原则和采用的基本思路已基本呈现,即遵循尊重原则、 平等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激励原则,采用确定问题(找出关键点、对问题定性、确定谈话思路)、分析问题(建立关系、澄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给出建设性、规划性的建议、注重引导性,跟踪反馈)的谈话思路。
3 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中的理论宣讲
固本培元,学理论道。 比赛名称和比赛内容的变化,标志着大赛向着“内涵式”方向发展从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到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从第三届至第六届的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到2018年的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从称谓变化中“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素质能力大赛”,我们可以看出,从第一届到第七届,比赛内容和比赛赛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第七届大赛,比赛内容取消了主题班会环节,并将“主题演讲”改为“理论宣讲”,这都是大赛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与时俱进。
宣讲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理论宣讲环节注重考察参赛选手对理论宣讲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导向性的把握。理论宣讲要求选手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宣讲的相关原则,通过使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采用通俗易懂、具有吸引力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将思想和行动统一结合起来。 理论宣讲的原则主要包括政治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理论性原则、政策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 理论宣讲的策略主要有注重宣讲内容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注重宣讲内容体现时代特点,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宣讲内容符合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注重宣讲内容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4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
4.1 以赛促学:厚积薄发,注重辅导员职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多读,多学,多积累,做一名爱思考的辅导员。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是辅导员个人职业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但要低头干事,更要抬头看路,平常多学习政策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并不断进行思考和总结,让日常工作理论化、科学化。
与时俱进,接触、 运用新媒体占领网络思政主阵地。时代是检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好武器,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辅导员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新媒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成为考察辅导员创新能力的又一标准。最重要的是踏出第一步,自己学写网文,占领网络思政主阵地。
4.2 以赛促建:完善引进规划、创新培养举措、务实各项保障
4.2.1 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引进规划
学院应按照教育部第43 号文件要求,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准入制度,设立专门的选聘机制。 第一,先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聘,或者直接通过校内选拔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第二,严格按照职业准入规范来进行招聘工作,严格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相关程序进行选拔。 第三,从多个角度对应聘者进行实际考察,引进一批专业匹配高、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辅导员储备人才。
4.2.2 创新辅导员队伍培养举措
学院可以将辅导员的专业化方向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将其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学生事务管理方向、职业生涯辅导方向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向。 这样一来便可以让辅导员从自身角度出发,按照自己的工作性质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引导和服务。
4.2.3 不断务实辅导员队伍的各项保障
教育部第43 号令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但很多民办高校并不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各项保障工作,造成人事的大幅变动,不利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和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因此,各民办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辅导员晋升机制、职称评定机制、奖励机制、培训机制等,适当提升辅导员的薪酬福利待遇,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