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哈萨克语句子的话题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哈萨克语主语汉语

郭 昊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语言交际过程中,双方为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需要对对方所处的语境有正确的评估和认识。说话人选择听话人最容易理解、推测的表达方式,以此来降低听话人处理信息的难度,避免误解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也会将自己接受到的信息与大脑中存储的信息相整合,形成一定的认知。说话人在传递信息过程中,需将所要传递的言语信息以信息单位的形式组合成信息结构。简言之,信息结构是指句子中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组合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

国内学者立足于汉语的语言特点,结合语言事实探索了汉语的信息结构,随着汉语信息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信息结构(话题、焦点)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展开,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与收获。如:戴庆厦《景颇语的话题》(2001),胡素华《凉山彝语的话题结构》(2004)等。

哈萨克语的话题研究仍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深入挖掘。张定京教授《虚词》(2003)、《哈萨克语实用语法》(2004)等著作中多次提及“新信息”、“已知信息”等相关概念,除此之外,除国内专家学者尚未对哈萨克语的信息结构、话题、焦点等做过专门而具体的研究或论述。本文运用信息结构理论分析哈萨克句子的话题,不失为一个新的角度,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1 话题研究现状

Lambrecht在其著作《信息结构与句子形式》(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中指出:“话题的定义需要从它与命题的关系入手。如果某个命题表达的是某个所指的信息,而该信息又是听说双方都知道的信息,那么,该所指就是该命题的话题。”此外还有一本有关话题研究的专题性论文集《主语与话题》(Subject and Topic)。这本论文集收录了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等语系的18篇文章,主要集中讨论两个问题:其一是主语和话题的凸显度,即每种语言的主语和话题以及其凸显度与凸显方式的不同。其二是主语和话题在语言结构中的身份或角色,但这并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汉语的话题研究始于1968年,赵元任在其著作《汉语口语语法》中首次提出:“在汉语句子中,将主语和谓语关系看做动作者和动作关系的比例是不大的。因此,要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适合。”赵元任在该著作中提出了话题和主语等同的观点。这一观点引起专家学者长时间的讨论与研究。

赵元任提出话题主语等同说之后,专家学者对汉语话题与主语的关系一直都是争论不休,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主语等同于话题、话题和主语均属句法成分、主语和话题性质不同。

除此之外,学术界还有诸多关于汉语话题标记、话题化、话题表现手段,以及汉语方言话题研究等方面的论文与著作。相比汉语话题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话题研究虽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戴庆厦教授在《景颇语的话题》中主要分析了景颇语话题结构的特点。黄成龙在《羌语的话题标记》中分析了羌语不同方言、土语中的话题标记及其分布特征。周士宏、宁瑶瑶在《现代维吾尔语的话题结构》中主要研究维吾尔语的话题特点及特点背后的成因,还分析了维吾尔语话题结构的表现手段等相关问题。

2 哈萨克语句子的话题

2.1 话题的定义

虽然专家学者对话题尚未有一个统一且通行的定义,但是并不能否认话题的存在。本文暂时将话题定义为:说话双方交谈时都明确的谈论对象或中心,倾向于由已知信息充当,有时可省略,其后也可以停顿或加语气助词,话题一般位于述题前。述题是句子中对话题的叙述、说明。

有一部分学者将话题称为“主题”、“主位”,但本文统一使用“话题”这一术语。因主题一般指文艺作品中或者社会活动等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内容。而主位和述位的概念最初由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Vilem Mathesius)创立,他对主位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知的内容,或至少是显而易见的内容,是说话人作为出发点的内容。”

2.2 哈萨克语话题的特征

哈萨克语句子的话题一般具有六个特征:定指的与已知的、话题成分在句法角色方面不受限制、前置性、话题后可停顿或加语气助词、哈萨克语无专用话题标记、共享性。

Qïmïzdï men jaqsï kӧrmeymin.“马奶子我不喜欢。”

Men barğoy,onï erekše jaqsï köremin.“我呀,特别喜欢他。”

3 哈萨克语话题的类型

3.1 主话题与次话题

主话题一般位于句首,有时也可位于句末,它是述题所要陈述、说明的对象;次话题是谓语的关涉对象,一般位于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

Ol qazaqša jaqsï sӧyledi.“他哈萨克语说得非常好。”

3.2 常规话题与对比话题

常规话题指无标记的话题,一般情况下主语是无标记的话题成分;对比话题常通过种种语法手段进行标记,使之成为句中具有对比性的话题成分。

Men kitäp oqïdïm.“我读了书。”

Kitäptï,men oqïdïm.“书,我读过了。”

4 哈萨克语的话题结构

4.1 常规话题结构

常规话题结构通常是话题成分先于述题成分,即“话题—述题”结构。

Meniŋ äkem ši,ol bir bilimdi adam.“我爸爸,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

4.2 句末话题结构

句末话题结构通常是述题成分先于话题成分,即“述题—话题”结构。

Ol bir bilimdi adam,meniŋ äkem.“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我爸爸。”

4.3 拷贝式话题结构

拷贝式话题结构指句中话题成分以相同形式或部分相同形式出现在述题中。

Juldïz äl de sol juldïz,ay äl de sol ay.“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4.4 分裂式话题结构

分裂式话题结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话题结构。话题化过程中句中受事成分被分裂开来,简言之,将一个由复杂词组构成的受事宾语分裂开来并根据不同需求调整其语序。

Nannan apam besew aldï.“馕,我奶奶买了五个。”

4.5 小句式话题结构

哈萨克语中的结构助词ekendik只用来改变语句或词语身份,为某种句法结构的形成提供一种可能,因而,结构助词、类结构助词均可标记此类话题结构。

Ol jaqsï oqïwšï.“他是好学生。”

Onïŋ jaqsï oqïwšï ekendigi jurtqa ayan.“他是好学生,人们都知道。”

5 哈萨克语标记话题的语法手段

5.1 形态手段

显性宾格词尾可在一定程度上标记句中话题成分。Men kitäptï oqïdïm.“我读过(那本)书了。”

5.2 虚词手段

虚词中的格助词、连接助词和语气助词可以标记句中的话题成分。

Sen barğoy,qazaqša jaqsï üyreniwiŋ kerek.“你呀,应该好好学哈萨克语。”

5.3 语序手段

说话人会根据句子成分所承载的信息强度调整语序。最常见的就是话题的前置以及句末话题结构中的话题后移,从而标明句中话题成分。

正常语序:Sen mïnanï jep körši.“你尝尝这个呗。”

非正常语序:Mïnanï sen jep körši.“这个,你尝尝呗。”

5.4 语调手段

笔者认为语调手段中的重音与焦点之间关系密切,而停顿可标记句中话题成分。在同一例句不同成分后停顿,相应成分为句中话题。

Bügin tüsten keyin//balalar baqšasïnda asïq oynap jürdim.

“今天下午,(我)在幼儿园里打羊拐玩儿了。”

Bügin tüsten keyin balalar baqšasïnda//asïq oynap jürdim.

“在幼儿园里,(我)今天下午打羊拐玩儿了。”

Bügin tüsten keyin//balalar baqšasïnda//asïq oynap jürdim.

“今天下午在幼儿园里,(我)打羊拐玩儿了。”

6 结语

本文尝试将话题定义为:说话双方交谈时都明确的谈论对象或中心,倾向于由已知信息充当,有时可省略,其后也可以停顿或加语气助词,话题一般位于述题前。

本文主要分析了哈萨克语句子中话题可通过形态、虚词、语序、语调手段进行标记。虽然不同语言标记句子话题的手段不尽相同,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标记句子话题的特定手段与方法。

猜你喜欢

哈萨克语主语汉语
浅谈中文食品名称的哈萨克语翻译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掌握八大考点玩转非谓语动词(二)
哈汉语中吉祥数字文化对比
汉哈语表女性谚语之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