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2019-12-25葛方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葛方芳

摘 要:创造性思维本质是发散性是思维,遇到问题时,能从多维度、多层次、多结构、多侧面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程序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根据问题的现实情境能设计出合理的算法并编程实现,是一个集创造性思维活动和训练的过程。根据程序教学的特点,本文将从创新课堂氛围的营造,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方法的探索,创新动力的生成等多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核心素养 创新能力 创新动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具有拓展性和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自觉地、独立地去思考、去探求、去发现,他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所得的答案或结论虽未能超越前人和成人,但相对于一般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来说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把自己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各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人才需求逐渐增长。

程序设计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程序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和思维和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根据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再结合笔者多年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经验,本分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营造轻松课堂环境,创设良好创新氛围

要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优秀的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处和闪光点。有些创新型的学生往往喜欢提怪问题,破坏教师原本设定的教学进程和问题答案。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不要过分压制和扼杀学生的行为,要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主动性,教师要懂得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设想和验证。

其次,要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模式。传统课堂的模式一般是教师演讲示范,学生模仿验证。要想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程序学习中并迸发更多的火花,这时候可以采用讨论探究、实验推究、项目学习等相对自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主动发现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能创造性地解决情境中所碰到的问题。例如,要在a(1)到a(n)中找到最大数并输出,教师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计算机机上编程实现并鼓励可以有多种不同解。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会毫无保留的发表各种想法,变成课堂的主人,激荡思维的火花。

二、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创新的课堂设计应该是开放的,打破思维定式,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地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首先,在教学目标上要突破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交往、互动,产生共情,升华教学。然后在知识结构上面,要改变传统的以书本为基础,學科为本位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更加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学科与国家发展之间等多项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全面的知识。最后在学习方式上,也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体验,通过合作、探究、质疑、假设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目标。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能学,特别是要能发挥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枚举算法这一课为例,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首先可以创造一个游戏导入的环节,让学生输入密码才能解锁文件夹的密码。接下来让学生探究用何种方式去解锁密码,这里教师完全没必要固定思维,一定要求学生用枚举算法的方式来进行解密。在学生有了更多结果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枚举算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局,对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教学问题都有特别的设计与安排,让学生能够以更快的方式融入情境里,并以更自由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路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像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把握知识,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内驱力,启迪思想,从而获得更多收益,焕发创新活力。

三、巧用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生成”是新课程重要的价值取向,课堂因“生成”而生机勃勃。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些时候学生的认知、方向、思维方式并不能够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前进。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关注课堂生成,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闪光点,及时地判断和重组,将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加深学生的创新力度。首先,要珍惜学生的错误。课堂因学生的错误而更美丽,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成因和解决的方法,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其次,要珍惜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创新的起点,是学生思维发挥的源头,同时也是滋生新思路、新方法的种子。在提问过程中,有些问题超出了教师认知的范畴,教师千万不要急着去否定,反而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查验。当然,也要珍惜学生的争论。学生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激烈的争论,说明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他们有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应当提倡学生课堂讨论,适时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敢想敢说,真正把主动权交给他们。

在程序设计中生成性的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以VB循环语句的学习为例:

想要控制步长,学生容易在step后面加上“=”,这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美丽的错误,让学生上机实践,看看运行结果如何,加深认知结果。有时候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远远比你直接告诉学生有效。有时候不经历错误,学生永远不知道错误在哪里会出现。

有些学生还开动脑筋,编写了五花八门的程序,有些程序算法并不优秀,想法并不成熟,但胜在是个人智慧的结晶,是学生创新活动的体现。教师应该抓准契机,做好学生创新意识的催生者,创新方法的培养者,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四、科学评价创新成果,内化学生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是学生个人愿望、心理需要或者企图达到一个目标的内在动力。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而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是真正能够使学生加强探究意识和兴趣,提高创新研究的内驱力。

动手实践是计算机教学的最重要的特点,学生创新知识的结果评价完全可以借助实践的检验,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可以让学生在已有部分程序或者他人编写的程序基础上,进行修正或者补充程序,上机运行看是否成功。也可以让学生调试教师精心编制的或有趣或有错的程序,让他们自己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编制不同的程序来比较算法的优劣性。也可以让小组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一个课题,上机运行验证。

多種评价方式联动,全方面完善学生创新的评价体系。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其目的不是教授语言,而是以语言为工具,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全国各省评价学生程序创新结果一般是采用笔试或者上机实践的方式进行考核,笔者认为考核方式还可以改进。如进行项目式考核,让学生开发一款小游戏,如打地鼠、自动售货机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评分也可以从功能实现、代码质量、程序演示、教师提问等多个方面进行。也可以进行多方位评价,不应只将评价权捏在教师手中。可以开通开通网络平台,让全体网民进行评价;小组合作中,可由小组成员进行评价。程序编写过程中,由本人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可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肯定。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创新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信息技术程序教学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程序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应提高眼界,更新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国家输送更高层次的新一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

[2]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53-54.

[3]蔡云丽.把握生成,成就信息技术精彩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6(02).

[4]胡志萍.《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评价体系建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6).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