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9-12-25张桦

现代交际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张桦

摘要: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自身能够兴盛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若想强化我国的发展实力,就必须发展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高校学生来说,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是他们必须肩负起的一个责任。基于此,对如何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049—02

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代表着我国古代先人的艺术智慧,同时也是我国民族的凝聚力所在。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合理指导,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丰富学生的爱国素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具体表征,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体现、文化体现和情感体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形势的逐渐稳定,各种文化形式开始涌入我国,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和认知,甚至影响高校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促使其形成爱国意识。其次,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人文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普及,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生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德育认知。[1]最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有助于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深度挖掘,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能够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巩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获得全面发展。

二、中华文化认同的时代蕴含分析

文化是思想的具体表现,是生命的绵延动力。中华文化认同的时代蕴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内容中:一方面,中华儿女应全力弘扬中华文化,并需要将此作为自己终身的责任。在此期间我们不仅要保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应该增强其丰富性,在世界舞台上,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基本原则,对中华文化进行普及宣传,增强当代高校学生和普通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强化文化本身的向心力,推动中华文化和民族的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在新的教学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传统文化认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肩负起的一个责任。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梦想与中国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完善理论认知维度、意志内化维度和行为外化维度的方式,推进教育工作。

1.理论认知维度

理论认知维度指的是主体思想对于爱国情怀和爱国要求所形成的认知。其主要包括爱国思想的获取过程、爱国概念的形成历史和爱国思维的发展方向。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先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理论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规规律,也就是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然后普及其展现形式,有益于学生接受。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合理地进行情感渗透,引导学生站在情感角度正确看待爱国主义这一思想,逐步完善个人的心理认知强化心理意志,促使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理论掌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2]而这通常被称为特殊规律。在此期间,针对于不同能力、不同学段的高校学生,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和掌握程度合理地调整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渗透,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将其视为一门专业课程,科学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教师也可以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素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认知,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

2.意志内化维度

意志内化维度指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将爱国理论转化为个人思想的一种教育维度体系。在日常教育中,高校教师应将爱国意志培养融入整体的教育体系中,通过宣传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国主义这一情怀,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拓展,其自身的认知和情感更为丰富。当代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热情为燃料,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站在宏观角度上来说,教师将中华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而站在微观角度上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之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外来文化,通过两者对比的方式,促使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在这一基础上,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在面对多元的文化形式时,头脑能够保持清醒。

3.行为外化维度

行为外化维度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表达自己爱国主义的行为维度。相比于前两个维度来说,在这一维度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会得到最大范围的渲染。其能够在多种不同的活动和行为中正确看待爱国主义,能够理性地爱国、正确爱国。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获得家长的辅助,通过家庭教育普及爱国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在课堂氛围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榜样教学的活动,将具有爱国情怀、日常表现良好的学生评为榜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学校可以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通过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构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保障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持续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深刻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和内涵、意义,能够全面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时代蕴含。此外,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完善理论知识的维度、意志内化的维度和行为外化的维度,通过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促使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形成,推动我国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拉巴次仁,杨东林,强巴.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探析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J].新西藏(汉文版),2018(9):44-47.

[2]马伟达.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2):103-106.

責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