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019-12-25李志涛
李志涛
摘 要: 美术教育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仅具有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作用,还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意志和性格的培养,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素质培养 小学教育
美术是一门独特的、视觉的感知艺术,通过绘画语言、工具和物质材料的有机整合,利用视觉的观察发现和肢体的能动性的结合,直观表达自我的物象印象,加深对物象的感知和理解。小学美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绘画的平台,让他们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想象力,在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培养审美力、鉴赏力和创作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下面我就美术教育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谈谈想法。
一、以美术教育启迪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德育教育就是用公认的行为准则,规范大家的道德观念,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所闻、所见、所知、所想皆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构成要素和具体的形象,通过主观事物感性认知折射德育教育的活力,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提升生活感情和价值判断,促进个体优秀品质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与德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这也。以美术教育为切入口,延伸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领域,应该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然选择。德育教育可以依托美术教育,把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转化为德育教育的内在动力,让小学生更健康地成长。美术教育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虽然说不像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课那么重要,但终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育多以图画的形式授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小学生美术非常感兴趣,学生可以更灵活、更自由地发展兴趣,体会到美术教学的乐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美术教学可以起到缓解小学生压力的作用。甚至有些小学生不想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感受。美术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美能力。美学教育在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助推作用。
当然,美术教育和德育的结合并不是两者相加,更不是互换取代,而是有机融合与升华。我们要借助美术思维和手段更好地完成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任务,首先从小学生的身心特點、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出发,注重唤起他们心灵深处对美的强烈表现,在表现中增进认知,在认知中逐渐显现出德育教育的延续和活力。美术课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以具体物象作用于人的大脑的一种情感反映,通过视觉的观察、肢体的感知与表达,让孩子真实再现精神与情感的体验,是对直观物象的自我感染,也是对生活中美与丑的直接反映。在欣赏作品《温暖》时,我向学生介绍:这幅画用的是写实手法,刻画了人民的总理和普通清洁工握手的生活场景,画面上晨曦初露,周总理亲切随和,面带慈祥的微笑用双手握着清洁工人的手,而清洁工人的感动、惊喜、幸福等表情都已清楚地呈现在画面上,整幅作品表达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之情。通过讲解,学生对伟人产生崇敬,对普通工作者产生尊重,由美的认知自然过渡到道德情操的教育。
二、让美术教育开启智育之门
美术教育的功能不是通过概念化、公式化的说教方式实现的。美术是一种语言形式,我们应该从比较宽广的意义上理解美术的教育功能。美术教育是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也是智育教育,美术教学包括审美教育和技能教育。其中美术欣赏、美术史论属于审美教育,绘画中的线条、造型、比例、色彩等属于技能教育,通过调动身体感官器官的运动,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强化;其次,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观察、表现、制作和创作技能的训练,同样可以促进构成小学生智力因素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对美的认识是渐变的、缓慢的,是外部世界的影响引起的大脑的反射活动。过程是一段没有明显变化的轨迹,他们从绘画的涂鸦期开始,从物象形态的模糊认识、简单理解和大概记忆出发,缓缓地通过感觉、直觉、表现、记忆、联想、理解、想象、思维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美术能够正确反映世界的一个缘由。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小学生对主体世界的主观印象,通过识记、观察、比较、思考和判断,体验感知头脑中重现的形象为内容,动手表现认识的形象,是观察力提高的过程,也是提炼形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如:湘教版二年级下册《动物聚会》一课,孩子们已经领会和掌握了构成物象的基本形,生活中又见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了解了一些最常见的体育竞技项目,这一课我着重讲解了动物大小、数量和竞技的胜负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夸张简略的图案、漂亮的色彩表达主题场景,从胜负的结果启发他们物象熟练和形体的逻辑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学校要保证小学生美术课堂时间,老师不可以随意“霸占”学生的美术课堂时间。学校应该按时考核教师对于美术课程的授课程度。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注重对学生美术思维、美术能力的培养。老师在结课的时候可以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老师和同学一起评价作品,最后老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爱上美术课程。通过老师、学生评价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积极性,以及不服输、不怕输的精神。老师对于学生的美术作业一定要耐心细心指导。对于不同学生的作品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要不定时地布置美术图画作业。批阅学生的图画作业时,老师一定要一个一个批阅,而不是看都不看就打一个等级,还应该给学生写下适当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这样学生才会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美术教育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增强小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发展。美术教学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着手,辅以色彩、线条、图形、造型等表现手段,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现事物,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智育是逻辑性思维的不断延伸,美术教育既是它的拓展,又可以成为它的延伸。因此,配以合理的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让体育扎根于美术教育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每一个孩子来讲,都具有特殊、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的任何一项教育举措都关系到孩子素质培养的成败。美术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必不可少的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手段,更应该被每一位教师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贯穿着美育思想,受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只有合理运用美学原理,才能真正达到锻炼小学生身体的效果,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目标。歌德说:“美是一种本原现象,单靠它本身固然不能显现出来,但它所反射的光辉却可以從有创造性的心灵的人们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见出……”我们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要想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情感愉悦、兴趣浓厚,产生对体育的热爱和需要,就必须培养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把体育教育变成一种美的展示、传播和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运动竞技中体验快乐、体验成长。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完成小学体育教育任务。
为了丰富小学阶段体育教育内容,可以在上体育课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课后制作自己喜爱的运动器具,比如沙包、跳绳、毽子、铁环等;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运动器具的体验。既是美术教育的延伸,又是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审美能力的自我表现。其次,布置场地时,应抓住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论是图形的设计,还是器械的选择、摆放,尽量做到安全、舒适。这样孩子们可以在美的氛围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达到“以美善体”的目的。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美,把美术融入体育教学中,使体育增添美,使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体验美。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彰显艺术。我们生活于现代社会中,到处是生活和艺术的结合,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城市、园林造型,处处是图形与色彩、文字与图案、符号与媒介等的组合。如果缺失美术教育,学生的意识形态就会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和准确判断,处处受制于生活形式、观念形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依托美术教育的强大生命力,借助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小学生综合全面协同发展,使他们真正成长为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丁卫泽.基于视觉文本的课堂教学与视觉素养培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0).
[2]刘凌霞.美术课堂应渗透人文之美[J].考试周刊,2017(09).
[3]王晓红.合理使用殊途同归——也谈关于美术教材的使用[J].中国美术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