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词中的花、雨、风
2019-12-25张璐纳
张璐纳
摘 要: 纳兰词素以凄婉的词风著称。既源于他对短暂又凄美的生活的感悟,又体现在对意象的选择上,他善于用常见的景象表现独特的感受。选择的意象大多蕴含悲凉、伤感的基调,笼罩着一层哀愁。本文从纳兰词的“花”“雨”“风”意象着手,分析纳兰的爱情词和友情词。
关键词: 爱情 感伤 高洁 悼亡
纳兰性德以凄婉、幽怨的美构筑了充满情韵的诗歌世界。词虽承婉约风格,但摆脱浮艳颓靡的词风,以真纯自然、清新超逸,有如清水芙蓉的风格,赢得了“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的赞誉,确立了他在清初词坛上的巨擘地位。纳兰词作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
所谓意象,就是情、意、象的心理复合构成。情是情感体验;意是审美意识;象是感性形式——表象。词人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表象,一朝受到审美感受的触发,即将表象进行生发、改造、缀合、变异,触景生情,感物生怀,使情与景交融、物与意相通,瞬间便形成审美意象。词人以这些鲜明的形象化表象为载体,表达出深切的思想感情。
纳兰词很少选择具有亮丽色彩的意象,选择的意象往往蕴含悲凉、落寞、感伤的基调,笼罩一层暗淡的色彩,传达内心的孤独、抑郁和愁苦。纳兰用来塑造意象的大多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景物,如大自然中的夕阳、月亮、风雨,植物中的杨柳、梧桐、枝叶,鸟中的燕、雁,花中的桃、梨、梅、落花,生活用具中的灯、烛等,通过融进独特的感情,构成了特殊的意象。本文着重分析纳兰词中的花、雨、风意象。
一、“花”的意象
中国人对花情有独钟,中国的花多,爱花的诗人多,咏花的诗作多。陶渊明爱菊,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黄庭坚爱水仙……但是,在不同人的心中,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含义。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②不仅赋予莲君子的高洁品格,更把牡丹说成“花之富贵者也”。而刘禹锡却另有看法。被周敦颐看成“花之富贵者也”的牡丹,在刘禹锡的笔下却变成了有“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另一番景象。他在《咏牡丹》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③一代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天下真花独牡丹。”同样是荷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周敦颐说莲是“花之君子者也”,刘禹锡却批评莲花冷漠,缺少感情。
古诗中历有用花来衬托爱情的写法。纳兰性德作为一名优秀的婉约派词人,自然深谙此道。
(一)以“花”的意象描写爱情生活中的美好。
“烟丝欲袅,露光微泫,春在桃花。”《眼儿媚》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减字木兰花》
“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临江仙》
《眼儿媚》中写作者归家后与爱妻重逢的喜悦,最后一句用了桃花意象“烟丝欲袅,露光微泫,春在桃花”。亦情亦景。在欢喜中,更见香烟缭绕,妻子春风满面,光彩照人,如桃花般美丽。
这首《减字木兰花》采用了纳兰词中难得一见的清新明快的基调。全词开篇就描绘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形象。虽然是静态描写,却是静中有动。我见到了那个美丽的少女,她也看到了我。她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露出了微笑,仿佛是一朵刚刚经过秋雨的娇羞的芙蓉花。正是这带着雨点的芙蓉花的形象,使平淡的对少女的外貌描写立刻丰富起来。
最后一首《临江仙》虽然是分别后的思念,但是词以美好的回忆开篇,又以浪漫的想象收尾,描绘了想象中与心上人在细雨、落花中泛舟湖上的情景,把虚景写实,更给这首小词带来了深远的情致。
又如《南乡子·飞絮晚悠飏》:
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
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唼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下片中虽出现了“残红”一词,但丝毫没有感伤之意,而是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美妙的场景。傍晚,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阵芳香,被风吹落的花瓣飘洒在床上。这房间内的女子怕玉钗堕落,惊飞比翼鸟的小心,描绘出怀春情意。末句用“共唼苹花绿满塘”的美好景象作结,将一位怀春少女的心事描绘得更加美好。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更是充满了对妻子的赞赏和怜爱。
“吹花嚼蕊弄冰弦”一句,用“吹花嚼蕊”比喻歌乐、游赏、吟咏之事,使原本就很高雅的活动更快乐而美妙。这写出了卢氏既高才又多情可爱的特点,充分表现出了纳兰性德与妻子的感情之深厚。
(二)以“花”的意象写爱情生活中的失落、感伤。
纳兰词素以凄美著称,尤其是他的爱情词。爱情词最能代表他的个性,而爱情词中的精华则是他那几十首悼亡词。
纳兰的爱情可以说是伤心多于开心,眼泪多于欢笑。他与爱妻卢氏感情深厚,情投意合,本是恩爱夫妻。可是纳兰身为康熙皇帝的侍卫,不能时时在家陪伴爱妻。这时候写的词多是对妻子的思念,对以往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侍從生活的厌倦与无奈。更让纳兰性德伤心的是,结婚刚刚三年,爱妻卢氏就死于难产。以往的美好生活永远都是回忆了,妻子永远离开了自己,快乐也随她而去了。纳兰经常思念死去的妻子,用血和泪写出了凄凉伤感的悼亡词。如: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浣溪沙》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沁园春》
《山花子》虽未明说是悼亡之作,但全词颇含伤悼之意,因此可以看作为亡妻而作,尤其是“一宵冷雨葬名花”一句。中国古诗词中历来以花喻女子,以“雨葬花”或“雨摧花”比喻女子去世。最明显的便是纳兰性德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的“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一句。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词与亡妻有关。
《浣溪沙》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伤感之情可见一斑。
最后一首《沁园春》中,作者用“红雨”比喻桃花。落花时节,自己曾与爱妻共度美好时光。用曾经的甜蜜情景反衬出今日阴阳两隔的痛苦。
上面三首词用到的都是桃花,而杏花在纳兰的爱情词中出现了两次,分别出现在《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和《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中。第一首词中作者用“落残”的红杏花衬托作者闺人怀远的孤寂之情。第二首词,作者用杏花、微雨这一细小的情节把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
梨花皎洁,是洁白的象征,同时在恼人的暮春凋谢,因而梨花与泪花、寂寞、惆怅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词人着墨较多的具体物象。在纳兰性德诗词中有多处写到。词人用梨花表达伤春、思念、哀悼的感情。如: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昭君怨》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青衫湿遍》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清平乐》
纳兰借“梨花”淡雅朴实代表美丽纯洁的爱情,借梨花洁白的色调表达出爱妻卢氏楚楚动人、美丽寂寞的神韵,而且借梨花飘零凋谢的特征抒发凄凉与哀怨的思绪。
纳兰借凋落的梨花表达自己的相思、伤痛之情。如:
“春情只道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虞美人》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鬓云松令》
“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秋千索》
“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秋千索》
“为梨花、深掩重门。”《唐多令》
(三)以“花”来写送别。
这类词主要出现在纳兰的友情词中。纳兰一生对友情极为珍重,《点绛唇·小院新凉》便是怀念朋友之作。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词的上片从自己的感受写去,怀人之意可见。下片转从对方落笔,怀人之意更进一步。最后用“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作结,本来就萧瑟的感情,因为一阵阵被风吹落的槐花,更增添了无数忧愁。
(四)用“花”表现高洁的品格。
古人赋予了各种植物不同的品格,如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梅花,与兰花、竹、菊一起列为“四君子”,又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高洁、坚强的品格,深受诗人的喜爱,纳兰性德词中自然少不了对于梅花的描写。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梦江南·新来好》
《梦江南·新来好》这首词五句中中间有两句是顾贞观的词句。纳兰在引用了顾贞观的词句后,用了“标格早梅知”这样的句子,就是说,顾贞观词中表现出的风范大概只有那有知有灵的梅花知晓。
“花”意象出现最频繁的是纳兰的爱情词和友情词。他用“花”表现了对生活的种种感觉,使难以诉说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二、“雨”的意象
纳兰词中出现最多的是雨意象。自古以来,由于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成了诗人笔下的宠儿。人们因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④而感到喜悦;因“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⑤而感到无限忧愁。纳兰善于写雨。他笔下的雨有:细雨、冷雨、伏雨、红雨、夜雨、寒雨、丝雨、秋雨、灵雨、微雨、泪雨、花雨、疏雨、暮雨、敲窗雨、三更雨、阑珊雨、廉纤雨等。“雨”的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
(一)用“雨”意象来写悼亡。
纳兰最为著名的悼亡词《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开篇便写道“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寒更雨歇”,簡单四个字不仅写出了天气,还写出了温度——寒冷。只怕寒冷的不仅是夜晚,更是词人的心。那滴滴答答地落在空荡台阶上的缠绵的雨,终于在寒冷的夜晚停止了。这么凄凉的天气正是葬花的天气。这“花”不仅指被“雨打风吹去”的花朵,更指已经去世的妻子卢氏。一个“滴”字,既写出了雨的形态——不是倾盆大雨,又不是细雨霏霏,只是一滴一滴地滴落下来——又写出了雨的声音,清脆的声音,既滴到了空荡的台阶上,又滴到了词人的心里。可是,这滴滴答答的雨却在这个寒冷的深夜停止了。只有失眠的人才会知道滴滴答答的雨是什么时候停下的。
又如: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于中好》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
《于中好》和《山花子》都用到了“冷雨”这一意象。冷的,不仅是雨,更是作者的心。《于中好》有序:“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⑥明天就是爱妻卢氏的生日了,自然引发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思念。这一句“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表面上是写景象,实际上是用来衬托作者的心情。“丝”谐音“思”,即使叶子都掉光了,我对亡妻的思念也依然不变。唉,外面饰有彩绘的桥啊,正被冷雨凄风敲打。本来就因为思念亡妻而伤心,又哪里禁得住风雨的敲打呢?
《山花子》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是悼亡之作,但是全词充满了伤悼之意。用景物衬托作者的感情,同时写出了作者和亡妻短暂的、伤感的生活,以及爱妻的死亡。虽然纳兰和卢氏只共同生活了短暂的三年,但是,在纳兰看来,那就是他的半生。半生的爱都随流水流逝。名花不在了,用一宵冷雨埋葬了吧。这一宵冷雨埋葬的,既是纳兰的爱情,又是他的爱妻卢氏。
(二)用“雨”表现生活中的伤感。
即使不是悼亡词,纳兰的词中也充满了伤感、悲凉的意味。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生查子》
“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东风齐著力》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浣溪沙》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蝶恋花》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菩萨蛮》
《生查子》中,作者用“厌厌”修饰夜晚的雨,形象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失眠。长夜里啊,那雨怎么那样的讨厌,总也不停,让我数也数不完。《东风齐著力》虽然不是悼亡之作,却像他的悼亡词一样,充满了眼泪。已经很凄凉的夜晚了,那蜡烛却还随着风雨不停地摇摆。《浣溪沙》中,他用雨的消逝暗示繁华不可久恃;《蝶恋花》则是抒发自己扈从的无奈;他还在《菩萨蛮》中用雨表达客中的凄凉。
(三)用雨表现生活中的美好。
这部分词在纳兰词中为数不多。
“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临江仙》
“西风细雨正霏霏。”《醉桃源》
“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还留。”《眼儿媚》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减字木兰花》
这四个例子中,前三个都是用雨的景象衬托作者的心情,赋予雨温柔、细腻的情调,只有最后一首《减字木兰花》,作者用“一朵芙蓉著秋雨”比喻一个美丽纯真的少女,使外貌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有声有色。
他的词中的雨既有伤感的冷雨、凉雨,又有温柔的细雨、微雨。总的来说,还是以伤感为主要情调。
三、“风”的意象
风,来去无踪,捉摸不定,给人的感觉从来都是凄凉的。尤其是寒冷时节,和诗人哀怨的心绪相符。陆游的《钗头凤》中写道“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⑦,又给风加上了凛冽、凶狠的感情。
(一)与“雨”意象连用,用来衬托作者的感情。
《红楼梦》中写道“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⑧,直截了当地写出了风雨对于人的心情的衬托作用:它是助长人的内心凄凉感受的。
风雨连用在纳兰的词中也有出现。如:
“更缘悭剩月零风里。”《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东风齐著力》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采桑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的“剩月零风”则用来比喻美好的光景、美好的情缘不长久。下面的《东风齐著力》更是伤感,用“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作结,一个“凄凉煞”既照应开端,又蕴含无穷无尽的悲伤感情。在“凄凉煞”后面又加上了“五枝青玉,风雨飘飘”,用“随着风雨一起飘摇的点燃的灯”这一眼前的凄凉之景衬托作者的伤感之情,把词作从回忆转回现实。不管回忆是多么美好,但回忆终归是回忆,现实生活仍然是这么的伤感。风雨连用,比单独用“风”的意象更加凄凉。《采桑子》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流露出无聊的意绪。这句“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刻画了作者在失眠的夜晚,对着孤灯,听着风声雨声的凄苦感情和寂寞的心情。
(二)用“风”的意象表达作者的思乡感情。
《长相思》下片写道:“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又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呼啸的风吵得自己睡不着,也打扰了自己的思想之梦。要是此刻在家里多好啊,家里是不会有这种声音的。
(三)用“风”写对朋友的送别和思念。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鳞鸿凭谁寄,想天涯只影,凄风苦雨。”《大酺·寄梁汾》
“欲寄愁心塑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浣溪沙》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开篇就写“握手西风泪不干”,为送别奠定了悲伤的基调。纵然有凄凉的秋风,可是也吹不干脸上的泪。《大酺·寄梁汾》中的“鳞鸿”分别是鱼、雁,这里代指书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顾贞观走了,纵使有书信往来,也再无人一同赋诗,孤独寂寞。“凄风苦雨”正是衬托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感。《浣溪沙》写作者于客中送客的伤感。“西风”“浊酒”不仅写出了宴会上的景象,更给送别增添了惨淡的情调。
结语
纳兰词真纯、自然、凄婉,善于用常见的景物构成独特的意象,将寻常景物写成不寻常的感受。他的词多数凄婉哀伤,即使是“花”“雨”这样美好的事物,在他笔下也都成了“落花”“冷雨”,成了独特的感受。
注释: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M].国粹学报,1908-1909.
②傅明伟,张燕钧.中华千古名篇选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471.
③梅庆吉.唐诗植物园[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3.
④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8.
⑤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9.
⑥张秉戍.纳兰词笺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0.
⑦蔡义江.陆游诗词选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83.
⑧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
参考文献:
[1]张秉戍.纳兰词笺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10.
[2]叶嘉莹.清词丛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4.
[3]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10.
[4]刘德鸿.纳兰性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陈铭.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1.
[6]況周颐.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
[7]元明清词鉴赏辞典(袖珍)[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
[8]苏缨.纳兰词典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9]梅庆吉.唐诗植物园[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1.
[10]元明清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2.
[11]吴雨亭.一种情怀两相知——传世词里娓娓道来的兰心素语[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9.
[12]刘亮.红楼梦诗词赏析[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3.
[13]胡经之,李健,中国古典文艺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