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水流众生》的语文意义探析

2019-12-25王如滨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李健众生老子

“水木年华”组合中有“音乐诗人”或“音乐僧人”之称的李健,其创作的许多优美动听歌曲,犹如汇入中国音乐世界的一股清流。今年一月发行的《水流眾生》,是他第一次为西藏写的歌,歌词有着对天地人的感悟,极富禅意。无论是高旷深远的前后藏语音乐,还是淙淙如泉的主体音乐,都如同纵岭横云的青藏高原,浑然天成为人们的心灵涤荡剂。

反复回听着这首歌曲,让旋律在心间回旋,品砸着歌词中对天地山川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敬畏。三段歌曲讲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从寻找遮挡乌云的山洗清沉迷的水,期待找到人生的捷径;发现如果找到了这样的山水也会耗尽更多的艰辛,知道人生并无捷径,但依旧在水流潺潺的漩涡里转不出自我;最后终于转山转水转出了自我,看到世间的辽阔。某一个午后,伫立窗前,我忽然如打通任督二脉似的,“顿悟”出这些对众生、轮回、际遇探索,将禅味化作人间烟火的文字,是有着多么深厚的语文意义啊!

一、《水流众生》——来自生活感悟的“真”语文

李健是有着名校高学历背景的音乐才子,人称婉约派音乐诗人。从年少“水木年华”的一举成名,到十年后创作《传奇》,获得当年年度金曲,再到《水流众生》这首歌曲的横空出世,其间经历多年的沉寂。能创作出如此高质量的作品,是作者多年生活积累的厚积薄发。如果说《传奇》还是在抒写个人的情感,如今《水流众生》,更是对其四十岁的人生阅历和内在思考的淬炼,超越男女情感,更干净纯粹,也更辽阔悲悯。听着这首歌,犹如冰川的清泉在灵魂深处汩汩流过,洗涤人心,启迪智慧。

当你看见转山转水转出了自我,

冰川般的心灵里何止是辽阔,

唐古拉山冰雪融化那不是脆弱,

那是历经千辛留给众生的承诺。(节选自《水流众生》)

当李健将眼光从缠绵动人的爱情上移开,走上关注内心的朝圣之旅,来到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亦离人的纯净内心最近的地方,这第一首写西藏的歌曲看似妙手偶得、信手拈来,其实这是作者在生活中不断淬炼,内心世界辽阔、丰富、纯净的必然结果。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上卷P172)这样讲:“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老子、庄子、尼采、释迦牟尼都从这样的顺序来看世界。”

“只有从宇宙观来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才真实恳切,不至于自欺欺人——老子的哲学特别清醒地把宇宙观放进世界观、人生观。老子看君、看民、看圣人、看大盗、看鸡、看犬,从宇宙的角度、宇宙的眼光。”李健亦是如此,西藏题材的歌曲《水流众生》参悟天地,通达大气,旋律、歌词仿佛是从心底流出来似的,《水流众生》便是来自生活的真语文,是真语文的代表作品之一。

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说:“语言本身的力量绝不会超过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真相。”(赫伯特·斯宾塞著.吕可丁编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1737页)《水流众生》来源于生活,是真语文的典型例子,真语文语文教学也如此,要提倡教师多增加阅历,包括生活和阅读,培养内功,善养浩然之气。“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为此理。很难想象,一个不善于积累和总结,只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可以混一辈子的语文老师,能用怎样的涵养去润泽学生的人生。其内心必定是如A4纸一样苍白、枯井一样空洞。我们只有将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断淬火,才能结晶出一个适切当下、着眼未来的语文老师的人文境界

二、《水流众生》——引入课堂教学的“真”语文

在接受了西藏之旅的庄严洗礼之后,李健对生活的领悟更是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便创作了《水流众生》。西藏的题材,成了李健内心人生感悟及悲悯情怀的载体,并给世间迷惘与挣扎者想要的答案。

基于这样的理解,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笔者发现学生题记常常毫无亮点,便精心选用《水流众生》一歌,作为作文教学的素材来指导学生题记的写作。许多学生被这首歌打动了,有的同学自发地听写歌词,不少同学听过之后,便记住了不少精彩句子。

“君子善假于物也。”真语文,一切都可为我所用。虽然有许多的文学素材可用,《水流众生》这样能打动教师的音乐艺术,便也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提高表达效果的作文教学理想素材。

不仅歌曲这样的素材可以为老师所用,亦可将现成的教学模式等为己所用。一般来讲,语文教师不喜欢程式化的东西,担心束手束脚。但课堂模式也是从无数次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体现了一定的教学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自身的特点,依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课程特点来灵活运用。认识自己、完成自己是根本,而素材、课堂模式等的选择和演绎是枝叶花果。若离了根本,去培植枝叶花果,必然是缘木求鱼。无本之木,必不得长久、持续地发展。课堂形态、多媒体的使用、素材的选择等等技术性的东西,只是“用具”“例子”而已,外在的形式始终必须为中心而服务,需要教师用心选择和驾驭形式和材料,以更好地培养人才。

孔子在见过老子之后,弟子们问老师老子是什么样子。孔子说“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也就是说孔子最佩服老子学识渊博、志趣高远,在为人处事时的能屈能伸、应时而变。老子在与孔子见面时也强调:“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平时要勤于学习,提升个人基本功力及学识修养,在课堂上审时夺势,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素材和形式皆可为己所用,教学完全可以不拘一格,自然洒脱些。

三、《水流众生》——学生改进语文学习的“真”启发

《水流众生》这个作品的出世,是作者李健重视生活和内在精神的提升的必然结果。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的核心思想是“抱朴守拙”“见素抱朴”。“朴”即没有加工过的原木,“拙”即不巧也,“素”为本色的生帛。“抱朴守拙”“见素抱朴”的意思也就是要守住永恒的根本,即生命的本体和最原初的东西,而不能只在枝叶上下功夫。追求生命的本真才是“明亮那方”。

真语文,要重视并善于从生活以及来自生活的真语文中學习语文。比如,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进行常规的阅读训练和指导,还时常强调学生要有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及直觉意识。直觉不是思考的结果,基于人的素养、阅历、知识和本能,比以语言要素通过逻辑关系构建的反应系统更有效和准确。这是语文高手与普通学生的之间的区别。

世界具有多样性,也需要每个老师和学生灵敏去感知世界的丰富。人是具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要珍惜自己来源于生活或者根植于生活的真语文独特而有价值的感知。课改的最终目标,不是让我们囿于某一固定的模式,不用匍匐在哪个权威或者跟在哪种标准模式后面循规蹈矩。跨过“出模”的临界点,教师完全可以走出属于自己,走出切合学生的独一无二的教学之路,最大限度地来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学生的灵感。

四、练就“三昧真火”,使职业人生渐入佳境

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的成长是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也非知识的简单积累和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潜心在生活中淬炼自我,加强自我修养,拥有广袤之心,那么,在我们三尺讲台演绎自己的《水流众生》,以一个灵魂滋养一个又一个灵魂,进而让师生都活出了自我的生命性征,焕发出特有的光彩。

当然,我们在钦佩李健的才华,欣赏他对生命的探索和领悟时,也不必过于羡慕,他有他的性情气质,我有我的先天禀赋,我们语文老师自有风采。所谓“百人百性,人各一面”,我们每个老师均可在教育、教学上完成自己,并帮助学生身心成长,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发展着自己,这才是教师这份职业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如果教师们都去做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魏书生等,那世界反而是无聊和无趣的,也是非常不现实的。另外,谁去做自己呢?在课改过程中,我们要把探索课堂模式和探究自身特质、潜能相结合,使两者相融合相匹配,一旦过于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外在课堂模式的研究上,就有可能忽视根本性内功的修炼。

总之,真正意义上语文学通学透的人,应将语文悟通悟透,教通教透,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利用好的真语文材料,更要在生活中积累感悟提高自身真语文水平,从而在“真语文教学”中教好学生,成就自己。

忽然想起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三重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首《水流众生》不仅是艺术的阐释,也许更能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摒弃职业倦怠,成就一番作为。

王如滨,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李健众生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Gauss quadrature based finite temperature Lanczos method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李健 用平淡演绎传奇
李健作品
智者老子
李健 『假如爱有天意』
王家卫妙解“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