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12-25张蕾雷锦霞
张蕾 雷锦霞
摘要 走绿色有机旱作之路是实现农田可持续、保障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潞城市遵循绿色有机这一发展思路,以封闭示范区带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初见规模。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潞城市有机旱作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有机旱作工作指示以及“长治路径”的打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路径;现状;问题;对策;山西潞城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19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Green organic dry farming is the inevitable wa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farmland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In recent years,Lucheng City has followed the idea of green organ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dry organic agriculture by closed demonstration areas,which has witnessed the initial scal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rganic dry farming in Lucheng City,analyzed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work of organic dry farming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hangzhi Path".
Key words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development path;current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Lucheng Shanxi
大國之本在于农,农之根本在于产。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机旱作”这一概念就已被一些学者提出[1-5],当时的有机旱作指因地制宜发展绿肥,大量增施有机肥料,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采用抗旱作物,配合一系列抗旱耕作栽培技术措施,以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1,3-4]。骆福田[5]研究指出,针对黄土高原广种薄收的多年农业生产现状,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必由之路。有机旱作农业就是指年降雨在50 mm左右且分布不均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通过人为地改革耕作制度,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稳产的一门农业科学技术。随着时代发展,有机旱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绿色、健康、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6]。
潞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东经112°59′36″~113°25′40″、北纬36°14′00″~36°29′30″,全境轮廓呈不规则四边形。潞城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9.5 ℃,年平均降水量为503.7 mm,年均日照时数为2 434.9 h,无霜期为176 d。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分别占总面积的15.6%、62.8%和21.6%。潞城市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等,经济林以核桃为主,林下间种柴胡等中药材。2017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7 775 hm2,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6 303 hm2,包括玉米(13 979 hm2)、小麦(786 hm2)等。粮食产量124 644 t,较上年增产3.3%。
从2017年数据[7]来看,潞城市种植面积缩减,产量提升,土地生产率提高,但面临的生产条件依旧严峻。一是干旱形势日趋严峻,全域受灾程度不断加重[8];二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抗灾能力弱;三是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产投入不足。
走有机旱作农业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作出的重要指示,遵循这一发展思路,结合山西省[9]、长治市[8]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工作要求,潞城市坚持立足市情、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以封闭示范区带动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初见成效。
1 实施有机旱作农业的必要性
1.1 山地丘陵农业发展的需要
潞城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土质贫薄,多年的不合理农耕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低产田多,只有加快推进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加强旱作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深度结合,才能实现潞城市新型农业得可持续发展。
1.2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从旱象趋势来看,潞城市年平均降水量(503.7 mm)低于全国平均值(600.0 mm),雨季集中在7月下旬,季节降水与作物需水期不同步,加之汛期水土流失严重,抗灾性较弱,是造成农作物产量不确定性的因素之一。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可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建设配套水利设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11]。
1.3 符合农业发展政策
有机旱作农业的增产潜力是保障食物安全的基础,发展旱作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适应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广种薄收的重要之举[12],相应的政策举措协调跟进非常必要。
2 发展现状
潞城市立足市情、稳步推进,以封闭示范区带动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以“1521”规划与“六大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水集约增效工程、旱作良种选育工程、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农机配套融合工程、绿色循环发展工程等)提升农业基础水平[11],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颇有成效。
2.1 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潞城区境内东部多为山区,中部多为平川,西部多为丘陵。在东部、西部山区-丘陵地带重点布局杂粮和道地中药材产业,着力破解耕地土层薄、中低产田多、土壤蓄水及保水能力低等问题,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进有机封闭示范。注重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太行有机小米等区域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丘陵山区生态休闲农业、庄园经济。在中部平川区重点布局优质杂粮、蔬菜、中药材等产业。着力破解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装备配套不足、粪污资源化利用不足等问题,适度调减籽粒玉米,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进循环农业。
2.1.1 有機旱作农业示范区——辛安泉南马核桃示范区。辛安泉镇南马示范区面积226.66 hm2,包括优质核桃(坡地)133.33 hm2、杂粮和蔬菜93.33 hm2。核桃品种主要为辽核2号、中林1、2号,杂粮品种主要有高粱(汾酒1号、晋谷21号、晋杂22号、晋糯3、4、5号、航天1号)、黑谷等,蔬菜以湘辛8号为主。实施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主要有核桃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目前,133.33 hm2核桃已完成春季追肥、剪枝,93.33 hm2杂粮已完成土地流转、轮作模式选定、有机肥采购、平田整地、播种等作业,正抢抓农时进行日常管护。示范区主推有机肥施用,其中高粱(10.50万~11.25万株/hm2)有机肥施用量为22.5~30.0 t/hm2,谷子(60.0万~67.5万株/hm2),优质有机肥施用量为30 t/hm2。示范区实施主体采取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模式,由潞城市恒盛核桃专业合作社、潞城市嘉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组织实施。
2.1.2 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点——辛安泉董计存核桃示范点。调研过程中发现该核桃示范园日常管护工作较多数核桃园更为精细,树型修剪为“丰”字形,施用有机肥,且整个园区位置相对独立,四面环山中间土地平整,自然封闭。据核桃园管理人员介绍,2018年示范区核桃产量为6 000 kg/hm2。在2019年初期冻害的不利条件下,尚能够保障收益,提高了农户使用有机旱作技术的积极性,为当地农户提供了良好范例。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该示范点为农户自有地2 hm2,并未进行统一管护,相关技术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未形成大规模的辐射效应。核桃品种的选择上,应当鼓励农户及时发现并适度推广种植抵抗霜冻的品种,加以科学试验,选育、嫁接耐寒品种,以达到冷凉条件下保产、稳产、保质的效果。
2.1.3 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蔬菜、杂粮及中药材有机生产基地。合室蔬菜基地采取“春播秋收”新模式,实现大葱种植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专业化、销售市场化、经营产业化;神泉33.33 hm2旱地西红柿基地,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种植技术,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基地+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翟店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推广种植时间较长的设施大棚土壤修复处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应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技术;史回绿色有机高粱66.67 hm2示范基地,建立符合无公害、绿色高粱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的操作规程;店上33.33 hm2苦参种植中心示范区,规范苦参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种植技术,推进中药材农业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
2.2 有机旱作农业经营体系
潞城市农产品对接市场主要以“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经营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收购,进入市场。通过调研,潞城市大多农产品以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形式被收购,仍属于“地头市场”“马路市场”,虽然保证了农产品新鲜度,但收益较低、价格浮动大,对农户增收致富并未起到积极作用。后期应考虑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当地,延长产业链条,做精加工、深加工,从而拓宽销路,实现效益增加。以此次调研的某公司为例,作为当地油用核桃加工企业,在有关部门监督及政策扶持下,于2017年投产,加工粮油期间消耗核桃3 t/d,需求量大且稳定,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致富,打造了远销省外的粮油品牌,创造了效益,是农户与市场间有效的缓释剂与桥梁,为扎根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良好典范。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潞城市大部分区域为低山丘陵地带,现有的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设施装备整体水平低,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3.2 产业技术水平不高
潞城市目前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以农户家庭为单元,受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制约,应用科技意识不强,80%以上属体力型、传统经验型农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部分农户根据实际问题想办法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但缺乏理论支撑,方式和方法不够高效、缺乏针对性,文化知识和农业教育水平不足。多数农田依旧采用传统耕作方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条件不佳,产量无法保证。
3.3 农业生产发展不均衡
潞城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畜牧、蔬菜、林果,目前大多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另外,部分农业企业受市场、资金、技术等制约,生产经营状况不甚理想。调研过程中发现农产品产出后,在推向市场方面遇到的问题较大,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衔接不到位,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足和品牌创建不够系统化[13]。
3.4 产业规模化水平低,缺乏政策支持
潞城市农产品发展布局分布不集中、农产品松散种植现象仍然存在,还未真正形成连片规模,整体竞争力优势不明显。此外,相关政策还未跟进,不能够给农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制约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持续推进。
4 发展对策
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生态系统,保持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有序状态,使土地保持健康状态、永续高产。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技术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
4.1 加大水利建设投资
针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应加大水利建设投资。有机旱作农业是适应水资源不足、水利条件较差地区的农业措施。应加强该类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灌溉效率,改善作物用水条件[14-15]。
4.2 加强相关技术培训
针对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水平较低问题,应加强抗旱耕作技术、农业栽培技术等相关技术培训。应用深耕和一系列抗旱耕作技术,加速改良土壤结构和性能,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充分发挥土壤潜在肥力,增强土壤蓄水纳墒的功能。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机农艺配套融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六大有机旱作农业技术。
针对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组织化程度低问题,强化市场把握和打造系统产业链。依托政府的桥梁作用,从建立有机旱作农业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加强加工环节,协调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的关系,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4.3 推进集中规模生产
针对产业规模化水平不高问题,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生产集中连片成规模。按照有机旱作农业连片生产和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土地状况,种植适合作物,做好农户工作,推进零星耕地流转和托管等,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
4.4 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针对对策举措缺失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制定潞城市有机旱作农业的鼓励政策,增加对旱作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此外,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依靠科技,加快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有机旱作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5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农业局粮油处.继承传统经验 发展有机旱作(一)[J].新农业,1982(20):2-3.
[2] 辽宁省农业局粮油处.继承传统经验 发展有机旱作(二)[J].新农业,1982(22):8-9.
[3] 张沁文.有机旱作农业:加速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81(10):15-20.
[4] 白清才.有机旱作是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J].经济问题,1983(7):43-44.
[5] 駱福田.对吕梁山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初探[J].山西水土保持,1983,(2):51-58.
[6] 王娟玲.立足有机旱作 全面推进功能食品(农业)发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1900-1902.
[7]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8] 杨万昌,王家琚.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干旱分析和有机旱作农业初探[J].山西气象,1997(2):31-34.
[9] 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7〕47号)[EB/OL].(2019-03-07)[2019-05-21].https://wenku.baidu.com/view/7e6f689df02d2af 90242a8956bec0975f56
5a474.html.
[10] 贾天清,马惠燕.山西长治市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的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35):70-71.
[11] 李静.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6):29-30.
[12] 葸贤,姚亚妮,王效瑜.黄土丘陵区旱作农业发展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5(17):287-288.
[13] 雷锦霞,吴俊华,张蕾.有机旱作农业“长治路径”的实践与启示[J].山西农经,2019(8):96-97.
[14] 雷波.我国北方旱作区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15] 李铮.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山西农业科学,2004(3):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