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宁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2019-12-25徐良军郑奎束肖俊韦琦叶帮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

徐良军 郑奎束 肖俊 韦琦 叶帮

摘要    本文选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10个气候要素作为指标,通过多元回归法和薄盘样条函数插值法生成了镇宁县农业气候资源要素插值图层,并对各图层进行无量纲化及权重叠加,得到镇宁县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温度带;综合评价;贵州镇宁

中图分类号    S1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13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后简称镇宁县)在以产业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重点依托山区自然优势,以蔬菜、水果产业为载体,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让山区土地实现了从荒山到园区再到特色山地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了地方产业元素的多样化。开展镇宁县农业气候资源研究,对于充分发挥山地立体气候优势、助推农业产业扶贫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使用1981—2010年安顺市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通過多元回归法和薄盘样条函数插值法生成气象要素插值图层。其中,干燥度指数(K)使用雍万里[1]提出的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温度带划分主要参考郑景云等[2]提出的划分方法,考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持续日数,并结合积温及温度指标(表1)。

综合肖  俊等[3]关于农业气候资源评价应用方面的研究结论,从光、温、水三方面,选定了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降水变率、年日照时数、年日照百分率、气温年较差、无霜期、日平均气温≥10 ℃期间降雨量、日照时数、活动积温等10个气候要素作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表2),然后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及权重叠加,得到综合区划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资源要素分布

由图1可知,镇宁县年平均气温大部分为15.0~19.0 ℃,1月平均气温大部分为4.5~10.5 ℃,7月平均气温大部分为22.0~26.0 ℃,≥10 ℃活动积温大部分为4 200~5 800 ℃,年日照时数大部分为1 200~1 290 h,年降水量大部分为1 285~1 360 mm,降水量分布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小幅减少的趋势[4-5]。

2.2    温度带

由图2(a)可知,镇宁县共跨越4个温度带,即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大部分属于中亚热带。其中,革利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城关的东部局地属于暖温带;大山、丁旗的西部和东部、城关的东部、本寨的北部、江龙的 西部和东部局地属于北亚热带;打帮、简嘎、六马、良田等河谷地带属于南压热带;余下大部分地区均属于中亚热带。

2.3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

由图2(b)可知,镇宁县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得分大部分在0.41~0.69之间,总体呈自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按照得分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不同资源类型的Ⅰ、Ⅱ、Ⅲ区。

Ⅰ区:得分<0.5,包括了东北部大山、丁旗、城关、朵卜陇、革利、江龙、本寨,为一年两熟粮油经济作物和林业、果木区。Ⅱ区:得分0.5~0.6,包括了中部和西北部扁担山、马厂、募役、沙子、六马和简嘎的北部,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经济作物、林牧区。Ⅲ区:得分>0.6,包括了南部打帮、良田的大部地区,六马和简嘎的部分地区,为温热一年三熟经济作物、林牧果区。

3    结论与讨论

镇宁县东北部地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为一年两熟粮油经济作物和林业、果木区,重点注意防范冬季凝冻和倒春寒等低温天气以及冰雹灾害[6];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光温水条件配合较好,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经济作物、林牧区,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高产优质栽培;南部地区热量条件最好、无霜期长,为温热一年三熟经济作物、林牧果区,加以充分利用能合理安排布局多种熟制及引种热带特色作物[7-8]。

以上所得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综合评价,将为镇宁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山地农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助力农业产业脱贫攻坚。

4    参考文献

[1] 雍万里.中国自然地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 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J].地理学报,2010,65(1):3-13.

[3] 钟有萍.贵州省气候资源及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集.合肥:中国气象学会,2018.

[4] 胡旗武.拜城县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4):62-63.

[5] 代姝玮,杨晓光,赵孟,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Ⅱ.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442-452.

[6] 谭方颖,王建林,宋迎波,等.华北平原近45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1):19-24.

[7] 曹倩,姚凤梅,林而达,等.近50年冬小麦主产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2):161-166.

[8] 吴克,张巍,杨霄.沈阳市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276-280.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
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吉林省居民生活质量评价
基于AHP的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综合评价研究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运用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综合评价广西市某医院2011—2015医疗质量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