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文化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9-12-25刘琨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8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理

刘琨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种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在受教育者心中建立文化自信,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自主开发意识强,自理程度得以增强,如何通过课程自理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我们尝试通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开展区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来沟通区域文化与学校课程之间的新样态,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区域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自理

【课题】基于“广府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建设研究,编号:2016ZC021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030-02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是它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丰厚积淀,是它发展前行的基石与底气。

从2001年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的自理程度得以增强,课程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加快,课程内容也向如何更能适应人的发展这个方向不断调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各类学校都在课程改革之路上奋力前行,以学校为单位构建的特色课程亮点频出。近年来,我们立足西关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

一、建立区域文化课程资源,为学校课程自理提供丰富选择

建立区域文化课程资源,要注重对地域文化资源的系统化整理。广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关文化则是广府文化的缩影。这里既有“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自然美景,也有“生猛鲜活、清淡适口”的西关饮食特色;既有十三行、西关大屋、古祠的历史沉淀,也有詹天佑、陈铁军、康有为等人的热血春秋;既有粤剧、粤曲在市井古巷中的宛转悠扬,又有广绣、建筑等艺术的传世留芳……如何将这些星星点点的地域文化资源串连成一个整体链?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从学校的需求与课程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区名师工作站、区导师工作室的职能,组织骨干、新秀教师对荔湾区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摸查、整理,分别从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五大维度十四个方面对区域内的可利用资源进行了整理归类,形成了《荔湾区整体资源一览表》。

建立区域文化课程资源,要注重建设网站资源共享平台。近几年,我们将区域文化资源制作成电子网页资源库,同时集合优秀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科组课程开发案例、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经验及课例等,以供参考与借鉴。

二、开发区域文化系列课程,为学校课程自理预留活动领域

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区域文化课程开发设计以《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引,围绕《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通知》,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价值体认、责任担当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以区域文化课程资源为基础,融合各校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需求,以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注重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坚持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综合性,从实际出发,通过课程的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树立文化自信。

区域文化课程的系统性开发要充分体现区域文化的生活素材,强调区域文化中“活”的成分,为此,我们打造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荔湾文化精品课程”,以“童享荔湾”为例。这套课程以荔湾地区独特的衣、食、住、行文化为主题轴,综合联系荔湾的人文历史和学生的社区实践、学科技能等活动领域资源,我们有机整合出《锦绣荔湾》《味尝荔湾》《家在荔湾》《“龙”行荔湾》四本教材,并配备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由课程背景、课程目标、实施规划、重点课例设计、评价指导等要素构成;学生用书以“开动脑筋,我会问;策划活动,我能行;小试牛刀,我会做;取长补短,我能改;丰盛材料,我会集;多彩成果,我会展;博采众长,我能知”为课程结构。这套课程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深入自己生活的世界,由浅入深地探究荔湾文化,从激发兴趣到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一步步地将文化的种子根植在学生心中,我们更应整合与维护,使之发挥更好的效益。

三、构建区域文化课程模式,为学校课程自理提供实施导向

区域文化课程的实施我们总结了一个“大主题,长周期”的课程模式,每一个主题基本是以一学期甚至一学年为时间跨度,在区域内学校同期开展,由各学校自理本校课程内容。这样的课程模式目的是给予学生更宽松的活动时间与空间,利于学生深入探究相关知识,用心感受地域文化的色彩,在情感上相互融合。

“大主题,长周期”的课程模式分为七个步骤:活动准备——选题与制定计划——初期实施——中期汇报指导——成果形成——成果汇报及知识集成——评价反思。在活动准备阶段,核心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某一文化领域的概况,达到对该领域的基本认知,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自主或小组合作形式获取可以利用的所有学习资源,此阶段的关键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和认知基础对该领域提出问题。在选题规划阶段,根据学生对某几个问题的感兴趣度,将学生从自然组分成若干任务小组,形成大主题下的分支小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规划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初期实施阶段,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尝试运用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的实践情景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强化区域文化课程研训,为学校课程自理提供坚实力量

区域文化课程的实施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对文化的理解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课程实施效果。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对区域文化课程的内容开发、目标设计、校本化实施、实施过程中的方法论、各实施阶段的有效指导、课程评价、区域性整体推进、教师培训、公共关系处理、安全管制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和各学校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以专业化课程形式帮助教师了解课程的价值及目标取向,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点评,每月组织参观学习和现场教学交流等活动,提高指导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课程设计、教学与执行能力。

搭建教师网络教研平台。集合区内优秀科组、骨干教师力量,将实地讲座、区域示范课借用网络录播系统、微信面对面建群、QQ在线视频等形式展开教学和异地研讨,增加教研活动的普及面、灵活面和使用面。网络教研平台要取得实效,还需建立一定的学习管理机制,如在录播教学过程中,借助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网站中的听评课软件,教研员根据教研内容,给片区小组下达学习任务单,教师可随时随地与线上同片区的听课者组成任务小组,共同完成进行学习内容和分享经验。这类主题式的学习共同体,极大提升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学校成为课程的管理者,课程就有了更宽泛的自理空间。学校课程自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当地的各种课程资源,这与地方文化就产生了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地方文化为课程自理提供物质与精神基础,课程自理则实现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创新,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建立起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将是一种持久的力量,让我们从爱家乡、爱国家的浓厚情感出发,用心地去建设我们的家国。

参考文献:

[1]耿令新.课程育人 多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8(05):22-24.

[2]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滕星.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理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
自立当从“自理”始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