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病虫害类型及化学防治方法

2019-12-25于树堂樊树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类型

于树堂 樊树军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类型,并从药物种类和用量等方面阐述了其中几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以期为大豆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病虫害;类型;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073-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大豆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种植难度较小,在我国很多地域都有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因而被称作大豆黄金生长带。近几年,大豆病虫害日益严重,科学防治大豆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1    大豆常见病虫害类型

1.1    虫害

大豆虫害在东北很多地区都有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导致大豆减产。大豆的常见虫害类型有食心虫、蚜虫、豆天蛾、红蜘蛛和卷叶螟等,其中蚜虫的危害较大。

蚜虫是农业生产中常见害虫,它对很多农作物都有危害。大豆感染蚜虫,症状表现为叶片蜷缩和卷曲,叶片背面分泌出透明黏稠液体。大豆开花后,其花蕾受蚜虫影响可能发生变形,花蕾的饱和度下降,直接影响大豆产量。若大豆植株上的蚜虫过多,可能直接造成大豆死亡。红蜘蛛也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植株的营养,导致大豆营养不良,影响其正常生长。大豆感染红蜘蛛,症状表现为叶片开始枯萎、变灰,逐渐掉落,植株矮小,结荚的数量下降,大豆减产[1]。

1.2    病害

大豆常见病害有灰斑病、霉霜病等真菌病和斑点病、斑疹病等细菌病。每年7月中旬都是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时期,大豆感染菌核病后,其茎杆上出现褐色病斑,表面缠绕絮状白色菌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色菌体慢慢变成黑色菌核。菌核一般在大豆的茎杆中生成,当大豆植株变成灰白色时,表示大豆植株受菌核病感染严重即将死亡。

2    大豆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2.1    大豆灰斑病和霜霉病

大豆感染灰斑病的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随着灰斑病的进一步感染,小斑点逐渐变成圆形或椭圆形,颜色逐渐变为灰褐色。如果大豆在出苗阶段长期处于低温多雨的环境,灰斑病的发病率会提高,严重影响大豆出苗。大豆成株期,灰斑病的发生会受到降雨量和大豆抗逆性的影响。在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发病区域进行喷洒,也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用药量为1 500 g/hm2,根据发病情况,每隔7 d喷洒1次,喷洒2~3次。

大豆霜霉病病菌以卵孢子的形式在植株体内过冬,对来年的大豆植株再次进行感染。发病期多在每年6月下旬,雨季发病率提高。大豆的幼苗、叶片和籽粒都可能被霜霉病感染。大豆叶片感染霜霉病后,叶脉两侧出现褪色斑块,大豆成株叶片的形状逐渐变圆。在叶片边缘也会出现模糊的黄绿色斑点,随着霜霉病感染的深入,斑點逐渐变成褐色,叶片背面生成白色霉层。在大豆未种植前,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大豆种子进行搅拌,用药量一般是种子质量的0.5%。在植株发病期,可用乙磷铝300倍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对植株进行喷洒,用药量为600 kg/hm2。

2.2    食心虫和豆天蛾

对于大豆食心虫,一般使用5%甲拌磷颗粒剂与土按比例配制后撒施到大豆田间,平均每4垄撒1垄[2]。或使用 80%敌敌畏乳油1 500 mL/hm2拌毒土撒施。对于豆天蛾,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溶液或50%辛硫磷乳油喷洒植株,用药量为750 kg/hm2,选在傍晚施药。

2.3    蚜虫和黑潜蝇

对于大豆蚜虫和黑潜蝇,可用40%乐果乳油进行防治,也可用40%溴氟聚酯乳油和50%辛硫磷乳油,用量约为900 mL/hm2。一般在大豆盛花期开始喷洒,隔10 d喷1次,喷洒2次。如果大豆在夏至后出苗,应把施药时间提前到大豆初花期,连续喷洒3次。对大豆植株进行药剂喷洒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3-4]。例如,2018年8月山东聊城采用无人植保机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卫星GPS定位技术实现对大豆田的无缝隙喷洒,既节省了药剂,又保证了撒施质量[5-6]。

3    结语

大豆病虫害常使大豆严重减产,本文阐述了几种大豆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说明了使用药剂和药剂规格,可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4    参考文献

[1] 张蕾.大豆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5(15):72.

[2] 陈广仕.大豆常见病虫害药剂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21):38.

[3] 李永生.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初探[J].农家参谋,2019(2):88-89.

[4] 张佰文.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19(2):62-63.

[5] 朱宪良.农用无人机植保应用发展的探讨[J].农机科技推广,2014(5):31-32.

[6] 汪胜.无人机植保高效又环保[J].农业机械,2015(7):168.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类型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