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 临床价值分析

2019-12-25苏志琳陈立希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1期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苏志琳 陈立希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9月选取52例来该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的血糖以及血清C肽水平进行检验与比较。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HbA1c等血糖水平,以及血清C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肽与HbA1c能够将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综合情况有效反映出来,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已成为动态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关键词] 糖尿病;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a)-0037-02

糖尿病作为临床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调节作用异常引起,特点为长期血糖较高,会对肾脏、血管、神经及眼等组织造成持续性损伤,引起功能障碍[1]。该病有着比较复杂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等因素,且病程长,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发生巨大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多,需对该病的诊治加以重视[2]。临床以往对糖尿病患者展开诊断时,通常参考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 h血糖(2 hPBG)等指标,但經调查研究发现,这两项指标只能将患者短期内的血糖情况反映出来,并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大的波动,难以将患者真实血糖水平准确反映出来[3]。基于此,该文以该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52例糖尿病患者及52名健康体检者为例,就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2例于来该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女患者分别有30例、22例;年龄最大者为78岁,最小者为40岁,平均(60.53±7.64)岁;病程为2~14年,平均(6.87±1.06)年。该组患者均符合WHO中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有完善的临床资料,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及精神异常等患者。另选取同期5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受检者分别有31名、21名;年龄最大者为77岁,最小者为42岁,平均(60.87±7.73)岁。在男女分布比例、年龄跨度等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有可比性。

1.2  方法

嘱咐患者在检验前的8 h禁食水,并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同时抽取3管静脉血:一管抽取3 mL置于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充分混匀。2管抽取3 mL置于含促凝剂和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中。待血液凝固以后,再以4 000 rpm,10 min离心处理,将血清分离开来,置于4℃的环境中保存。FBG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HbA1c采用Arkray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C肽采用西门子ADVIA Centaur CP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测定。待受检者进食2 h以后,再抽取3 mL静脉血置于含促凝剂和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分离血清后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对其2 hPBG水平进行检测。所有检验操作均由检验科专业人员统一进行,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并认真记录检测到的各项数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水平,以及血清C肽水平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 21.0统计学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FBG、2 hPBG及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P<0.05)。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4]。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人们面临的防控形势也愈发危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除了受到疾病自身导致的慢性损害以外,还会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系统疾病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为对患者展开科学有效的治疗,改善其预后,首要任务便是做好疾病的诊断工作[5]。

临床以往主要根据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血糖等指标水平来诊断是否为糖尿病,但FBG与2 hPBG作为两类通用的血糖指标,容易受到内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简单的日常进食也会影响到检测指标,在应激反应作用下,机体进而出现明显波动。在专业研究中,是在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不大时,对其FBG与2 hPBG水平进行检测,因而可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但临床所检测到的结果只能将患者当时或短期内的血糖水平反映出来,无法显示其稳定状态下或长时间内的血糖水平,因而这两种血糖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不高[6]。

有报导显示,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相比于FBG与2 hPBG这两种指标,HbA1c与血清C肽有着更高的检验价值[7]。具体分析, HbA1c指的是患者体内与血糖相结合的血红蛋白在整体中的比例,能够将患者三个月左右的平均血糖水平有效反映出来,患者食用的食物即使会对血糖水平产生明显影响,其体内的HbA1c水平也会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因而该指标具有可重复性。此外,经实验研究发现,HbA1c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二者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并且还会随着红细胞凋亡而消失。血红蛋白与血糖由于受到性质的影响,导致其发生结合以后,很难分离开来,因而在3~4个月的时间短内,通过测定患者的HbA1c水平,能够将其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直观且准确地反映出来,并且该指标水平的高低对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作为胰岛β细胞产生的一种分泌物,血清C肽会随胰岛细胞增加而增加,并且其与胰岛素有着共同前体,即胰岛素原。经实验研究得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个分子数量的胰岛素原会分裂成一个分子的C肽与一个分子的胰岛素。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血清C肽水平,能够将其β细胞胰岛素合成及释放能力充分反映出来。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其胰岛素测定的准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胰岛素抗体的影响,但血清C肽却不会受到影响。因而为判断患者当前胰岛细胞功能情况,可对其血清C肽含量进行检测。此外,还有研究显示,血清C肽总量会随着胰岛细胞功能的减退或丢失而明显减少,而糖尿病的一项重要诱发因素便是胰岛细胞处于异常水平,因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可将血清C肽作为重要检验指标。经研究发现,当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比较轻时,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下,患者胰岛功能良好,而血糖浓度一旦升高,那么就会使得胰岛细胞出现应激反应,使得血清C肽含量升高[8]。本实验结果也显示,除了FBG与2 hPBG水平,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HbA1c及血清C肽水平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了在常规血糖检验的同时,对患者展开HbA1c及血清C肽检测,可充分促进糖尿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血清C肽与HbA1c能够将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综合情况有效反映出来,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已成为动态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  龙婷.探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方面的临床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6):65-66.

[2]  刘柏林.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3):112.

[3]  孔令娥.血清C肽與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078-1079.

[4]  赵辉.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8):56-57.

[5]  欧阳建华,肖琴,罗丽梅.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2):4565-4566.

[6]王宝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8,8(4):15-17.

[7]  陈明.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59.

[8]  刘红光,张洁.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5):75-76.

(收稿日期:2019-08-07)

猜你喜欢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HbA1c、Lp—PLA2、Hcy水平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应用操作视频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