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分娩技术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泌乳功能的影响

2019-12-25赵玉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泌乳素无痛分娩泌乳

赵玉青, 张 文

(1. 陕西省榆林市第三医院 妇产科, 陕西 榆林, 719000;2. 陕西省韩城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 陕西 渭南, 715400)

自然分娩是符合人体生理、心理状态的正常分娩途径,但初产妇因害怕疼痛,多伴有紧张、恐惧等情绪,可进一步降低疼痛敏感阈值,出现氧耗量增加和心率过快等生理应激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不利于顺利分娩和母婴健康[1-2]。随着产科麻醉技术的完善,无痛分娩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其在减轻产妇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提高产妇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3]。本研究选取9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进行单中心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对分娩结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妇产科接受自然分娩的90例初产妇。纳入标准: ① 初产妇,年龄20~35岁,单胎头位妊娠; ② 产前检查时,产妇和胎儿孕检各项指标正常; ③ 产妇对本研究知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污染等严重妊娠合并症; ② 合并心血管和内分泌相关疾病; ③ 神经精神性疾病或乳腺相关疾病等。将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常规组年龄20~35岁,其中20~25岁12例,26~30岁20例,31~35岁13例,平均年龄(27.23±2.27)岁; 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51±1.58)周; 体质量50~69 kg, 平均(58.23±4.53) kg。研究组年龄21~35岁,其中21~25岁11例,26~30岁22例,31~35岁12例,平均年龄(27.25±2.30)岁; 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50±1.60)周; 体质量49~68 kg, 平均(58.17±4.49) kg。2组初产妇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自然分娩,产前给予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宫口开2~3 cm后送入产房,待产妇自然分娩,静滴600~800 mL葡萄糖注射液,密切监测胎心,指导产妇屏气、接产,医护人员根据分娩需要给予常规产程护理。研究组采用无痛技术分娩,产前心理辅导、健康宣教同常规组,产妇进入产房后取左侧卧位,于L3~4腰椎间隙处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将0.2%罗哌卡因2 mL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产妇无异常变化后,硬膜外置管3 cm, 并与麻醉泵相连,按5 mL/h的速率泵入0.2%罗哌卡因及2 mg/L舒芬太尼,待产妇宫口全开后停止麻醉,胎儿娩出后继续泵入给药,直至分娩结束后拔除麻醉泵导管。2组产后均检查软产道,预防产后出血,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处理脐带以及进行Apgar评分, 2组产后护理措施相同。

1.3 研究指标

记录2组分娩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等指标,于分娩前及产后30 min、24 h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记录2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和产后24 h泌乳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第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2 2组产后血清泌乳素变化及泌乳情况比较

2组分娩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0 min、24 h血清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常规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早于常规组,产后24 h内泌乳次数多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活动时间及产后24 h哺乳次数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初产妇因为缺乏分娩经验,对分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感到恐惧,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并促进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导致子宫血管收缩异常,不利于顺利分娩[4-5]。无痛分娩技术是在不影响产妇和胎儿安全的原则下,运用各种方法减轻分娩疼痛[6]。

产妇分娩疼痛在不同产程有明显差异,第一产程主要是受胎儿下降影响,子宫、宫颈和阴道呈持续进行性宽展、变薄和扩张,疼痛多由子宫纤维撕拉和圆韧带拉伸损伤所致; 第二产程疼痛除子宫收缩加剧原因外,还与胎头娩出引起盆腔压迫和会阴扩张有关,此时疼痛也最为剧烈; 第三产程是胎儿娩出后,产妇疼痛有显著降低,因此分娩镇痛主要是在第一、二产程[7-8]。本研究在宫口开2~3 cm后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罗哌卡因对机体运动神经几乎无影响,因此在镇痛、镇静的同时仍能保证产妇宫缩[9-10]。舒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阿片受体亲和力,镇痛效果佳且作用持久。有研究[11]指出,与单纯盐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能有效缩短产程时间,且显著减少分娩期间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 h出血量显著降低[13]。

泌乳素是由脑垂体合成的多肽激素,在非妊娠女性体内浓度较低。产妇临近分娩时,泌乳素水平迅速下降,分娩结束后逐渐升高,产妇产后哺乳会刺激泌乳素分泌,促进乳汁分泌,因此泌乳素是反映产妇泌乳功能的重要指标[14]。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分娩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接近,但研究组产后30 min、2 h泌乳素水平较常规组显著升高,且初次泌乳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4 h泌乳次数明显多于常规组,与马彦利[15]报道相符,说明无痛分娩技术对改善产妇产后泌乳功能有积极作用,能为母乳喂养提供有利条件。总之,无痛分娩技术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泌乳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泌乳素无痛分娩泌乳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