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电图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19-12-25毛媛媛滕海英王卫红
毛媛媛, 滕海英, 王卫红, 陈 帅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 神经内科, 新疆 哈密, 839000;2. 河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占脑卒中的60%~80%,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神经影像学技术如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但医疗成本相对较高,且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准确度依赖于患者既定症状的形成,故CT与MRI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视频脑电图(VEEG)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不仅能辅助判断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实时监测到急性发病早期的脑电波异常[3-4], 因此对于AIS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监测及预后评估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探讨AIS患者的VEEG相关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8例,年龄32~68岁,平均(51.57±5.43)岁。纳入标准: ① 符合AIS的诊断标准[5],经颅脑CT及MRI检查确诊; ② 初次发病入院,发病时间在72 h内; ③ 无意识障碍,能够配合各项检查; ④ 排除有颅脑手术史、癫痫、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有药物禁忌的患者; ⑤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分布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并统计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1.2 研究方法
1.2.1 VEEG监测: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抗凝、降纤、扩容等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同时给予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国产数字化视频脑电监测系统(ZN8000)进行脑电图视频监测。按照国际10/20系统标准放置电极, 16导联单级采样(Fp1、Fp2、F3、F4、F7、F8、C3、C4、T3、T4、T5、T6、P3、P4、O1、O2), 每次监测24 h。分别记录患者在监测期间的各种活动状态、临床表现及脑电活动,将图像与脑电信号同步保存。由2位电生理专业人员完成脑电图图像分析,选取质量较高的信号波段评估VEEG分级及功率谱变化。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时α波、β波、θ波和δ波的形态变化,按照Lavizzarin分级标准[6]对VEEG进行分级,包括Ⅰ、Ⅱ、Ⅲ、Ⅳ级。VEEG参数包括大脑对称指数(BSI)、波形比率(DTABR), DTABR =(θ波+δ波)/(α波+β波)。
1.2.2 预后分析: 所有患者接受跟踪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发病3个月的预后情况,共分为7个等级,得分越高提示预后越差。根据mR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其中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及视频脑电图指标比较
8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有50例患者预后良好, 35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有7例死亡, 15例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入院时基线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 2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病灶分布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预后不良组的NIHSS评分、BSI和DTABR高于预后良好组,而EEG分级Ⅰ级及Ⅱ级的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2 VEEG参数与NIHSS、mRS评分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 NIHSS评分与3个月后m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同时VEEG分级、BSI和DTABR与NIHSS评分、mR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见表2。
2.3 视频脑电参数及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
采用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BSI、DTABR对短期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现NIHSS评分、BSI和DTABR相对于预后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3、0.730、0.734; BSI和DTABR评估预后的敏感性显著高于NIHSS评分; 根据Youden指数获取最佳截断值,NIHSS为13.94分,BSI为0.13, DTABR为 0.76。见表3。
表1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及脑电图指标比较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VEEG: 视频脑电图; BSI: 大脑对称指数; DTABR: 波形比率。
表2 视频脑电参数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VEEG: 视频脑电图;
BSI: 大脑对称指数; DTABR: 波形比率; mRS: 改良Rankin量表。
表3 NIHSS评分、BSI和DTABR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BSI: 大脑对称指数; DTABR: 波形比率; AUC: 曲线下面积。
2.4 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最佳截断值将入院NIHSS评分、BSI、DTABR进行二分类,以预后结局为因变量,入院NIHSS评分、VEEG分级、BSI和DTABR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SI和DTABR是评估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BSI和DTABR参数值越高,提示预后不良风险越高。见表4。
3 讨 论
A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概率高达37.1%[7], 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主要致残、致死病因之一。及时评估患者的早期病情,准确预测预后,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制定合理的康复措施等极为重要。目前,临床对AIS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但发病早期影像学特征多不明显,随着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的发展,脑电图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表4 脑电图参数对卒中不良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8]认为,脑电图比CT、MRI等技术更能反映早期脑功能异常,敏感度更高。脑电图能够捕捉到脑血流中断时间大于30 s的脑电异常变化[4]。普通脑电图记录时间较短,定位准确性有限,而VEEG能够监测在各种刺激和生理状态下长达24 h的连续脑电变化,完整捕捉到神经元异常放电时脑电图的变化,同时通过图像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的脑电变化与临床活动相结合,有效排除伪差,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9-10]。多项研究[11-13]表明, VEEG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脑功能损伤情况,迅速发现病情变化,显著提高癫痫样异常放电的检出率,对于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诊断精确度更高,并根据其波形异常预测癫痫的发作情况,为癫痫的治疗、预后改善提供指导。
BSI是大脑两侧脑电波功率的相对比值,能够反映脑电活动的对称性,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Myles等[14]研究发现,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BSI存在显著差异,异常的BSI值提示预后不良。Sheorajpanday等[15]研究发现, BSI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分级的诊断准确率达95%,可以独立评估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神经功能,预测预后。DTABR指标反映了δ波,θ波、α波和β波的比例、分布及波幅等变化情况,能够预测患者预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16]。研究[17]发现,DTABR预测腔隙性脑梗死发病7 d的不良预后准确率达83%, 发病6个月后残疾程度及病死率与DTABR独立相关。车春晖等[18]分析发病7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现, DTABR患侧/健侧比值是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该比值大于1.59提示预后不良。BSI和DTABR对急性脑梗死数周或数月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19], 故BIS和DTABR是较为公认的评估脑功能变化、预测预后的脑电图定量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预后不良组中BSI和DTABR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且BSI和DTABR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 BSI和DTABR值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越高。徐金元等[20]研究提示, EEG分级越高,预后越差,提示EEG监测及分级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重症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较好地预测预后。麦晖等[21]研究显示EEG分级越高,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差,提示EEG分级在急性脑梗死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研究中,预后良好组的EEG分级Ⅰ级及Ⅱ级占比高于预后不良组,同样提示其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还发现,预后良好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但NIHSS评分并非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评估预后的敏感性低于BSI和DTABR, 这可能和EEG分级、BSI、DTABR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有关。
综上所述, VEEG可在床旁观察AIS患者脑功能损伤的早期动态变化,有利于早期迅速发现病情变化,其量化指标BSI、DTABR较NIHSS评分对患者早期预后的诊断更为敏感,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