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保存羊膜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疗效对比研究*
2019-12-25高敏
高 敏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疾病,主要以结膜下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侵入角膜为表现,常见于鼻侧,该病不仅影响美观,在早期还可破坏眼表结构,对泪膜稳定性造成影响,导致角膜散光严重者遮盖瞳孔区影响视力[1-2]。目前对于翼状胬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随着对角膜干细胞及羊膜认识的深入,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或保存羊膜移植术已成为该病治疗的新方式[3],但目前对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两种术式对翼状胬肉的疗效,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88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眼科学》[4]中翼状胬肉的相关诊断且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单侧患病;②患者神志清醒、智力正常,与医护人员交流无障碍;③患者已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眼表炎症、泪道疾病、青光眼等合并症的患者;②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③不愿意配合治疗及术后随访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3~62岁,平均(48.17±5.09)岁;病程1~5年,平均(2.08±0.54)年;左眼26例,右眼18例。观察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23~60岁,平均(48.75±5.10)岁;病程1~5年,平均(2.19±0.47)年;左眼23例,右眼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术前均对视力、眼压、眼球活动度等情况进行检查,术前3天在患眼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由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148)每天4次,在术前一天对双眼进行泪道冲洗。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术前20 min先采用奥布卡因滴眼液对患眼进行滴眼3~4次,铺巾,以术眼撑开后病灶部位在前期麻醉基础上加以2 ml 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以有齿镊夹持胬肉头部,头部外方浅层划开后将胬肉钝性分离,剪下结膜下增生组织,摘除胬肉头部并将角膜表面黏连的病变组织刮去,在手术巩膜区以烧灼器进行局部止血。对照组行羊膜保存治疗,羊膜以含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平衡液浸泡1~2 min,将羊膜上皮面朝上置巩膜创面平覆,依据创面大小对羊膜进行剪裁,大小合适后穿过浅层巩膜对植入的羊膜与结膜进行缝合。观察组则采用自体角膜缘肝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患者术眼向下转动以暴露结膜区,以2 ml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剪下角膜缘组织结缔膜瓣,上表面朝上与结膜缘对合,缝合线穿过浅层巩膜进行缝合。术毕检查光感,并进行常规术后预防感染处理,对照组在术后3~4周拆线,观察组则在术后2周左右拆线。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并发症发生率。(1)术后3个月以裂隙灯进对患眼进行检查,痊愈:移植区域恢复正常,无充血、肥厚等异常表现。角膜创面无新生血管的生长。复发:移植部位有明显异常,且角膜创面可见有新生血管生成、结膜组织侵入等。(2)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进行检测。(3)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对照组痊愈率为79.5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45%(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视力对比 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下降,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但术前、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视力对比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55%(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 论
翼状胬肉为临床常见眼表疾病,目前对该病的具体诱因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显示紫外线刺激对于翼状胬肉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能与患者眼部解剖结构异常、泪膜稳定性遭破坏、缺乏营养、过敏、内分泌紊乱有关[5]。传统的手术方式因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为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多种改良术式应运而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痊愈率为79.5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45%(P<0.05)。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下降,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但术前、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55%(P<0.05)。角膜缘干细胞主要存在于角膜缘基底层Vogt栅栏结构内,具有持续自我分化更新的作用,可维持角膜上皮稳态微环境及修复角膜损伤。当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受损或功能缺陷时可引起眼表稳态破坏而引起角膜结膜化、血管化等病理性改变[6-7]。目前眼科领域主要将角膜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角膜溃疡、翼状胬肉等眼部病变重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因来源为受体自身,无排斥反应,可有效促进角膜缘屏障功能恢复、抑制新生血管而对角膜侵袭性翼状胬肉病变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羊膜为细胞滋养层衍化而成,在胎盘内层的薄而透明、韧性较大的膜状结构,健康的羊膜结构与眼表结构较为相似,无神经、血管、淋巴组织等,最早该组织在皮肤移植领域应用较多,为一种较好的修复材料,上世纪90年代有研究者将羊膜引入至兔眼角膜重建并取得成功,使得羊膜在眼科领域逐渐被重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羊膜多为生物羊膜,可有效减少羊膜功能结构外的其他成分,羊膜本身透明度较高,且羊膜植入手术难度大,在术中容易对羊膜造成机械破坏或因羊膜过薄而卷曲,因此复发率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较高[8]。
综上所述,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保存羊膜移植术相比均可优先降低角膜散光度,提高裸眼视力,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更显著、还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