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DT 联合ITP 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2019-12-25雷炜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脑性痉挛疗法

雷炜丽

痉挛型脑性瘫痪(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未成熟大脑发育不全而引起的非进行性损伤,进而导致机体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1]。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NDT)是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SCP 患儿的主要方法[2],而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intensive therapy program,ITP)是基于悬吊训练方法改进而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3],目前国内有关该项技术应用于治疗SCP 患儿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为此,本研究观察NDT 联合ITP 对SCP 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收治的SCP 患儿74 例,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 例。本研究内容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SCP 的诊断标准,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为Ⅱ~Ⅲ级[4-5];(2)年龄2~8 岁,依从性、耐受性良好,接受并配合临床治疗;(3)获得家属或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肢体缺如、骨折等肢体功能障碍;(2)处于癫痫持续状态、脑外伤、深度昏迷、脑血管意外急性期等进行性加重;(3)合并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4)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5)中途退出、失访或拒绝治疗。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NDT 治疗,根据患儿年龄、发育状况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躯干、肩部上肢、下肢及骨盆等姿势运动训练,病情较重者可进行多部位联合训练。对特定皮肤部位、肌肉和关节进行一定刺激,以激发患儿的运动功能。每天训练3h,每周训练5 天,以2 周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周进行下一个疗程训练,共进行3 个疗程。观察组给予NDT 联合ITP 治疗,其中NDT 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ITP 方法:(1)姿势转换训练:如站位转为坐位,由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并在悬吊保护下使患儿有控制性地将站位转换为坐位,且不借助上肢作用,以转换动作10 遍为1组,训练1 组动作后休息30min,再进行下一组动作训练,每次重复训练3 组动作。(2)姿势控制训练:在悬吊保护下,指导患儿保持正常姿势,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维持5~30min;如四点支撑位,在悬吊绳下保持平衡,通过大腿和上肢支撑躯干重量,保持同一个姿势至少5min。(3)肌肉耐力训练:指导患儿进行负重动作训练,每个动作持续3s,动作重复10 遍为1 组,共进行3 组。训练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2.2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个月,采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和Barthel 指数量表评估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由1 名接受规范培训的康复治疗师根据单盲的原则进行评估。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且患儿身心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评估。其中,FMFM 量表由61 个项目组成,包括5 个能区,评分越高说明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越好[6];GMFM 量表由88 个项目组成,包括5 个能区,总百分比越高说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越好[7];Barthel 指数量表由10 个项目组成,采用5 级评分法,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越好[8]。

2.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与患儿年龄是否存在关系。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1 例,女16 例,年龄(3.98±0.95)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Ⅱ级22 例,Ⅲ级15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4 例,年龄(3.75±1.14)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Ⅱ级20 例,Ⅲ级17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运动功能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2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FMFM 量表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FMFM 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FM 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该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FMFM 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FMFM 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对照组: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联合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FMFM 量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3.3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GMFM 量表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GMFM 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 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该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GMFM 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GMFM 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对照组: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联合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GMFM 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3.4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量表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 指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 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该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3。

3.5 SCP 患儿年龄与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的相关性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后FMFM 量表差值与SCP 患儿年龄并无密切关系(P>0.05);治疗前后GMFM 量表和Barthel 指数量表差值与SCP 患儿年龄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见表4。

表3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对照组: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联合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Barthel 指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

表4 SCP 患儿年龄与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相关性

4 讨论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因发育过程中胎儿或婴幼儿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起,该病是导致患儿运动残疾的主要原因[9-10]。SCP 是CP 的常见类型之一,理疗和康复运动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康复过程相对漫长,未能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ITP 是来源于挪威的悬吊技术,即是在常规悬吊训练基础上改进而来,已成为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可用于SCP 康复治疗的一种新型技术[11]。ITP 是以减重支持为主要理论依据,分为穿着可固定的衣物、训练计划系统及全方位的运动单元[12]。既往研究指出,减重支持理论在改善SCP 患儿站立和行走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另有研究表明,相比接受跑步机行走训练+常规物理疗法治疗的患儿,采取悬吊训练+物理疗法治疗的患儿GMFM 量表评分明显升高[14]。本研究发现,对照组治疗后FMFM、GMFM 和Barthel 指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FMFM、GMFM 和Barthel 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后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结果表明,相比单一NDT 治疗,联合应用ITP 进行康复治疗在有效改善SCP 患儿运动功能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ITP 具有融合多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如NDT、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感觉统合疗法、减重支持技术、引导式教育疗法等,因此可更好地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有助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本研究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后GMFM 量表和Barthel 指数量表差值与SCP 患儿年龄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SCP 患儿年龄的增加,治疗前后GMFM 量表和Barthel 指数量表差值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FMFM 量表差值与SCP 患儿年龄并无密切关系,其原因可能因7~8 岁年龄段的患儿病例数相对较少,使得在统计分析上可能存在偏倚,因此,今后需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分析。ITP 对SCP患儿的康复治疗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5]:(1)因ITP 的悬吊系统可为患儿随意运动方向和重力支持提供良好的控制和支撑,可有效提高患儿肌力,减少异常肌张力,亦可诱发并提升患肢的运动功能,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2)ITP 融合感觉统合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多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可增强患儿感觉,特别是本体感觉、触觉和平衡觉的输入;(3)通过ITP 良好的支撑训练可诱导核心肌群特别是深层核心稳定肌群的激活,并且可诱导拮抗肌、协同肌及主动肌的激活,从而可提高患儿肢体核心稳定性,改善肢体平衡功能;(4)ITP 可相当于一种灵活、稳定、安全、可靠的训练支具,在提升患儿运动功能的同时,亦可提高患儿接受运动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树立并培养患儿的自信心,提高患儿社会参与感。

综上所述,在NDT 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ITP 进行康复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SCP 患儿运动功能,而且可明显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显著,最终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性痉挛疗法
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游戏在脑性瘫痪流涎患儿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