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四个意识”引领高校思政课堂的创新策略

2019-12-25李小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大局意识四个意识党和国家

李小女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江门 529000)

1 “四个意识”的内涵阐述

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可见这“四个意识”存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政治意识是指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始终要有拥护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决心,立场和信仰要坚定,方向和目标要明确,不能受西方腐朽思想、外界有损党形象的舆论所影响。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的稳定对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局意识是指在工作岗位、生活小事中要养成集体主义的习惯,心中始终存在集体意识,自觉从整体出发,考虑大局利益,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核心意识是指从思想上要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有认同感,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决策当作同心圆,围绕核心想事情做工作。看齐意识是指一切思想和行动要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看齐,坚决拥护党中央,不能跟党唱反调,党中央明令禁止的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决不能做。这“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不仅是总要求、总目标,也是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前提和根本。“四个意识”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是一个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 新时代高校“四个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为社会直接输出人才的重要阵地,深层次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增强“四个意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经济活跃度不断提高,网络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逐渐扩大,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多元化,意识形态各式各样,思想意识受其不良信息影响首当其冲,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安定团结。具体问题如下。

2.1 政治意识淡薄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入侵使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方向不明确,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不坚定,有的大学生甚至赞同“全盘西化”,对党产生怀疑,否定党和政府的言论也是随口就说,尤其是利用网络随意发辫言论,不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大学生心中如果没有党和国家,说话做事没有向党靠拢,甚至有些人意识形态受西方一些反华势力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影响,反党反国,目无政府,那将会严重影响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2.2 大局意识缺乏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不闻不问,即便通过必修课程思政课去教育,很多学生也是抱着“无所谓”“混学分”的想法去上课,课上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的现象在思政课上时有发生,这样下来,大学生的思想和眼界只会停留在自己的圈子里,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讲,无大局意识,他们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理解,甚至还会埋怨政策制定得不全面不公平,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乱发言论,混淆社会舆论,这样下去将会影响国家和社会各项政策的执行性;从学校层面讲,无大局意识,将会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校园文化和谐形成威胁;从个人层面讲,无大局意识,大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人际交往、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都会受其影响。

2.3 核心意识懈怠

核心意识要求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大要有党和国家,小要有学校和集体。大学的校门是开放的,都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熔炉,是社会的小缩影。面对社会上一些污蔑党和国家的言论及行为,有些表示认同,有些表现漠视,面对校园里的一些社团活动或是知识竞赛等,有些表示无聊,有些表现逃避,总之就是冷漠面对,无视一切,目无核心,心无归属。

2.4 看齐意识不强

看齐意识要求大学生要向党和国家看齐,主动了解和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站不直、立不正,看齐就无从谈起。对于大学生而言,再结合政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从自身角度讲,部分大学生不向身边的优秀人才、正能量看齐,而是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网络中的虚拟社交,遇到负面案例还感同身受,最终就表现出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对大学生活的各方面毫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校角度讲,这样没有看齐意识的学生会给学生工作形成很大的羁绊。

3 新时代运用“四个意识”武装思政课堂的实践措施

“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新时代在高校用“四个意识”武装大学生的思政课堂的举措如下。

从高校教师方面讲,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课程改革与创新,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多开思政课教师研讨会,商量研究更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想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教学质量,使大学生爱上思政课,有上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了思政课会有强烈的获得感,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打造主体的关键。

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深化“四个意识”的理论学习,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内容学透、吃透。熟能生巧,只有教师掌握透理论,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并贯穿到教学课堂中,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使大学生从内心对党和国家有了认同感,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认真走心地备课,实时更新教材内容,同步教学大纲,真正将“四个意识”的理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讲理论也要讲的接地气,这样大学生才能有获得感和认同感,进而才能吸引学生走进思政课、参与思政课、爱上思政课。思政教师更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创新实践方式。由学校领导牵头实施,通过校园文化标识创设“四个意识”的环境氛围;通过学苑大讲堂打造”四个意识”的理论学习平台;利用业余党校教育平台创设“四个意识”的高端政治氛围;利用“青马工程”和大学生宣讲团打造“四个意识”的重要阵地;利用新媒介大力宣传其理论内容,加强落实监督,以典型传普遍,尽力使“四个意识”入脑入耳入心入行。总之,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高校各个领导和教师要全方位、多方面地为大学生的思政课堂铺设实践之路,营造文化氛围,强化课堂效果。

从高校领导方面来讲,第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多听课,多提出指导意见,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听课机制。第二,学生管理者如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系主任等要组织学生干部、社团负责人集中培训“四个意识”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宣传和感染到普通学生当中,此外,学生会、社团和团委可以利用“四个意识”组织各种相关活动,如辩论赛、知识竞赛等。

4 新时代“四个意识”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价值所在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活跃的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四个意识”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能完成好国家政治任务的需要,这些价值主要来源于大学思政课堂,因此在大学思政课堂里讲“四个意识”才能更好地体现思想教育的实际价值所在。

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从理论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4]”。因此,增强“四个意识”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的需要。

维稳学生生活的需要。大学生生活范围广泛,大学生的三观立场不太稳定,与社会接触较多,活动空间也是开放的,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事件和舆论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可以使他们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考虑事情、处理问题有大局意识,学习有向优秀看齐的意识,这样不仅方便学校领导管理学生,对大学生的生活也有良好的效果。

增强大学思政课堂实效性的需要。要想改变思政课堂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思想懈怠、行动被动、应付心理等现象,“四个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状。

培养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走入社会,有的适应不了工作上的辛苦、有的接受不了社会中的残酷、有的从内心反感工作要求和社会规则,等等,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刚好可以使大学生提前有心理准备,遇事不惊,处事不乱,更好地走入社会。

5 结语

目前,高校“四个意识”的学习和实践大多集中在教师及学生党员范围中,对于普及到整个大学生群体中还意识欠缺,略有疏忽。鉴于“四个意识”的重要价值所在,它不仅要武装到教师和学生党员中,更应该普遍到所有学生群体中,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即思政课,不断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时时更新思政教学内容,将“四个意识”利用思政课堂有力地武装到大学生的脑、耳、心、行,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使“四个意识”成为大学生人生和职业上的行动指南。

猜你喜欢

大局意识四个意识党和国家
树立大局意识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历史节点上的大局意识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四个意识”之关于政治意识
“四个意识”之关于大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