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视角下艺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12-25卢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卢璇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艺术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校情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构建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积极心理学理念将有助于建立更为主动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1 心理资本理论对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启发

1.1 心理资本内涵及意义

20世纪末,心理资本的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被人们所重视,它指的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助于提高个体行为绩效的积极心理能量,通过对心理资本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能够帮助个体获得竞争优势。其中,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这四个维度是心理资本的关键内核。

传统学校教育关注学生消极心理、忽视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开发,这一被动局面亟待改善。心理资本是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投资回报率的积极心理潜能,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穿越逆境、预防心理问题,获得更高效、幸福的生活。因此,开发和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艺术生心理资本的意义

相比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育方法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生也有相对独特的心理特点。以往研究往往概括其心理特点为敏感、易冲动、标新立异、个性张扬、自律能力差等,关注重点仍是艺术生问题心理。而事实上,保持着积极态势、不懈追求进步的艺术生绝非个例。即便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差、有过留守经历或遭遇过家庭破裂等负性事件的个体中,也有很多人不但没有表现得消沉堕落,反而在艺术表演和创造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这足以证明他们具备能够帮助他们克服逆境的积极心理因素。了解这些积极心理因素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艺术生心理状况,才能更好地帮助艺术生成长成才。心理资本理论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有益视角。

2 艺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现状

2.1 发展过程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总体而言较为落后。针对学生心理教育往往是“事后补救式”,“问题导向”明显,即主要围绕少数心理问题学生开展工作,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艺术类院校相比综合院校,其定位是“小而专”,其人才培育目标及途径也都相对特殊。较为明显的是,艺术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现象,一般通识类、文化类课程学生兴趣较低,甚至学校行政人员、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及辅导员也较多具备艺术专业学科背景,他们也存在浓厚的“专业”情结。因此,对心理健康及其课程建设,学校整体重视程度不够。其心理健康课程最初实现“从无到有”,往往难以顾及规范性和科学性,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教学实施,都是“赶鸭子上架”凑合而来,属于“先天不足”。通过不断追赶,目前艺术院校心理课程在师资配备、课时分配、教学组织等政策明文规定的“硬指标”部分已基本达标,但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课程内涵建设方面仍需不断补齐短板。

2.2 主要成效

对部分艺术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证实,心理健康课程在推动包括个体咨询、危机干预、朋辈及心理社团干部培养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个环节中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心理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有了日常接触,学生对心理教师消除了陌生和恐惧感,才能在关键时刻迈出求助的一步。有调研发现,超过三成的来访者是在听完心理课之后才有咨询求助的意愿。同时,在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讲授知识点并开展课堂互动、疏导部分学生的心结,课堂教学本身就成了一个疗愈的过程。此外,有部分心理危机个案是在课堂交流环节得以发现并及时干预,还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中被激发了心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助人意愿,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队伍中的骨干。

2.3 常见不足

艺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情况比对政策要求往往很难一步到位。常见的问题有课程体系单薄、教学手段和评价形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发展性取向不足等。

艺术高职院校大多仅开设一门心理健康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甚至还是空白。教学形式也以传统课堂授课为主,实践部分缺乏体系,学生课堂参与度有限,对知识理解接收停留在表面。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单一化、静态化,没有体现出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心理素质的影响。此外,课程开设时间较为集中紧凑,没有实现对学生在校期间心理教育的全程覆盖。而发展性取向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规范可以参考,因教师个人的风格的不同也出现了较大差异。

3 艺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构建举措

3.1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教学目标:心理健康课程应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指导原则,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悦纳自我、悦纳生活,挖掘心理潜能、整合积极资源、培养积极品质。

(2)教学内容:基于心理资本理论,艺术高职院校心理课程教学可以侧重围绕艺术生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这四维度开展,充分体现积极心理学取向。

理论授课内容:常见的教学章节包括心理健康导论、认识自我、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人格塑造、压力应对、恋爱心理等,几乎每章的教学内容都包括对相应不良心理的识别和调试,而对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和探讨则显得不足。建议一是可以对与心理资本四维度契合度较高的内容重点进行讲授,如“认识自我、开发潜能”“应对压力、提高韧性”等;二是可以适当增加一至两个章节专门围绕如何整合心理资源、提升心理资本来展开,如“培养乐观及希望”等。

实践课程内容:实践活动、互动环节也应始终贯穿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对课堂活动的设计都应坚持积极导向,带领学生体验积极情绪、积累成功经验。案例可以多选择富有正能量、激励人心或温馨治愈类型的故事,少挑选强调警示、威慑效果的个案。课堂互动多引导学生们相互肯定、相互赞美,教师也应多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多设置奖励、少设置或不设置惩罚或批评等环节,以此来贯彻正面引导。

3.2 教学手段

艺术高职生常常文化基础偏差、对文化课兴趣较低,心理课堂选择灵活、开放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开发学生心理资本为目标,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真正围绕学生开展。

(1)结合艺术专业特色,将多种体验、实践活动融入教学之中。艺术高职院校既然“专业情结”浓厚,就应充分考虑这一校情,变劣势为优势,从学生兴趣出发,多增加艺术体验相关的教学环节,如心理情景剧表演、绘画解压、音乐放松、舞蹈宣泄等,以此提高学生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乐观、希望等积极品质。

(2)利用网络平台建设翻转课堂,将学习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自己做主。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平台,都可以实现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互动教学。从课前的资源推送到课堂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再到课后的交流讨论等环节,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便捷可行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监管能力,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3)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发挥朋辈作用。朋辈对于推动心理健康工作有着独特优势,组建学习合作小组不仅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便于教学管理,还相当于为学生了提供人际关系训练营,能通过小组互动来更好地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我、整合身边的积极资源。

3.3 课程设置

艺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亟待完善的部分在于必修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及心理选修课程的建设。大部分艺术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可将一些优质活动纳入必修课的实践环节,将丰富的实践活动学分化、课程化、规范化,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鲜活。同时结合艺术院校特色,针对不同专业和年级开设心理选修课程,以拓展教学空间、延长教学链条。

(1)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可以在教学总课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压缩过于专业化的理论讲授,以此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将常规开展的心理普查、525活动和零碎开展的心理班会、团体辅导等纳入心理必修课程内容,既拓展心理课内涵,又规范心理活动的开展。

(2)心理选修课程设置:结合实践经验,可以整合相关已有培训,如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寝室长培训等,开设心理互助知识类的选修课,如心理问题识别、个人心灵成长等课程。结合艺术特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专业交叉学科方向的选修课,如色彩心理学、绘画与心理治疗、音乐与心理治疗、表演心理学、艺术与心理疗愈等课程。开设积极心理学相关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立自信心培养、学会感恩、追求幸福等专题课程,更好地开发及提升其心理资本。

3.4 课程评价

加强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摒弃单一静态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经常进行自评、互评,并根据其自评、互评的情况来评定最终成绩。可以说,评价环节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引导,学生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最终分数,应让学生们习得的、应通过评价进行强化和巩固的,正是能让他们持续获益的积极心理状态。

3.5 队伍建设

确保工作专业性最重要的措施是确保队伍的专业性。没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将无从谈起。以心理资本为视角建设心理健康课程,需要教师了解积极心理学的价值理念、熟悉其理论体系、掌握实践这些理论的方法并拥有结合实际进行改革创新的能力。因此,高职艺术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和锻炼,通过专业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提升其业务素养,通过定期教研会议、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其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