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解决方案
2019-12-25刘德海
□ 刘德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7-18岁学生中,除少数组别外,多数组别的学生速度、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继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之后,继续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国家栋梁之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因此,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资源配置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成为关键。
1、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有7项:
(1)体重指数 BM I;
(2)肺活量;
(3)50m 跑;
(4)坐位体前屈;
(5)立定跳远;
(6)引体向上(男)/1 分钟仰卧起坐(女);
(7)1000m 跑(男)/800m 跑(女)。
2、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低下的原因
2.1、学校体育“边缘化”
现如今,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不正倾向。到大学阶段,这种意识也很难转变。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组长邢文华曾指出,有的学校只在运动会、体育节等特殊时期对体育给予重视,对校园体育的认识较为单一,只注重发展自身优势项目,并未建立合理的长效机制,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大学生体育的科学发展。
2.2、网络信息化滋生“网虫”、“宅文化”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化、信息化特别发达的时代。网络游戏、信息、新媒体等无不对大学生产生强有力的诱惑,加之大学生基本不受家长约束,对于网上时间不能进行很好的控制。通宵熬夜打游戏、追剧等成为普遍现象,户外体育锻炼时间越来越少,所谓“网虫”、“宅男宅女”层出不穷。
2.3、体育场地/设施/设备配套不足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可知,截至2013年12月31日,高等院校体育场地4.97万个,占比2.94%。
2017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82.3万人。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6m2。
通过数据可以明显发现,高校体育场地不足也是制约学生发展体育的瓶颈之一。
2.4、大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差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中小学阶段,无论从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层面对于学生的管控都十分严格。给孩子灌输的是“到大学你们就自由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之类的话”。以至于到大学阶段,学校开始重视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大学生自我组织和规划能力。大学生反而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管控和对大学生活进行良好的规划。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5、课外体育锻炼不足
大学生基本一周1-2次体育课。除此之外,大部分大学生很少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抬头望去,操场上散步的老年人数量都比大学生数量要多。大学生忽视课外体育锻炼也是造成体质下滑的原因之一。
3、解决方案
3.1、进一步完善学校监督评价机制
全面落实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
3.2、加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经费投入,完善体测教师工时核算标准和经费补贴标准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由公体课教师兼职负责,且大多利用课余时间。虽然政策层面明确表示,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但如何核算工作量以及如何发放教师经费没用明确的、指导性的文件。这大幅度的削减了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经费投入,出台体质健康测试教学工作量核算标准和经费补贴标准。只有提高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才能采集到准确的、有研究价值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才能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真实有效的基础数据。
3.3、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体育项目向有利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变
课堂教学仍是大学生接受体育锻炼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提高大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兴趣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一是,教学方法改革,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上学生感兴趣的课;二是,教学内容改革,体育项目向有利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变,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可适当引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教学体系,降低运动损伤概率,让学生不怕运动,享受运动,培养运动习惯,不断增强学生体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4、加快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建设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一站式、整体式服务平台。中心可承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整体规划服务;开展健康指导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研究,负责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及数据发布;为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综合评价指标、健康指导意见、个人运动处方等方面工作指导;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运动训练提供真实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和分析资料,推进学校体育完善与改革;改变学生对运动锻炼的思想,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解决日益严重的肥胖、近视、耐力、力量下降等体质问题。因此,加快大学生体质健康中心建设具有实际意义和重大作用。
3.5、充分利用学校场馆资源,确保设施设备完善
学校体育场馆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场馆在充分满足体育教学外,应更多承担学生课外锻炼、群体竞赛、阳光体育等体育活动。同时,学校应加快加速完善体育场馆建设,加大体育设施设备投入,完善体育场馆安全管理措施,为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6、全方位开展群体竞赛、阳光体育等体育活动,增加大学生课外运动时间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必须增加课外运动时间。充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指导纲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为此,为充分调动大学生运动积极性,学校应全方位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也可借助高科技手段强制要求学生达到运动量并纳入考核。
3.7、鼓励大学生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大学生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中来,联合学校宣传部加强体育相关宣传力度,展现运动之美,也可借助运动明星的宣传增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4、结语
总之,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流砥柱,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忽视。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原因方方面面,体育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了解大学生生理和体育心理变化,制定可行性体质健康解决方案。
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迫在眉睫。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体育部门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体育活动,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将对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样也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