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初步探究
2019-12-24王燕琴
王燕琴
摘 要: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科学,是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基础。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概括性等都决定了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课程实施能力。本文阐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程实施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109-2
数学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是指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把课程设计成功转化为数学课程活动并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创新,从而形成教师的个人课程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笔者根据个人的理解,谈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一、完善教师课程知识
教师的课程知识是指对课程发展趋势的认知、对课程核心理念的理解、对课程实施现状的了解;对课程标准文本的认识、对教材设计意图的领会、对不同版本教材异同的掌握;对课程隐含的教学观念的领会、对课程设计与开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课程知识进行客观评价、反思的能力。我校为完善教师的课程知识,要求教师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自主学习课程标准,撰写学习心得、随笔,并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中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大家畅谈学习心得,同时还邀请教学专家莅校讲座,对教材进行解读。这样,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我校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设计多样化的数学课程方案
1.重视课堂的导入设计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也是如此,一个适宜的导入,不仅能给接下来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课堂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开门见山式,有故事导入式,有复习旧知式,有设疑激趣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宜的导入方式。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采用了复习旧知式导入,上课伊始,问学生:“三角形有哪些特点?”,然后进一步追问:“给你三个顶点,你能围一个三角形吗?”教师给出了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和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通过这样的复习勾起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回忆,用三个点围三角形,不仅使学生回顾到同一直线的三个点围不成三角形,同时也为新知学习中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作铺垫。这样的导入相比创设情境导入更有效,更能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需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点。近代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有乐趣”,一个“好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和思维性,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课堂提问也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思维性和阶梯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16根小棒搭正方形可以写成算式“16÷4=4(个)”,那用17、18、19根小棒搭正方形会是怎样的情况?“仔细观察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如果用一些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余数可能会是几?”层层深入的问题不仅激起了学生往下探究的欲望,更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从而自主探索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在日常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用是可以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可以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设计模拟购物场景,将所学的人民币找钱、付钱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购物中;教学《比例尺》后,可以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知识画一张卧室平面图;学习了《分一分》后,可以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或房间……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觉自己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三、鼓励教师课程创新
要想进行课程创新,就必须为教师提供宽松的环境、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而课程创新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正如有学者指出:“良好的课程发展历程,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创化。”为了鼓励教师课程创新,我校积极创设平台,通过邀请专家,外派学习等形式,丰富教师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此外,学校还以提供物资,组建团队,实时跟踪等方式,支持教师课程创新,使教师在创新课程的过程中尽情发挥才能,以获得创新课程的丰收。
四、鼓励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说过:“没有进行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也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评价与反思是优化教师个人课程、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
1.写工作日志
写工作日志是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最常见的方式,教师可以将一天或一周中的工作感悟通过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感悟可以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根据教学实际对课程方案进行的调整、也可以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等等,通过写工作日志可以促使自己再思考,再学习。我校数学组工作任务中就有教师写工作日志这一要求,老师们通过写日志,可以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点滴,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的教学服务。
2.与同事交流
评价与反思还可以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进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事是对你工作的长处和缺点以及存在问题最清楚、了解的人之一,我们在与同事交流中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因此,我校数学组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先由上课老师陈述自己备课的想法、存在的困惑以及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然后听课老师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改进建议,彼此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上课教师再整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案再进行实践,以此优化教学,提升自身的课程实施能力。
3.与学生交流
学生其实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每天的工作面对最多的就是学生。上课时,要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学习,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或是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学生的这些反应,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课后,学生有任何问题,教师同样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教师便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是与深厚的专业能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学习、进修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积累教学实践经验,要把平时的观察、思考记录下来,并加以归类、比较、反思,不断改进,使教学过程不断完善,最终实现课程实施能力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