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探讨

2019-12-24吴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吴娟

【内容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且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要想真正引导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必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道德思想、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促使学生真正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真实内涵。本文着重探讨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如何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理念 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深化,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将文化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应利用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回归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应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使其回归生活,将单一的教学目标发展到多维目标,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和能力等进行综合培养,并且在教学中体现出生活教学目标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知识目标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为主,对学生不同生活阶段的内容进行提炼,以此作为教学主题,使其在学生的精神和思想成长中发挥出引领作用。例如:《认识自己》的教学中,教会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在几个方面:第一,设计“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我”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的评价。第二,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道德与法治的能力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等能力,需要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取出有用信息,进而发现并且分析问题,最终科学解决问题。此外,道德与法治在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真实突破传统的束缚,使学生正确认识并对待学习,进而将学习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融入社会,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成为社会的良好公民。

二、抓住教学主题进行生活化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以栏目为主要形式,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的这一特点展开生活化教学。例如:《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这两个单元中,都是讲解生活中不同形式的友谊和情谊。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以单元主题设计生活化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的经验和学习融合、碰撞,进而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悟,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成长。如,教师在《友谊的天空》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朋友》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学,同时教师将生活中的朋友圈、与朋友的相处方式等引入教学中,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突出“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将理论知识放置在社会背景下,这样能够使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以《爱在家人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子女不赡养老人这一现象为例,播放案例之后要求学生针对“赡养老人”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最终针对这个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观念是否正确,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做。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结合,并且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评价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内容突出生活化,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理念价值的重要途径。

四、提升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认知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学校通过培训、主题会议等方式加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认知,进而将其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提升教学成果。同时,还要针对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利用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而教师想要设计丰富、有趣的生活化教学,就需要对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并且对课堂教学流程和内容了如指掌。学校和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同时,教师要深入生活中,体验生活,将专业素养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才能立足于实际生活,有效传授理论知识,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教学目的。

五、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在实际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时,教师要真正实际情况出发,将生活化教育理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环境的生活化,进而成功将生活元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且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成长的节拍》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分享成长故事,使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其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教學环境中。可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走进课堂,学习知识。

总之,探究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途径,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确立的教学目标应回归生活、抓住教学主题进行生活化探究、教学内容突出“生活化”、提升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认知以及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等,都是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科学且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丁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 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 2017:25.

[2] 周文静. 生活,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 双语学习, 2007(9):111-112.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理念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思品教学,乘着“生活化”理念飞翔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