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绿色社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9-12-24李玲玲

上海城市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验对策

李玲玲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经济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给人民带来极大生活便利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开始涌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开展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全面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和谐生活环境的追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就要加强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绿色社区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哈尔滨市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绿色社区;创建标准;经验;对策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6.015

一、绿色社区的创建标准

绿色社区建设对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一定环保标准的软、硬件设施,并建立相对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绿色社区的硬件设施包括小区绿化、建筑绿色、垃圾分类、节能环保及污水处理等。绿色社区的软件设施主要包括由政府有关部门、民间环保组织、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组成的联席会;意志坚定的绿色志愿者队伍;持续性的绿色环保活动及一定数量的绿色家庭。绿色社区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从社区的最初建立到日常管理均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文明社区。现阶段,绿色社区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六个一”:一个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联席会;一片符合绿化面积要求的高水平绿地;一个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一个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阵地;一支起骨干作用的绿色志愿者队伍;一定数量的绿色文明家庭。

二、哈尔滨市绿色社区建设的现状

哈尔滨市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政策措施的制定及环保工作的开展都可看成是绿色社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礎内容。

(一)依托文件、规章,保卫绿水青山

绿色社区的创建离不开规章政策的支持,哈尔滨市环境保护的相关文件类目众多。如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了《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试行)》;为落实国家、省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统一部署,制定《哈尔滨市“十三五”期间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制定了《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条例》等。

(二)传统节日渲染,推崇绿色生活理念

2018年,为了树立文明社区形象,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南岗区革新街道在清明节之际,通过下发卡片的方式引导辖区居民将追思卡粘贴到社区布置的公祭板上,以缅怀已经逝去的亲人。很多社区通过设立“追思墙”“追思树”、打造网络追思空间、音乐追思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并为居民准备追思卡、黄丝带、电脑、乐器等用具,以环保绿色的新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志愿服务引导,改善小区环境

哈尔滨市目前老旧小区比较多,日常环境清理成为难题,部分社区已被物业弃管。为了改变现状,哈尔滨夕阳红志愿者队伍自发带上工具,开展清扫工作。在这些老年志愿者的带动下,社区居民也自觉加入到打扫的行列,环境卫生得到巨大改善。这支百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为哈尔滨市容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定期集中整治,打造整洁宜居环境

除了社区物业的日常卫生清理,各区、街道也会定期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2017年,道里区抚顺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组织街道及社区干部、环卫工人、辖区志愿者,对辖区85个庭院、440个自管楼道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活动。在整治行动前,社区干部深入居民庭院,对每个单元进行逐层排查,并建立台账。通过张贴通知、入户宣传等形式,引导动员社区居民对自家楼道内堆放的杂物进行自行清理。通过集中整治,社区环境为之一新,社区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物业服务保障,做好日常清理

为了给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文明、整洁的居住环境,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十分注重杂物、垃圾的清理。对单元楼外部,垃圾箱设置合理,箱内杂物的清理及时,花坛内杂草及废弃物定期清理;单元楼内部楼道、电梯间等日常环境维护良好,对墙砖、地砖、单元门等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维护,保证了小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环境质量。

三、哈尔滨市绿色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区居民对绿色社区的定义还很模糊,绿色小区的创建标准不统一,加之社区在管理体制上还有待完善的地方,可以说绿色社区创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一)对绿色社区认识不足,重硬件轻软件

由于绿色小区的创建还处于初始阶段,部分社区的负责人并未真正领悟“绿色”的真正含义,认为“绿色”即“绿化”,只要建设好小区绿化设施、搞好小区的环境卫生、规划好小区的整体布局等就是做好了小区的绿化建设,而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小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居民的环境参与机制的建立,忽视了定期环保知识的普及。这就导致了小区“重绿色景观硬件、轻主体意识软件”的弊端。

(二)在老旧小区开展创建活动难度较大

受城市传统布局的影响,哈尔滨市上世纪80、9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绝大多数存在绿化设施少、环境卫生差、停车区域紧缺、个别房屋冬冷夏热、居民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另外,由于外来人口多,车流量大,小区设施易遭到破坏,物业管理存在困难。和新建小区相比,老旧小区在资金支持和规划上都无法比拟,而绿色社区丰富的创建内容和大量的资金支持都让老旧小区的创建工作显得困难重重。

(三)缺乏规范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科学规范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绿色社区重要的环保设施,对实现绿色社区的创建至关重要。目前,很多新小区的垃圾投放点只是设置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日常的生活垃圾则是不做任何分类的统一处理清运。很多老旧小区则是有一个大的垃圾桶进行垃圾存放,很少对垃圾进行分类,甚至没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箱设置。缺乏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中垃圾围城的现象没能得到改观,影响了市容市貌。

(四)居民环保意识匮乏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社区与社区之间的环境整洁程度存在差异。多数社区居民能够自觉维护小区环境,但是仍存在个别居民公共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的问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及饲养的宠物狗随地大小便等现象屡禁不止。

四、发达国家绿色社区创建经验

生态社区建设,发达国家积累的经验较为丰富,我们可以吸收典型经验,为哈尔滨市的绿色社区建设汲取营养。

(一)日本:“混合制”管理模式

日本的绿色社区建设区别于欧洲国家,对社区建设采取混合制管理模式。政府并非事必躬亲,主要扮演经费支持者和生态社区规划者的角色,其他的社区职能则交给社区自治。这种混合制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政府间接管理。日本生态社区建设首先体现在政府的间接管理体制上。像东京这种特大城市,地域管理体制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应运而生。地域管理体制需要收集辖区居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方便对社区进行管理。居民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地域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机构成员依相应程序讨论后得出解决办法,地方政府只负责定期对地域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考核及勘查。

二是政府在社区内设立具有行政色彩的自治组织。日本的生态社区管理,虽然政府不直接管理社区,但是会监督社区建设工作,并提供社区财政补给。只是财政补给的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及规定执行。在社区自治上,社区内设立“町会”和“町会联合会”,这两个组织对生态社区的各项工作负责,主要包括社区环境建设、社区福利、社区治安和社区青少年教育等。

三是以人为本是政府管理理念的核心。日本的生态社区管理在理念上主要追求以人为本。社区的工作首先要把社区居民服务做到位,尤其是社区的老人、儿童及残疾人。另外,由于日本的地震较为频繁,社区建设上强调未雨绸缪。每个社区都会配备相应的防灾减灾设施和办事处,并在公共场合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二)丹麦:“群众性”+“多样性”的管理模式

丹麦的生态社区建设特点表现为“群众性”和“多样性”。归结起来就是在社区多样性的活动中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让群众成为社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一是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商讨社区规划。在丹麦,社区政府和社区居民开展了新型的合作方式增强彼此的沟通。在社区建设规划上,社区政府会组织社区内的居民代表和积极分子就社区生态建设规划进行沟通协商,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了解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在生态社区建设上效果显著。

二是在政府支持下成了环保社团。在欧洲国家,丹麦的环保社团是可以借鉴的典型。环保社团主要由社区居民代表、政府代表和相关利益集团代表等组成。政府在环保社团的创立和运作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财政支持,不仅为社区拨款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还会为新成立的社团提供技术支持及其他服务,助力社团的成长壮大。

三是建立社区运行的“生态记录薄”。“生态社区记录薄”就是通过动态的数据方式将社区的资源消耗和生态污染情况记录下来。近年来,生态记录簿已经在近33%社区广泛应用。丹麦每年都会定期将这些生态数据进行公示,以便社区居民对自身的生态行为进行反思、改进;同样,这种公示也有助于社会公众对生态数据进行监督。

五、哈尔滨市绿色社区建设的对策

(一)立法先行,让绿色社区建设有章可依

日本是通过立法及行政手段推动生态社区建设的成功典范。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防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及社区管理的法律法规,避免资源浪费,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规范了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政府的监督下,社区自行组织社区活动,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并制定社区自治章程。我国目前并未制定系统的生态社区建设单行条例或法规,在发达城市也只是建立了一些零散的单一条例或法规,造成了政府执行力弱化。因此,当前,政府应尽快制定绿色社区建设的专门条例或法规,明确绿色社区的创建标准和测评标准,为我国的绿色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在国家制定相应制度的基础上,地区政府应结合自身的生态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绿色社区建设规章,保障绿色社区建设的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

(二)完善机制,确保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明确创建内容,制定创建标准。创建内容应包括以下五项:成立绿色社区领导机构;制定绿色社区创建计划;实施绿色社区创建计划;进行自我检查和改进;评估。其中绿色社区的创建计划应包括基础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社区居民绿色行为。基础建设应包括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社区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和污水处理等。环境文化建设应包括社区环保宣传设施建设,对社区居民环保文化的教育培训,社区内部环保激励机制及社区特色等。社区居民绿色行为主要指社区居民无论在家庭、单位还是社区均严格按照社区居民绿色行为规范进行自律,做到节约水电、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参与绿色社区共建行动等。绿色社区创建标准需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并结合社区实际进行制定,创建标准要明确、具体、有操作性。

二是成立工作小组,保障人力基础。每个社区都应创建专门的绿色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将环境建设工作列入街道党工委的重要议程,使创建工作和社区工作同步启动和推动。加强环境整治综合治理,协调房地产商在绿色社区内的各楼盘做到环保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

三是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交流合作。绿色社区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改善民生工程,既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更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环保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应在绿色社区创建的标准、考核测评上下功夫,让社区绿色有章可依。民政部门、文明办应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区建设规划的角度进行综合指导协调。环卫、绿化、城管等部门应从自身职责出发,加强社区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

四是完善工作体制,打造环保网络。将绿色社区建设纳入到各区年度工作计划和政府考核目标中,通过层层分解将绿色社区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保障工作的有序推进。社区居委会、物業公司等要将绿色社区创建任务纳入自身职责范围,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共同商定解决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环境问题。绿色社区的创建除了依靠各级政府的重视,环保部门还需加强督导,并定期组织绿色社区评选活动,促进各区之间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三)加大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随着绿色社区的推广,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会有更多的组织机构、单位参与到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中,因此,联席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要建立起社区层面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民参与机制。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和电子广告屏、移动设备等新媒体进行绿色社区创建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根据绿色社区创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计划,利用宣传栏、广告牌、宣传标语等定期开展绿色社区宣传活动,使生态环境建设常态化。

二是鼓励社区居民成为参与者,更成为受益者。绿色社区环境建设不是单纯的社区环境保护,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社区通过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机制的建立,提升居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居民明白其既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更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通过社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环境文化的宣传,形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三是选拔绿色家庭,扩大群众影响力。绿色家庭是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带头实施绿色生活方式的家庭。通过这些家庭影响和带动其他家庭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使更多的家庭加入到绿色家庭的行列。绿色社区的每个家庭都应该通过选择绿色生活来参与环保。社区每年应定期组织小区居民参加绿色家庭评选,根据居民家庭用水、用电、参与社区环境建设等情况评选出一定比例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

(四)拓宽资金来源,保障绿色社区建设

生态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在以往的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很多社区生态设施建设被迫中止,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社区财政的先天不足,社区工作者的福利补贴往往由上级政府发放,给上级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建议拓宽社区的财政资源渠道,鼓励社会上热心环保的企业及爱心人士筹措资金,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扩大绿色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保证后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序开展。

(五)软硬兼施,形成地方特色

要坚持绿色社区建设软件和硬件“两手抓”的原则,既要注意基本设施等硬件的改善,更要注重作为主体的社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培养。在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针对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人文素养差异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对创建时间不同的社区设定不同的绿化达标率,以保证创建的公正性和社区参与的广泛性。各区在制定绿色社区创建规划时,要与生态环境示范区、生态经济区相结合,突出本区的建设重点。根据驻区单位以往的生态环境贡献度选定本区的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保障绿色社区建设的有序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绿色社区建设还要注重形成特色,社区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如垃圾桶的设置、环保宣传栏的更新等要及时到位。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考虑围墙绿化,尽量选择物理方法防虫害,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 重点突破,科学推进垃圾分类

绿色社区创建中,科学的垃圾分类是重中之重。绿色生活首先应从科学的垃圾分类开始。

一是培训先行。垃圾分类能否顺利推进,主要取决于社区居民的认同程度、垃圾分类的常识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社区应针对社区老年人、青少年、家庭主妇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老年人编排简单易懂的顺口溜;针对青少年,利用寒暑假开辟垃圾分类第二课堂;针对家庭主妇发展线上线下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的宣传教育,提升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垃圾分类常识。

二是开辟垃圾分类新模式。借鉴杭州市拱墅区垃圾分类新模式,实行居民每户垃圾分类“实名制”。社区物业的每栋楼楼管员可以将管理楼栋的所有住户进行编号,并将编好号的胶布贴到垃圾袋上。然后将每栋单元楼设置积分榜,用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评分。分类正确率在80%以上的,评为绿五星;分类正确率在60%以上80%以下的评为黄五星;分类正确率在60%以下的评为红五星。每日楼管员要对住户进行打分,每月要进行星级总体评定,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每日,垃圾分类督导人员要早晚两个时段对每家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帮助居民建立正确的垃圾分类理念。

三是开展“互联网+垃圾分类”。借鉴杭州市拱墅区现代技术应用模式,哈尔滨市也可创新性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社区垃圾分类中,创建职能化的垃圾分类项目,包括智能垃圾分类袋发放机、二维码智能垃圾箱和智能可回收垃圾称重装置。整个智能垃圾分类处理设备以二维码垃圾袋展开,实现垃圾智能化处理。社区每户居民都可免费领取一张智能卡,在垃圾袋发放机上每月免费领取一定数量的“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袋。在用户刷卡过程中,即实现了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信息与住户信息的自动绑定。在垃圾装入垃圾袋后,在二维码智能垃圾箱前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相应的垃圾投放门就会自动打开。当然,居民也可以将可回收垃圾打包整理后通过智能可回收垃圾称重装置进行自动回收,并获得相应积分或物质奖励,积分可以通过周边商超进行消费使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appearance of cities has undergone earth-shaking changes. Howe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At the same tim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gin to emerg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proposed to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and carry out actions such as green communities and green travel.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CPC,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strive to solve the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ursuit of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construction results, Firs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ommunities as the basic social units, only in this way we can push Harbin to open a new p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gree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tandards; experience; countermeasures

責任编辑:许  丹

猜你喜欢

经验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经验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