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脆弱型高自尊现状研究
2019-12-24戴晶晶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恋爱、求职或人际关系处理不顺就自杀或伤人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脆弱型高自尊有关,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生群体中脆弱型高自尊的表现形式,提出从家庭、高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的干预措施,从而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脆弱型高自尊
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恋爱、求职或者人际关系处理不顺动不动就自杀或伤人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跟大学生脆弱型高自尊有关。传统观点认为高自尊对于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益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意义开始受人们的质疑。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心理学家库柏史密斯提出了高自尊的亚型概念,它把自负、自我保护、情绪行为冲动和攻击性强纳入了结构中,这也是脆弱型高自尊首次被提及。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感受,他们脆弱且易受威胁,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需要通过不断获取成功来维持有利的自我感受,而没成功则自我价值感会急剧下降,常常会有毁灭的感觉,为了逃避这种负性体验,他们通常会采取各种防御机制,如偏见、敌意、过度的自我服务偏向以及失败后对责任的否认,为了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对他们这种亚健康心理状态进行有效干预。
一、高校大学生脆弱型高自尊的几种表现
(一)人际交往脆弱
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大学以前几乎没有过集体生活,有些家长所有事情的包办导致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很差,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寝室同学之间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或者其他小事可以大打出手;学生责任心比较差,学生干部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工作遇到困难就出现负性情绪或者直接撂挑子走人;师生的相处也不太和谐,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对于老师的教育非常不耐烦,有些甚至与老师产生冲突;还有一部分贫困生群体,他们物质生活资料和学习资料相对匮乏,日常消费水平比较低,为了节约开支,他们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也就减少了与同学深入交往的机会,在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他们比较敏感和脆弱,害怕与他人交往,进而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二)情感脆弱
部分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和抗挫折、打击能力差,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特别像遇到失恋、家庭变故等事件时,容易失去信心和进取心,消极面对困难,甚至采取各种逃避现实和责任的方式。有些同学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与别人发生冲突,他们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想得到安慰,但是家长往往对他们先批评或者讲道理,他们情绪上无法接受,有的也会采取极端手段。
(三)学业脆弱
有些学生来自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他们学习吃力、跟不上进度,心理压力大;有些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或者还没有从中学学习的模式中走出来,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业差不仅会让他们面临补考、重修甚至留级,更会让他们在入党、评优评奖、担任学生干部等方面四处碰壁,这样容易让他们自卑自闭,或者通过不健康的方式寻求心理安慰,甚至采取一些消极的维护自尊的防卫措施,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求职脆弱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除了社会客观原因外,还因为他们就业观念不正确、目标不明确和准备不充分,部分人会因为求职的受挫而导致心理产生偏差,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一味怨天尤人,进而演变成对自己或者对社会的极端态度。
(五)心智脆弱
部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速度不成比例,生理上是大人,心智却尚未成年,以校园贷为例,一些互联网公司看中了他们消费能力强、收入零或者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和心智弱的特点,建立了以这个群体为主要目标的网络借贷平台,即校园贷。部分大学生虛荣心比较强,他们进入高校后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管束,为了自我满足或者进行攀比,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对自己的还款能力比较乐观,但是随着消费越来越大,利息也越来越高,他们只能到处借钱或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六)生理缺陷脆弱
高校放宽了学生生理条件的限制后,生理缺陷大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这不仅包括残疾学生,还包括健康异常,如身体素质差、有传染病或者对自身形象不满意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比普通学生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很多人得不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怀,甚至被别人歧视、挖苦讽刺,因此在恋爱、求职、社交等方面常常表现得自卑、挫折感强甚至自我封闭,当受到非常不公的对待时,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要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脆弱型高自尊状况进行干预。
首先,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具有脆弱型高自尊人格的学生一般来自两种家庭,一种是过度保护,家长对小孩从小全方位的保护和包办,不让他们受一点挫折,小孩无论是学业或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不如意,家长也总是归责于外部环境或者别人;另一种是过度责骂,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帜伤害小孩,小孩犯了错,家长批评教育一般都带有情绪,往往口不择言,还要标榜“我是为了你好”,这样做很多时候没有积极的效果,但是却伤害了孩子的人格。有的家长不分场合打骂孩子,直到他们认错为止,这样也会让孩子不再相信和依靠家长,不再信任自己的能力,对生活中外界刺激也会感到持续焦虑并产生精神防御。家长要避免以上两种教育方式,不要吝啬精神方面的关爱,也不要过于溺爱,要认识到挫折和逆境的有益性,学会放手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好。
其次,从高校方面来说,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老师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同时教育要不局限于课堂,要走进宿舍,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用平等的心态了解大学生,要开展丰富且健康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高校就业指导的时候给予他们面对挑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强化他们的心智,要培养学生求职中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及之后的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生的变通性,要引导学生将保守偏执和积极主动相结合,在充分尊重他们的态度和选择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措施以避免受到极端伤害;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大学生的校园贷纠纷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盲目攀比,另一方面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提供相关法律知识的指导,防止他们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学校要建立校园贷学生动态心理监测机制,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防止他们无力还贷时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或者对自己采取极端措施;高校要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采取多元化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种咨询活动,完善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机制。
最后,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让自己理性地、有自信地、带有积极信念的去看问题,要培养科学的思维,让自己能够客观和全面的分析压力情境,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大学生要学会对事情进行理智性反应,避免情绪性反应,情绪性反应往往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盲目性,会伴随着紧张、焦虑甚至是愤怒等负性情绪,这些反应往往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大学生要在受挫后及时释放消极情绪,理智冷静的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客观现实调整行动方案,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耐挫能力。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很多大学生抗挫折、抗磨难能力比较差,因此要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的抗挫能力,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满足不能高于现实的限制,个人抱负受制于各种条件,不能太高,如果抱负超过现实可能而不能实现,个人容易产生挫折感,同时大学生要明白挫折是把双刃剑,不能只看到负性影响,也要看到挫折能丰富他们的阅历,能砥砺意志,能够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实践中经受磨练,提高自主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 何爽,方平.情绪调节与社会适应研究进展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10).
[2] 张向葵,田录梅.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J].心理学报,2005,37(02).
作者简介:戴晶晶,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