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学生足够时间确保实践活动开展
2019-12-24黄秀旺
黄秀旺
摘 要:影响“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的因素较多,而“活动时间”是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活动任务,本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时间段”:课前活动时间、课内活动时间、课后活动时间,并在三个“时间段”上赋予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要求,以确保学生科学把握三个“时间段”,提高“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活动时间;活动任务;活动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31-2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其中,“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实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一数学课程重要目标的有效的载体。
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开展“综合与实践”的重要性,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达不到《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个阶段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借助于已经熟悉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性是其重要特征,要综合运用多个数学知识、多个方法解决问题,并且这些知识与方法有时要跨章节、跨年级;其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用时较长。
事实上,影响“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较多,本文只从“活动时间”这一因素做些积极的探讨。诚然,利用平常的一節课时间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很难获得理想效果的。常见的情形是: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总是“匆忙”而过,学生难以开展实质性的探究;相互交流也是少数几个学生的发言为主,达不到深层次的交流;活动总结几乎是“无暇顾及”思想方法的提炼、活动经验的提升。
以上所列举的还是可在课内较完整实施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而有些活动要在活动前期花费较多的时间,如九年级下册“香烟浸出夜对种子萌芽的影响”,学生要提前1周在家准备,并做观察与记录。所以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活动时间”的研究是必要的。
二、预设活动时间,确保活动充分到位
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学习时间”因素对于学习成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论断首先可以从数量的角度理解。“学的时间越长,学的就越多”(这一观点来自于统计结果,当然也有另外的情况。从某个时间段起,额外增加的课时对成绩提高只能起到很微弱的作用)。以上的观点说明,对某一领域的学习,合理的时间保障是必须的。那么“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如何得到保障呢?为此,我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时间段”:课前活动时间、课内活动时间、课后活动时间,并在三个“时间段”上赋予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1.合理预设课前活动时间,为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知道,《课标(2011年版)》设定了课程内容与目标,但是没有给出实施这些课程内容的时间,因为这与“学情”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一所学校的生源好,那么这些学生开展活动的时间相对就少些,相反,一所生源较弱,花在活动上的时间就多,甚至还要增加时间。所以需要教师依据活动内容、生源状况、学校设施水平等因素预设活动时间,但我想表达的是“不能因为因素较多而无法确定”。
例如,在组织开展“探究‘勾股数”时,学科教研组教师们商议后认为,课前准备1小时,当然,这1小时不是要求学生一次性占用的时间,是学生多次准备这节课所需多个时间小段的和,要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的实际,教师在这节课前两天布置下去,学生自己做好准备工具、搜集资料等活动的。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内活动时间,提高活动的效率
《课标(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预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作保障。通常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但学生实际活动的时间一定小于四十五分钟。即使教师活动的时间再少,但也因为一些偶然因素,导致教师给学生预设的“时间”流失。
例如下列情形会导致浪费时间:(1)教师不能准时上课或下课;(2)教师准备不充分,如,忘了带学生活动所需的材料或工具等;(3)课堂组织管理不到位,如,因为个别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等占去时间;(4)教师或学生在学习中偏离活动主题,等等。
所以,为了让学生活动的时间尽量多一些,教师要充分备课,尽量减少由于个人因素而浪费时间,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充分。
3.给学生适量的课后活动时间,让活动延伸出去
根据《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应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当然“主阵地”在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决定了仅仅在课堂上是难以完成探索任务的,所以,我们对这样的活动应预设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课上的活动,从而完成活动的任务。
例如,“探究‘勾股数”活动,除了课前让学生准备60分钟,课堂上探究35分钟,还要在课后给学生预留计30分钟时间,让学生继续探究与“勾股数”有关的问题。
综上,我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时间段”,试图通过整体设定三个时间段的目标、任务、时间来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而不只是课堂上单一的时间设置。
三、精心设计问题,确保活动高效落实
《课标(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确保学生的活动高效。
1.课前活动
为保证学生课前活动的高效,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2011年版)》和教材,围绕将要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布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准备。
例如,对于“探究勾股数”,我们可以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准备:(1)上网查查勾股定理和勾股数的关系。(2)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你查到了多少种?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几种?(3)收集教材及你所使用的练习册中出现的勾股数。(4)你能再写几组勾股数吗?
2.课中活动
课堂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因为课上学生活动非常有限,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对于“探究勾股数”活动,在课上主要让学生开展下面三个活动:(1)交流课前成果(小组内同学交流,比较各自收集、整理的勾股数,有什么疑问?)(2)观察几组简单的勾股数,探寻勾股数的规律;(3)根据勾股数的规律构造勾股数。
3.课后活动
对于课后活动,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开展探究活动:(1)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构造勾股数的其他方法。(2)你在收集和探究“勾股数”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3)撰写活动报告。
四、加强活动指导,确保活动持续进行
由于学生的情况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其表现是“万紫千红”。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要求,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要保证学生在三个时间段内的尽可能地自主活动,教师的指导是关键。课前,教师要结合布置的任务,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困境,特别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并在研究方法与活动操作上给予指导;课内,教师通过巡视,及时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或学生中去,及时点拨、引导,确保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完成预设的活动任务;课后,教師与学生要及时保持密切联系,强调评价的延伸,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至此,我们提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三个“时间段”,旨在提出“活动时间”这一有效性影响因素,引导老师们注重活动的规划设计、活动内容的精心准备、活动过程的有效监控以及活动的客观评价,唯有此,我们才能提高活动时间的效率,才能提高“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标达成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Eb/2015/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希尔伯特·迈尔.黄雪媛,马媛,译.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
[3]萨尔曼·可汗.刘靖,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05).
[4]杨裕前,董林伟.数学(八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南京市竹山中学,江苏 南京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