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沉默期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9-12-24邬玲琳
邬玲琳
摘 要:高校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需重要培养的应该是口语交际能力,然而英语口语沉默期现象是高校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的最为突出的一个障碍。因此,科学地设置高校英语口语课程、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案以及规范口语课程评分制度都是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用于缩短学生英语口语沉默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教学法;能力培养
一、英语口语能力培养重要性
根据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英语运用能力指的是学生能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能适应与口语和书面语有效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再现生活经验,并能注意语言表达的的得体性和准确性;能借助语言工具书和相关资源进行笔译工作,并能完成一般的口译任务;能有效使用策略提高交际效果;能运用语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该名词释义我们就可以明白,英语口语能力是高校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
由于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流,而口语交流是生活与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英语口语能力弱的学生大多听力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掌握近音词、爆破以及连读等发音技巧,常常制约听力能力的发展;其次,口语差的同学,常常表现出口语障碍,害怕或不愿意开口,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感,缺乏深入和持久学习的动力;此外,英语口语能力不好的学生常以中文思维方式来感受英语,无法形成英语思维方式,制约了其英语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外化重要体现的英语口语能力需要着重进行培养,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感,促进英语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全方位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二、英语口语沉默期形成原因
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 “语言沉默期”这一概念就来自于输入假说,认为整个语言学习可以分为沉默期、语法干扰期、提高期和上升期四个阶段,不论是母语学习还是二语习得都存在语言沉默期,它是语言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时期,具体语言沉默期的时长因人而异。
高校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出现的口语沉默期形成原因较复杂,主要包括:(1)中国教育的应试理念:某知名教育集团曾发布《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称在中国有四亿人学习英语,但中国人的英语熟练度全亚洲排名倒数第二,原因主要是中国的英语教育大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分数。高考将一批批英语分数高的同学送入高校,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师却发现这些同学中,能够做到无障碍交流的寥寥无几,他们所学英语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在英语课堂常常表现为不能或不愿参与口语训练,英语口语沉默期长。(2)中国高校英语教学规模:自中国高校教育得到发展以来,学生人数激增,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艺术类班级一般为20人,语言类专业各班人数在30人左右,而其他专业班级人数通常为40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甚至有合班现象,这就导致英语教学班级人数过多,课堂口语练习很难遍及所有同学,学生久而久之失去英语学习积极性,形成英语口语沉默期。(3)中国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多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采取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英语教学初中阶段,对提高学生单词、语法、阅读理解等能力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方面则缺失颇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参与交际和表达的意愿不强,也造成了英语口语沉默期的出现。(4)中国学生性格特征:虽然近年来90,00后学生相对个性更为突出,但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依然保留了中国人典型的内向、保守和拘谨的性格特征,他们的个性与热情更多体现在课堂外,在课堂上表現缺乏自信,尤其是英语口语练习中他们怕听不懂,怕说错了被同学笑,也怕表现过于突出显得与众不同,其实这些都源于其自身的胆怯不自信,这样的性格和学习态度自然也就造成英语口语沉默期的长时间存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依据,希望通过任务教学,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状态,注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教育中广泛被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完成状况来评定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完成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从而完成既定任务并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二)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不应该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单向过程,而应该是教师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目的只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自助和协作,从而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对措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英语口语训练提供情境,通过任务设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缩短学生英语口语沉默期的时长,帮助学生发展纵向英语思维。因此,为了有效缩短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沉默期,在英语口语练习中依托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可以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一)任务设计丰富有趣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使情境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生活但又不能过于低能,这样才能使学生觉得口语练习具有挑战性且不无聊。从实践教学中来看,内容上可以选取与高校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景,包括交流、文化、健康、个性、语言、旅游、音乐、人际关系、梦想等,有益于激起学生共鸣。
(二)任务准备完善合理
教师作为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应该提供和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任务完善准备。在语言输出之前,首先应注重语言输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实用的单词、短句、句式和练习范本,选取生动有趣又充满哲理的的材料从视听说全方位培养英语语感。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材料,学会自行模仿、改编、扩展、吸收和内化,才能尽早摆脱口语沉默期,做到英语自然脱口而出。
(三)任务呈现多样化
任务呈现形式可以吸收借鉴当前学生热衷的教学形式,包括中等难度的猜词、配音、歌曲、对话,以及高等难度的表演、讨论、辩论。由于课堂规模和课堂时间的限制,任务呈现可以将个人展示和小组活动相结合,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展现的机会,但不可能每节课每位同学都能够有机会进行展示,这种情况下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同学有更多表现的机会。
(四)任务评定公平有效
任务评定也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一个关键,只有做到公平有效才能为学生所认可。由于任务呈现包括个人展示和小组活动两类,因此在任务成绩评定时也要根据活动的呈现形式来灵活把握,个人展示主要由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表现决定;小组任务则需要考核每位成员的参与度,组织效果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可以将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增加学生的认同程度。
五、结语
英语教学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英语口语沉默期现象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因此,对于英语老师来说,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手段缩短学生的英语口语沉默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 Haynes Judie.Getting Started With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How Educators Can Meet the Challenge.
[3] 劉佳.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成因与解决途径[J].才智,2013.
[4] 刘东楼,周海平.沉默期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学刊,2013.
[5] 刘敏,高静.农业院校英语课堂学生“消极沉默”行为实证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
基金项目:文章为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缩短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口语沉默期研究》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