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及借鉴
2019-12-24任素娟
任素娟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追溯到1909年,“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建立了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及使自身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职业指导模式。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提出“生涯教育”,并开始对八年级的学生做职业兴趣分析,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超越了职业指导的层面[1]。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通过“职业了解、职业探索、职业抉择”三个阶段,引导青少年树立职业观念,培养其职业意识。“职业了解”阶段主要是在小学阶段,通过由父母亲或教师在“职业日”带领6~16岁的学生参观父亲们的工作环境,参与到父亲们所从事的工作当中去,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父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目前有哪些职业问题等。“职业探索”阶段主要是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请专家给八年级的学生做职业兴趣分析,探索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抉择”阶段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选择出路,或升学、或就业。
1 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及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
1.1 起步较早
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而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就业方式变革、由此导致就业难问题出现,从而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开始进入教育界的视野,并获得快速发展。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从而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国家政策法规的形式得到了体现和保障[1]。此外,我国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考入大学,几乎没有任何有关职业生涯的教育和辅导,很多高中生在高考报志愿时,对于学校、专业的选择都没有自己的想法,主要是听从父母和教师的意见,而父母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的主要原则是能上本科就不报专科,能上“一本”就尽量不上“二本”,对于专业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哪个专业好就业,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及能力倾向。
1.2 完善的教育体系
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是职业了解,让学生从小就知道有哪些职业以及职业的工作环境等;其次是职业探索,让学生参与各种职业实践,并有专门的专家针对学生在职业实践中表现出的特点进行专门的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最后是职业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未来的出路。而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比较单一,只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简单的放在第一课堂,且主要以授课的方式进行,讲授内容主要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由此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满意度不高,大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1.3 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美国,高校对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水平和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人员具有辅导学、咨询学等硕士学位,就业顾问要求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另外,要求工作人员要有经商或从教的经历,要与企业、社会团体有密切的接触和了解等等。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辅导员或招生办的教师负责,而这些教师对就业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讲授,缺少通过测评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经常是多个专业在一起的大班授课形式,由于大班授课难以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践实习等,因而导致效果不好。
2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对策
通过与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其科学进步之处,对我国的相关教育进行改革、完善。
2.1 分阶段制定教育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应尽早对学生进行全员性、全程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从入学起就牢固树立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理念。其中,大一学生主要是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主要目标是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可以针对大一学生开设一些专题讲座,使其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及意义,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性质及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大二学生主要是职业生涯的拓展期,主要目标是了解职业兴趣,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可以针对大二学生开设选修课,将一些课程(如就业指导课、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作为选修课,这需要增设及完善选修课,使大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兴趣选修合适的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另外,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其兴趣所在,对于这部分学生,通过增设和完善选修课使其能够有机会转向其他专业。大三学生主要是职业生涯的提升期,主要目标是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实践经验,应根据大三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利用假期选择兼职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制作简历、求职信。大四学生是职业生涯的冲刺期,主要目标是了解职业环境、掌握职业资讯,完成职业选择,实现毕业之后顺利就业的目标。
通过大学全过程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未来从事的职业,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2.2 构建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贯穿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大多数学校只是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而已,离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较大距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门的配合,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其次,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以美国为例,美国构建了以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这些机构相互补充、协调配合,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比如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寒暑假、甚至学习之余找到理想的兼职工作,而在中国大学生要找到合适的兼职比较困难。所以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配合,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向成熟化、个性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3 结合心理辅导,开展综合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
要尽快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比如可以通过对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人才素质测评等专业技术,从而可以在高校开展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测试。通过科学的人才素质测评,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并在职业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掌握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选择合适的职业,并在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