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医学院校三全育人目标体系的构建

2019-12-24徐雪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医学生

徐雪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改革创新,推进三全育人,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不但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高校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1 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核心素养是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指:(1)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个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医学院校要致力于通过对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的培养,使医学生成为新时代为健康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社会急需的医学应用型人才。(2)社会资本存量。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包括规范、信任、网络等形式[1]。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结构中,是无形的,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来提高工作效率。医学院校要引导医学生培养社会资本意识,注重社会资本积累并加以有效利用,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3)心理资本存量。心理资本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积极导向,可测量、可开发、可有效管理的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一般来讲,医学生的心理资本包括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应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进行开发与培养,以推动其工作效率的提高。

如何办好适应社会发展、人民需要的高等医学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国际医学教育专家提出要建立“负责任的医学教育”“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只有服务社会的高等医学教育才能够实现“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实现“病有所医”。因此,医学院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要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简言之,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三全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 以培养什么人为导向,确立医学院校三全育人目标

医学院校三全育人要以培养什么人为导向,根据教学管理目标和医学生自身状况,围绕培养合格的未来医务工作者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2.1 价值取向目标

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反映出的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体现为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2]。当前,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少医学生个人意识较强,过分追求自我利益而降低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最终导致生活目标的世俗化、功利化。面对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和不断涌现的各种诱惑,医学生没有认识到医学的真正目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趋于功利化,导致在学习上、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上都出现功利化趋向。

2.2 学业质量目标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与学科内容有关。也就是说,学业质量一方面涉及学科内容,另一方面涉及学生掌握本学科内容之后能做什么。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系统而丰富的理论体系。医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是医学生从事医疗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此外,医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生应熟练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胜任临床医疗工作,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

2.3 能力发展目标

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呈现出更高诉求。对于优质高等医学教育,群众有着各自不同的期望,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群众共同的意愿。因此,医学院校要落实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提高服务社会本领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4 社会适应目标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尤其是医患冲突事件频发,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社会适应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心理与社会协调状态的综合反映,体现出个体的社会成熟和心理成熟度[3]。影响医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个体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是两个重要的变量。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某些人的命运[4]。医学生人格特征可通过处事态度、行事风格、人际关系等来体现,对其心理资本水平都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社会支持通过影响医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

3 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完善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3.1 实施立德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既是医学生的庄严誓言,也是今后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要让医学生意识到,选择了医学,就要相信自己并全身心投入对理想、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中,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立志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健康事业的人。

3.2 实施立学教育,确立正确的学业质量标准

医学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行宽进严出、教考分离等教学改革,持之以恒地抓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同时,医学院校要教育引导医学生懂得要想成为合格医生,单纯“以治病为中心”是远远不够的,要坚守“以健康为中心”的从业理念,提升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

3.3 实施立能教育,树立正确的能力发展目标

医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又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和医学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要想让医学生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要教育引导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拥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

3.4 实施立身教育,加强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能力和预防保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势必对医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此外,当前从医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医患关系紧张,伤医事件频发,这使得部分医学生还未走向工作岗位就缺乏幸福感。所以,要教育引导医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调节,积极乐观地面对医学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将学生核心素养引进医学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一方面,使医学院校立足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加快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办好适应社会发展、人民需要的高等医学教育;另一方面,应引导医学生正确处理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等问题,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医学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