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精神的回归与融合

2019-12-24竭国全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竞技融合精神

□ 竭国全(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2)

体育课程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它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骄子,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就需要高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机融合竞技精神,实现竞技精神的回归,从而发挥高校体育在提高人才输出品质中的重要影响力。

1、竞技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1.1、高校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相辅相成

一直以来,竞技运动凭借其丰富的健身类型和多元化的教育、娱乐功能,对于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它既可以满足学生追求卓越的需求,还可以增加参与者生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在提升综合竞争力、进化社会情感、规范行为方面影响较为显著。而竞技精神能够通过竞技运动得以衍生和传承,这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学要有效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

1.2、大学生成长离不开竞技精神

针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和参与的动因,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主要围绕自身的兴趣或擅长的领域来选择参与的所运动项目,其中球类等竞技运动项目占据了将近四成,数量不容小觑。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依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对于精力活力兼备的学生而言,会在课下自由选择实现进行练习。而在所有的课余活动中,竞技类活动几乎占据了主导。例如排在前三的三大球、乒羽和网球等项目,均含有竞技元素。在竞技精神的指引下,学生收获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身心得到了释放和满足,对于大学生成长、就业、创业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

1.3、选拔高水准运动员的基准

大学生人才济济,其中不乏优秀的体育项目人才。在新时期培育复合型体育专才的驱动下,高校逐渐成为了培养和选拔专业运动员的摇篮。其中刨除专业运动素养而论,所挑选的运动员能否在未来继续提高,还需要很长的路。其中运动员是否具备高超的竞技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竞技精神的传授和引导,不断挖掘优秀有潜能的出众专才,为国家争得荣誉。

2、现阶段竞技精神回归所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高等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以及储备技术体能创设了新的环境。一方面,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用品日趋完善,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也逐渐提升,培养系统逐渐成熟并向大众化趋势发展。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困扰,高校对竞技精神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造成回归面临巨大的考验。一方面,对于一部分大学生而言,迈进了大学校园,就是为了能够好好学习,为将来择业奠定基础。而竞技体育人才却过多地将精力放在了体育项目训练方面,忽视了对知识的学习,这与竞技精神的实质背道而驰。为此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机制和体系,采取以赛促练和以赛促学的模式,提供竞技精神回归的平台。另一方面,就竞技体育教练员而论,人才培养策略还相对盲目,缺乏针对性,训练方案存在片面笼统的状况。针对目前差异化学情,如果教练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与体育人才同步的有效衔接。此外一些教练员和体育教学工作者对竞技精神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认知,甚至在理解角度就出现了偏差。部分教练员粗暴的认为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与过去所带的学生相比无法相提并论,进而单纯地认为学生整体竞技精神的沦失。

3、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精神回归与融合的意义

竞技精神是指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它与一般的体育运动精神相比,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1、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竞技精神将强化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对抗意识,它需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具有更高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不断与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使学生全面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摆脱单一化提高身体素质的学习思想,无形中将促使学生向更高目标、更高层次发展。

3.2、提高学生未来竞争能力

随着高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精神的回归和融合将强化学生竞争意识,进而将体育学习中的竞争意识带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对学生各个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未来竞争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地胜任未来激烈的工作岗位和生存环境。

3.3、扩展高校体育教学效能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专业发展外,还需要大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和良好的精神品质等。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精神的回归和融合,无疑将迎合社会对大学生需求,使高校体育教学效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4、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精神回归与融合路径

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精神回归与融合需要拓展路径,通过构建立体化的渠道促进竞技精神的理性回归和全面融合。

4.1、利用榜样力量,唤醒学生竞技意识

竞技性是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无疑在优秀的运动员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榜样力量,唤醒学生竞技意识。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竞技性的榜样人物故事导入教学内容,从而激活学生竞技精神;再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和形象性优势,播放榜样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竞技性表现,从而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唤醒学生竞技意识,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乐于参与对抗性体育运动。

4.2、通过比赛活动,强化学生竞技品质

竞技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回归和融合,还需要教师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能够将比赛引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对抗性比赛活动强化学生竞技品质。例如,篮球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对抗性训练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实力均衡的小组,开展对抗性比赛。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竞技意识,而且能够在对抗性比赛中,强化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能够学会团结合作。此外,对抗性比赛活动中规则,将强化学生体育学习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公平、公正对抗。

4.3、开发游戏项目,完善学生竞技人格

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游戏为载体,将体育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其中,寓教于乐。竞技精神的回归和融合,可以借助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开发具有对抗性质的游戏项目。首先,对传统游戏进行改编。教师可以根据竞技精神回归的需要,对传统的体育游戏进行改造,从而发挥传统体育游戏资源价值;其次,开发新型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运动认知特点,主动对接时代,开发出适合学生、体现浓厚时代感的游戏项目,从而迎合学生运动需求,使游戏更好地激发学生竞技意识,并强化学生游戏过程中游戏规则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竞技人格。

4.4、搭建展示平台,释放学生运动潜能

大学生喜欢展示自我,释放自我。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从而释放学生运动潜能。展示平台既可以是传统的比赛形式,开展班内、系间的联赛,从而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比赛中强化竞技意识;展示平台也可以是校际联赛,以及不同层级的省、国级乃至国际化运动比赛。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开展网络直播、网络投票活动等,评选出“最佳对抗手”,营造浓厚的竞技氛围,从而全面激活学生体育运动潜能。

4.5、尝试分层次小型化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明晰竞技精神的地位和作用,采取新型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体育素养。首先,综合体育素质不仅包括体育精神和体育习惯,还包括体育意识、技能和知识,这些都与竞技精神息息相关。为此要开展多样化课程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贴合的策略,推动体育人才的选拔进程,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兼顾个体实际体育需求,制订科学的引导计划培养,持续推动人才培养效果。此外,重新树立竞技精神的战略地位,倡导互重、和平、自由,促进学生参与体育,彰显竞技体育精神的价值。尝试分层次小型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与高校体育宗旨高效融合,培养学生抗挫折与耐力素质、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全面把握好竞技精神渗透的平衡比重,发挥引导和激励效用。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交流和教学培训,发挥引导和激励效用,深化监控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体育精神影响力的释放。分层次小型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还要注重实践,在探索改良的进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理性地认知竞技体育以及精神内涵,发挥高校教育属性和育人功能,不断健全学生的心韧,确保竞技精神能够理性、实效回归。

5、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精神的回归和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提高学生未来竞争力。然而,竞技精神的回归和融合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情特点和体育教学实际,注重榜样引领,借助比赛和游戏之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从而真正实现竞技精神的回归和融合。

猜你喜欢

竞技融合精神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虎虎生威见精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