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2019-12-24曹红涛山东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63
□ 曹红涛(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63)
1、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体育训练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受到了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我国的应用现状来看,高校的体育训练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各式各样体育运行训练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看到可喜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发展中的不足,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虽然得到了重视但是依然还是受到了来自资格方面的影响,这对学生训练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在体育训练中,训练方法是影响训练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潜在影响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次研究将立足于实际,结合一些实战经验,提出了影响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提升。
2、影响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分析
2.1、运动训练的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从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情况来看,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体制,所以全国各地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经费主要是来源于学校行政部门拨款这样一个较为单一的途径,而且这种拨款的力度也是比较小的,款项的金额也难以保障整个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其次,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队的开支是非常大的,较少的拨款难以维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正常运转,在这样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运动训练队的系统性训练很难得到保证,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更无从谈及训练的质量。
2.2、金牌意识过于强烈
在目前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存在一个较大的错误思想就是过于强调金牌,一些体委的领导对一些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寄予了高度的厚望,希望辖区内的高校能够在一些校级联赛以及省级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并且取得金牌和荣誉证书,从而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之下,很多高校的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单一,能够参加运动训练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地锐减,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一些体育教练为了实现夺得金牌的目标,往往在运动训练中体现出急功近利的训练习惯,对学生采取了揠苗助长的训练方式,最终使得很多具有体育训练潜力的学生被淘汰出局,在金牌至上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之下,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开始变得单一化和小众化,很多体育训练的爱好者根本无法参与体育运动训练。
2.3、体育运动训练教练的水平有限
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是保证高效体育运动训练能否正常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绝大多数人对于体育训练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而且再加上体育信息的落后以及体育运动训练结果的反馈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打击着体育教练工作的积极性,而且阻碍着体育教练敬业精神的提高,不利于体育教练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最终也导致了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降低。
2.4、高校学生自身体育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不同于学生以往的体育运动活动,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更讲求专业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爆发力、耐力以及速度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大,体育运动的习惯以及身体素质已经基本养成,一些学生经过激烈的高考后体型过于肥胖以至于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动作难以完成。还有一些学生在面对难度较高的体育运动训练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抵触情绪,甚至把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一种负担。此外,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大多数家庭依然还是一个孩子,孩子从出生都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在体育运动训练的时候,这些孩子存在着极大的惰性,非常不愿意进行高难度的运动训练,甚至还产生了逃课的行为,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学生们的耐久力、力量、速度等方面的素质难以达到要求,久而久之也就很难取得较好的运动训练效果。
2.5、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问题
在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中,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是最主要的训练场地,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体育场的一些器材只能够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训练需要,但是对于体育运动活动中所造成的正常损耗学校往往不能够及时修理,这就导致了一些设备在训练的时候不能够正常使用,甚至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一些设施的损害很有可能对正在训练的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如果该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那么就很容易对体育运动训练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对某个体育活动产生阴影,甚至放弃对某个体育活动的训练。根据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干净整洁、设施完善安全的体育训练场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训练热情,使得运动训练的效果得到较好的提升。
3、提高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措施分析
3.1、培养学生优良的体育运动精神
在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严格的训练制度,保证体育训练能够正常开展。对于已经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教练应当严格起来,改变他们那种懒散的运动习惯,而且在训练的时候,教练也应当针对学生做的好的地方进行引导和适当的鼓励。同时要从精神激励这一角度出发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要使得学生明白自己是体育运动训练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体育运动事业的重要推动者,担负着高校体育运动发展的重担,只有他们个人的努力与汗水和高校的体育事业相融合,才能够使得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在体育拼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集体中的各项荣誉的获得是由体育训练队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当然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急于求成的违规行为,教练员在这个时候应当积极地做出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向,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友谊。
3.2、运用合适的训练方法
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良好训练方式的应用也是关键的一个方面。在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可以采用变换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相结合的方式交叉进行,避免学生产生倦怠感,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重复训练法具体指的是在一些外部条件相对比较固定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规格进行重复、反复的训练方式,而变换训练法则正好与之相反,它具体指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体育运动过程进行训练,这两种方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训练方法,是需要在具体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起来的。第一种重复训练法非常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并且对于专一的动作技能有着纠正的作用,而第二种变换训练法主要是强调对学生战术以及整体身体素质的训练。这两种方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能够使得训练效果大幅度提升。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力量特点,选择更加合适的训练程序,并且对这些训练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综合应用,从而使得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实现体育运动训练的整体目标。
3.3、检查体育设施的安全状况
在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体育设备的检查制度,学校应当责成专人负责管理和监督体育设施运行的情况,遇到设施故障问题应当及时上报,并且定期地清扫体育训练场所的杂物,防止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此外,体育器材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切实负起责任,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有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材坚决不能够使用。在目前的高校体育运动活动中,大多数的体育运动会选择在室外开展,而复杂的室外环境由于噪音等因素的存在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干扰作用,所以,在体育运动产地的选择上面应当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相对比较安静、适合运动的场所,教练员在引领着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时候应当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好预热,防治学生在开展剧烈运动的时候因为身体不适而发生意外。
3.4、教练员应当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应当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娱乐色彩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能够长时间的保留,那么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教练员就必须讲究一定的训练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科学地与学生们展开互动,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到训练问题,采用比较灵活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高校的学生正处于年轻阶段,血气方刚,竞争能力非常强,那么教练员就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统一训练之后分组开展竞赛,但是在分组的时候,教练员应当合理分组,将相同年龄和相同组别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开展竞赛,当然在开展竞赛的时候也应当遵循适度的原则,对于表现优异、动作标准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相对有些落后的学生教练员应当鼓励他们,并且不断地引导和示范,这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够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体育运动动作的技能,使得运动训练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激发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4、结语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他们的身体素质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应当积极地培养体育方面的人才,坚持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健全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制度,使得学生的体育天赋得到充分地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严重地阻碍着高校体育训练的发展,不利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普及。本文研究从实际出发,结合大量的一线工作教学实践,调研了大量的学生以及体育课程的发展情况,并对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影响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提升,为我国高校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