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19-12-23王庆绪
王庆绪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喜欢参与许多实践活动,充满了活力和群体倾向。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从童年的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了抽象逻辑思维,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这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本阶段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中学体育;探究式教学;构建策略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师生之间的单向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学生被动地参与知识。中学体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际讨论和交流中,运用自己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经验,引导和感化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体育运动中,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更为活跃,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具代表性。在中学体育课中的乒乓球、排球、跑步等运动项目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思考,体现探究教学的重要价值。同时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体验行动,调动学生运用更多的学科知识参与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的兴趣。
一、构建中学体育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目标
首先,要调动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主动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明确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主动学习技能的重要影响,坚持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技能和操作实践能力。学生主动学习技能的调动,不仅要以学生对体育课程技能的掌握为基础,还要以学生在一些体育项目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在中学体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在不断重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同时,也需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真正掌握主动学习的乐趣。
其次,构建中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坚持完善课程评价的标准,从多个方面提高其应用价值。在强调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同时,注重体育学习的成就和积极性。体育学习成绩是评价的主要标准,也是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一指标的实现,表明学生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情况,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再次,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意识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和作用。对学生来说,体育课程的参与是一种学习模式,不断自主探究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统一点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衔接。
二、构建中学体育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原则
1.探究性原则
中学体育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究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上,以不断适应新知识的需求。中学体育课程探究能力的体现,应注重学生对探究主动性的把握上,教师坚持参与和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2.主动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真正体现课堂内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解决长期存在的课堂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矛盾,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改变课堂内外的教学模式。在教师角色转变的指导下,通过教学中的合作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教师还需要组织和营造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以实现良好的教学应用效果。
3.实用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实际应用中,提高实践课的比例是十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传播虽然重要,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是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标。学习体育相关理论知识,有利于中学生了解体育文化,增强对体育理论的整体理解。在实践中,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上。探究性教学不是一条捷径,而是要更好地掌握技能,这也需要在构建原则上明确。
4.可操作性原则
在可操作性原则方面,探究式教学法的设置需要以可操作性为基础,回归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许多方法的制订往往都有不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从方法层面来说,有些方法太过复杂。因此,可操作性原则需要立足于中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从综合教学的角度,结合中学场地、课程时间、课程目标、阶段性学习目标等问题来衡量探究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在构建原则上,制定具体的体育项目,在目标和目标的设定上不应过于空虚,而应落实具体的数据,这也是探究式教學可操作性的重要标准。
三、中学体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之一——以掌握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为主题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发现,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紧密地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这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性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各种变化。为了充分适应这一变化,有必要改进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掌握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为主题的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体现在对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究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制定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引入实证案例的研究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注重结果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主动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满足了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
在实施目标上,根据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师需不断从自身角度创新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注重持续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积极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学体育课程的实践中去,加强中学体育课程的实用性。不仅如此,探究式教学模式还要与现有体育教学模式结合,使其不断延伸,最终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探究为基础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以掌握体育知识和传授体育技能为重点,教师通过创设体育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相关资料,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收集相关资料。再次,教师引导和激励学生,共同建立一个探究点,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建立正确的体育知识观。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探究性教学结论进行交流和评价,学生要进一步加强主题总结。
2.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之二——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导向
基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和探究意识。通过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双方共同参与问题情境的体验。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在體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意识,让学生真正把握主动性,积极置身于体育学习的乐趣中。在培养学生情感学习和探究意识方面,探究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和作用。
在教学程序设计中,在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学习技能方面,应坚持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技能掌握,也要注重学生在某些时候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来说,参与体育课程是一种学习模式,而持续的自主情感探究也是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统一点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应用来实现,这也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情境指导评价、以学生情感体验为指导,当一个小的教学单元或子任务完成时,教师积极主动地干预讲解,积极组织完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指导。在教学评价方面,一种评价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之间进行问题的探究。另一种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
3.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之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一位体育教学研究专家指出:“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需要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充分围绕体育问题进行探讨,需要在一定基础上符合体育课程创新能力的教学程序,将体育教学融合更多课内、课外的创新要素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性、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多个方面展开。
在构建的依据方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促进教学的转移和创新,注重体育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等。
在实现目标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可以不断验证问题的发现,收获体育的自我成功。以体验式学习作为丰富探究式课程的发展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第一阶段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化解和释放学生不良情绪;第二阶段关注易于运动损伤的各个部位,预防运动损伤。在练习阶段,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热身,教学中可引进多媒体教学、示范教学、小组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通过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每个环节都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用于问题提取和假设验证。示范教学主要用于现象演示和结论方面。
在教学评价方面,应注意创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注重体育学习的成绩和积极性。体育成绩是评价的主要标准,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该指标的实现表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来看,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表达应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更多地体现在评价的参考依据方面。
总之,中学体育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将具体问题应用到学习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从实践学习方法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中学体育训练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交流方式,在充分满足学生个人交流需求的基础上,力求使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有助于增进小组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有利于体育老师将自己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为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长青.影响体育课程探究式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2(4):103-105.
[2]翟清晨.“分组式探究”体育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实验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5.
[3]赵洪朋,刘建,马艳红.体育院校探究式教学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辽宁体育科技,2016(3):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