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2019-12-23吴迪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民族地区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及访谈的方法对黔南地区师范院校的49名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分析发现:1.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自评水平较高;2.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的现状令人担忧。作者提出提高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的相应方法与策略,以期对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及专业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吴迪(1982.12-),女,苗族,贵州三穗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州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国标指导下的黔南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A03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yjscxjh007)、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语言能力及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研究”(项目编号:qnsy2018047)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在当代的英语教育教学中,语言能力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语言测试领域以及语言习得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研究旨在核心素养视阈下对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的现状做调查分析,结合具体培养改革创新方案,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英语教师为目标,以英语教育硕士的语言能力为重点,对英语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期助推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自身英语语言能力评价

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语言测试的任务则是正确评价运用语言的能力。测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试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会对教学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杨惠中,2004)。本研究采用英语语言能力自我评价问卷和访谈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方法对黔南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5份,回收49份,有效的问卷49份。通过对数据分析发现:学生阐述了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课的主要收获,教育硕士的英语语言能力自评水平较高。在受试的49人中通过CET4的有43人,占比为87.76%;通过CET6的有31人,占比为63.26%。其中CET6的成绩在500-599分的有9人,占比为18.36%。

二、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现状分析

1.英语听力。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听力是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最难的一项技能。

目前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听力水平不容乐观。为了了解教育硕士的听力水平,该课题组成员组织受试者做了有关听力理解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认为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听力是最难的有42人,占比为87.76%;认为直接影响英语听力能力的是由于词汇量欠缺、缺乏英语文化知识的有21人,占比42.86%;认为平时没有养成听力训练的有14人,占比28.57%;认为文化差异和语法知识薄弱的有16人,占比32.65%。

2.英语口语能力。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以及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教育硕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令人担忧,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归结原因具体表现在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对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不太明确、教育硕士自身学习目标不确定、学习动机和兴趣不稳定、语音面貌糟糕羞于开口、知识储备不足、英语课堂汉语化。另外,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听”多“说”少的现象,当听说内容难度增加的时候,教育硕士就完全用沉默来代替英语语言的表达。

3.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中尤为重要的。在四六级考試中,阅读题的分值从之前的30%提高到35%,这对难度、力度、速度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对数据整理分析后发现,教育硕士的阅读速度有待提高(平均每分钟阅读80-100个单词的学生约占一半以上,也有14.29%的学生阅读速度每分钟不足70个单词);73.47%的学生认为阅读理解最大的障碍是单词量不够、英语文化知识的储备欠缺;51.02%的学生认为阅读的内容主要来源与教材、知识面狭窄;32.65%的学生认为缺乏阅读的技巧;40.82%的学生认为英语阅读中缺乏一定的猜词能力。

4.英语写作能力。虽然受试的49人中通过CET6的有31人,但其中却有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表情达意、获取信息。针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调查,笔者通过统计的数据发现:

(1)在写作时,没有对题目认真分析就直接动笔的有11人,占比22.45%。

(2)套用作文范文或模板的有30人,占比61.22%。

(3)有写作焦虑和恐惧心理的有41人,占比83.67%。

(4)受母语影响较大,写作时先用中文写一遍,再译成英语的有3人,占比6.12%。

另外,在日常的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批阅量和次数有限,只能指出错误或给出相应的分数,而没能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这也是造成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

5.英语翻译能力。在教育硕士的英语课程设置上,对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方面强调得不够。这与我国多年来中小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四六级考试中的英汉互译,考查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与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从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教育硕士对翻译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与培养,而不仅仅局限与做题、阅读、背单词。

三、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发展路径

根据造成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薄弱的现象所在,笔者认为应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来加强教育硕士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

1.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整合资源,创设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范专业是传统优势,师范类的专业要继续发展,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要培养更多的现代教师满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学生往往完成了“师”的基础知识要求,又很难满足“范”在道德引领和学习能力上的要求,学校通过加强实践实训环节,来真正实现“师”“范”并重(石培新,黄达人,2015)。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只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整合资源、创设平台,才能为学校另辟蹊径、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应从大局上统筹、布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人才培养。

2.提升专业的自身内涵,创新教学,优化布局。结合本校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研究生处—二级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为一体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不断加强二级学院专业内涵建设、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改变以往重语言知识而轻语言能力实践的现象。在教育硕士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贯穿于始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给教育硕士实践,使他们从不同的方面提升自身的内涵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学术能力。教育硕士的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把重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与评价,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外,还应尽可能多地去与教师、同学进行英语交流、学习;让学生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同时要做好学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养成每天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关注学术前沿与学术动态。逐步提高教育硕士的综合运用语言的水平,为今后科研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然而,目前我国民族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的素质良莠不齐,还不完全尽如人意。将学生自身所学的知识盡可能多的用在将来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才是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因此,如何提高民族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合格的外语教师就成为民族师范院校教育硕士培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惠中.从四六级考试看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现状[J].中国外语,2004(1).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民族地区
“协同提质”,为师范教育发展注入“核动力”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关于选大学的相关误区解读:“就读师范院校只能当老师”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