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接语言与礼貌原则及其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23卢婧溢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人际交往

【摘要】现如今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已经上升到一定水平,国内群众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人民,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本文研究间接语言与礼貌原则及其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认为二者的应用能起到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人际交往的作用。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间接语言;文化冲突;人际交往

【作者簡介】卢婧溢(1984.10-),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语语言学。

引言

中国是贸易大国,也是经济强国,在很多方面都与其他国家有密切的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需要高素质外语人才的支持。中国与德国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多,德语是双方交流的关键语言。德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受教育者的跨文化能力并教会学生运用礼貌原则非常关键。

一、间接语言与礼貌原则

1.间接语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由塞尔提出,是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塞尔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定义是:“一个言外行为间接地通过另外一个言语行为得以实施。”简单解释间接言语就是通过言语的形式获得的话语本身之外的效果。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也被称作是语用用意。也指接收话语的人从发话人的字面意思推断出的间接的言外之意。间接言语行为有两种,分别是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就规约性间接语言行为而言,要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的推断,从而得出间接的言语行为。对字面上的意思做出一般性的推断,要以句法形式为依据,按习惯进行推断,就能立即得到间接的言外之力。指令性的言外行为是言外行为中的典型,就比如说建议、请求和命令。产生间接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不一致,另外一种是字面的意义和话语的意义不相同。

2.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过程就是通过交换信息来交换思想,得体准则是礼貌原则中的一种,主要表现是尽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这在强制性和承诺性的语言中有非常明显的表现。言语交际最终会转化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对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表面上话语得体是礼貌的,但是在深层次上,得体的语言更容易实现良好的交际。汉语言中有言语得体、不卑不亢的准则,就恰恰验证了这一原则。得体准则主要包含两部分的次则内容,一是要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损害,二是要尽量让他人受益。概括来说就是舍己为人,这也是一种施惠于人的美德,这是礼貌的也是高尚的。比如请求他人开门的四种说法:把门打开;我希望你把门打开;能把门打开吗;不知是否方便把门打开。这四种说法的礼貌程度逐渐增强,深层次展开分析,第一种说法带有强制性和命令性,听话人没有选择的机会,也可以反过来说,就是听话人的受益非常少,而受损最多。所以说这种说法是不礼貌的。第四种说法采用的是一般疑问句,给听话人选择的空间,所以这句话的礼貌程度更高。

二、间接语言与礼貌原则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间接语言减少文化冲突。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内部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域环境差异,正是因为如此,各国内部的民族文化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内所代表的含义也有很大不同,此时就很有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在教授学生德语知识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并把间接语言应用其中,学习德国文化方面的知识,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在交流的过程中,将间接语言的原则应用其中,起到缓解矛盾冲突的作用。学生了解到中国和德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使自身的知识容量不断得到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古往今来语言和文化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在语言中都有记载,语言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德语知识,会接触到历史、国情、经济等文化知识,在谈论到一些敏感的社会政治话题时,将间接性语言应用其中,能有效避免发生文化思想冲突。

2.礼貌原则的应用会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在德语教学活动中,把礼貌性原则应用其中,保证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得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良好掌握语言的特点,感受具体哪一种说法才是礼貌的。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融入文化内容,可涉及德国饮食、租赁和医疗等方面的内容。要为学生重点讲解词源,使学生对词汇产生的背景有充分的了解,详细掌握德国文化的起源,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习者思考两国的文化差异。强调文化的差异并不是要评价文化的优劣,要真正做到接受差异并排除偏见,这是建立文化自信非常关键的基础条件。在教师学生德语知识的过程中,将得体原则融入其中,就是教会学生尽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语言表达要立柱于听话人和他人,在强制性和承诺性的言语行为中融入话语得体原则。得体的语言能获得比较好的交际沟通效果,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起到促进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以间接语言和礼貌原则为指导,展开德语教学活动,能增强受教育者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也能拉近交往双方的距离。研究言语礼貌原则和间接用语理论能对社会实践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在认识交际本质特征的情况下,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获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黄美娟.介词作为中国德语教学的难点[D].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

[2]孙雪葱.关于N1听力考试中间接语言行为学习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人际交往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文化冲突”让日剧很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