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硖石灯彩衍生生态研究与设计实践

2019-12-23朱宁嘉金海明

设计 2019年19期
关键词:非遗

朱宁嘉 金海明

摘要:探索构建硖石灯彩衍生升级的生态体系。借鉴服务生态地图的逻辑框架,提出硖石灯彩衍生生态模型,建构从品牌创新、多维市场定位、文化设计因子提取、数字化创新到平台营销的升级路径,并通過模型组合进行面向旅游市场、民宿市场、家居市场、礼品市场的系列设计实践。原创品牌“硖光流生”、硖石灯彩新生态路径及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为非遗文化数字化创新与传承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遗 硖石灯彩 衍生路径 服务生态地图 数字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0-0134-04

引言

硖石灯彩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2017全国民间灯彩博览会暨首届“硖石灯会”灯彩艺术节展出的七大特色灯组中有六组来自四川自贡的设计与制作,硖石灯彩市场被规模化和产业化成熟的自贡灯彩挤压,转型与发展面临困境。调研发现,当代硖石灯彩产业仍停留于手工作坊加工和大型节俗时赏灯灯彩为主的工艺品层面,未走入民众生活,其原因在于局限于传统造型,缺少符合现代生活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定位,缺少现代设计、量产技术以及品牌创新的引导。为构建硖石灯彩的新生态体系,硖石灯彩创新项目借鉴服务生态地图的生态构架,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设计实践来探索硖石灯彩破镜衍生的新路径。

一、硖石灯彩历史与工艺特点

硖石灯彩源于秦,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乾淳岁时记》曾记载,朝贡灯品中尤以针工细密的硖石万眼罗灯最奇,明代随着海宁丝米业兴盛,业户在淡季多从事灯彩制作,借以招揽观灯游客,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硖石形成了演灯、顺灯、斗灯的盛况,到1934年硖石灯会已有大型亭台楼阁灯彩30余座。工艺大师孙惟君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概括硖石灯彩的工艺特色,其中尤以针刺工艺见长,用钢针以排针、勾针、花针、乱针、破花针、补针等不同针法雕刻针片,与“江南文人派”的宣纸工笔装饰图案相映衬,可营造出美轮璀璨的光影艺术效果。

二、硖石灯彩衍生生态研究

(一)服务生态地图

服务生态图(Service Ecology Map)是服务设计的一种工具,通过对服务资源进行整理关联,围绕5W1H要素展开服务生态,从中寻找和构建新的生态可能性,最终建立整体服务的方法。其可视化模型运用具有良好拓展性的六边形将关联要素填入系统框架中,并通过组合和提取关联要素进行可能性拓展,如图1左所示。服务生态地图具有三大特点:①系统性,从服务系统出发以5W1H要素构架整体;②延展性,以思维导图式拓展和填充生态要素;③组合性,可通过模型组合寻找多种生态可能。

(二)在硖石灯彩衍生生态模型

硖石灯彩衍生生态引入了服务生态地图的生态构架和系统性、拓展性及组合性的布局方法,提取Who、Where、What和How作为系统框架,即围绕用户(为谁做)、市场(用于何处)、衍生灯彩(做什么)及衍生方法(怎么做)构建衍生生态地图模型,其中衍生方法包括通用的研发路径和可在具体项目中组合运用的现代设计方法的引入,如图1右所示。

(三)硖石灯彩的衍生生态路径

硖石灯彩的衍生生态创新布局了包含从品牌创新、市场定位、文化因子提取设计、数字创新平台到平台营销的全链路研发路径,如图2所示。

1.原创品牌与市场定位: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力求“以实求知”的态度认识乡土文化,试图推陈出新,提示传统工艺文化需要满足实用性与人文性。在非遗传承研究中,往往重视技艺层面的研讨,即制者之“传”,而使非遗技艺真正能不束之高阁而存活下去的应是用者之“承”,非遗要实现活态传承必须“制用”双承,通过洞察用户来定义市场和产品。以用户为核心,项目创建了“硖光流生”原创品牌,“硖光”传达实用转型的理念,以光为主体,实现从彩向光衍变的品牌定位;“流生”传达用户思维,表达文化在用者中广为流传,生生不息的品牌诉求。项目通过用户调研,基于用户文化需求、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并结合消费升级和旅游文化市场背景,进行包括旅游市场、民宿市场、家居市场与礼品市场在内的多级定位。

2.文化设计因子模型:作为文创设计的重要方法,文化设计因子是在文化中共性的、可识別的和引起目标群体感知和想象的视觉符号。Jap P McCormack等人提出基于文化算法的设计语汇与演化方法,并在别克汽车设计中进行论证。王伟伟等基于用户感知评价对汉代陶俑的设计因子进行研究和设计。刘宗明等从形态、色彩、内涵因子角度提取了湖南隆回花瑶挑花文化因子。项目通过用户对包括园林、山石、民居、宫殿和城墙在内的景观文化样本图谱的感知反馈,分别提炼代表形态特征和内涵特征的设计因子,应用于硖石灯彩灯架与针画设计,使设计具有形神合一的和谐之美,如图2所示。

3.数字化创新平台: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为非遗文化拓展了新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王倩等在秦淮灯彩的研发中将虚拟现实、3D交互、3D打印和数控加工技术与秦淮灯彩非遗文创结合,开发定制化服务平台。项目根据硖石灯彩的品牌和工艺特点,重点实现低成本与量产加工,构建从设计到工艺的数字化创新平台,其研发流程如图2所示。围绕硖石灯彩核心针刺工艺,项目创新将TAJIMA绣花数字化技术移用到针片设计与制作中,将输入法A,B,C和复合填针、手动针迹、自动镶绣六种不同的针迹绣法,结合针片图形特征进行设计创作,利用他他米针模拟均匀排阵针迹。此外,突破传统灯彩手工针法只能针剌均匀点的局限,利用连续反复分割和主题花纹填针实现花纹针片的革新效果,并通过调整自动镶绣设定数值实现图案轮廓勾针的特效,如图3所示。

4.互联网平台营销:O2O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下的品牌架构与运营是文创产品新型生态方式,同时也是传统工艺走向现代市场的商业化创新模式。图4所示为

“硖光流生”在民间工艺移动互联网平台“东家”里的原创品牌预售界面。

三、硖石灯彩衍生设计实践

在硖石灯彩的衍生生态路径基础上,围绕多级市场定位,引入现代设计方法,通过硖石灯彩衍生生态地图中模型要素组合方法,通过一系列衍生设计实践探讨硖石灯彩新生态体系的实施,如表1所示。

(一)面向旅游市场的衍生设计实践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习培训计划就提出了以惜物为原则,控制材料和工艺成本,以最小工艺实现最大效果。针对旅游市场,“硖光流生”的首发系列“东方彩韵”以低价定位来扩大受众,严控十元成本,并通过数字化批量生产实现灯彩从工艺品向商品的转化。该系列在材料上以卡纸和宣纸为主体材料,通过插接结构和合理拼版实现旅行的便携性和快速组装;设计上采用了跨界整合方法,将建筑文化引入灯彩设计中,以建筑制式作为灯身框架,设计了中式与日式共6款方案。中式三款分別为“古亭圆月”、“玲珑春秋”和“夜泊玉阑”,其中“古亭圆月”以粉墙黛瓦的园林为框架,突破灯彩红艳绚烂的传统印象,将人字瓦当铺设转化为镂空纹样,配以梅兰竹菊的宣纸针片;“玲珑春秋”以方天戟为侧边结构,饕餮纹为装饰细节,以四大神兽为针片纹样,红黑为主色,造型古朴稳重,展现春秋战国的艺术特点;“夜泊玉阑“将圆月与阑干整合一体。日式方案中吸取了鸟居、盔甲与莳绘工艺,“神社祈福”中的灯笼和“鸟居御币”中的御币及“武家风情”中暖帘都是典型的和风装饰元素,针片纹样选用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的浮世绘作品。该系列工艺上采用数字化激光雕刻实现量产,通过矢量雕刻将AI制作的外轮廓线进行穿透切割,并结合CorelLaser软件进行经济优化的拼版设计。

(二)面向民宿市场的衍生设计实践

近年来,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城中村的推广中国民宿行业发展迅猛。针对民宿市场,在硖石灯彩衍生生态模型中提取地域文化因子基因与空间场域融合,结合叙事性设计方法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叙事性设计是将“叙事”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借助诗词等文学作品,以景喻情、凝练的语言和非常态组合,引介于场所空间营造的设计策略”。“江南雅韵”系列铁艺立式灯彩引入陈逸飞油画作为针片图案,将油画中黑色背景所衬托的人物情韵与基于民居构件飞檐、窗棂等设计因子的灯架造型巧妙结合,可以提升民宿空间的江南风情。此外该系列还通过“一灯一诗”的叙事性设计再现灯彩中消亡的诗词文化,作品“连理枝”以“小轩窗,儿女情长,琴瑟谐,连理共结”诗句咏诵出油画的情韵,强化灯彩的叙事情感特征,提升用户的情感和文化体验。

(三)面向家居市场的衍生设计实践

非遗是朴心致艺所能达到的生活之用与生活之美的结晶。生活化衍生是硖石灯彩新生态构建的核心。无意识设计是深泽直人提出的一种设计思想,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是根据生活流程和使用场景之间的设计理念,也是一种基于用户心智的实用设计方法。“屏光和韵”灯屏陈设系列将灯彩引入家居生活,结合无意识设计来提升灯彩的使用价值,以满足用户的生活需求,是硖石灯彩生活化衍生系列之一。该系列通过人体感应照明技术实现玄关隔断、照明、置物、陈设的多功能一体化,用户走入玄关自动亮灯、然后可以挂衣、放钥匙,离开时自动熄灭,所有动作流程通过灯屏这个媒介流畅实现。在设计上该系列跨界融合了团扇、水墨、隔扇、屏风、博古架等多种文化元素。此外,该系列不是以非遗文化为主体,而是以现代设计与技术为主体,结合非遗的逆向创新,这也是实现硖石灯彩生活化衍生的重要方法。

模块化创新迭代是快速丰富产品系列和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高效方法。生活化衍生系列“木韵篮花”台灯在造型设计上引入日本组于细木工艺,将六边形装飾木框架作为灯身,以蓝印花布纹样为针片。该系列运用模块化数字设计,在设计原型基础上通过图案元素和图形重构等方法实现快速迭代。

(四)面向礼品市场的衍生设计实践

“赋能”最早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现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文化学、社会学领域。硖石灯彩的特色针刺可以让画成为赏鉴主体,光成为媒介映衬针画之美,灯身与画面相互辉映的双语表达所形成的灯画艺术,具有深层次的文化赋能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通过灯画艺术的文化赋能,将灯彩衍生为高端礼品和文化名片,是灯彩走向艺术、走向国际,成为高端礼品的升级之路。形态拓扑学是通过拓扑学方法收集轮廓图像群的符号化象征表现,项目将文化设计因子提炼的视觉符号通过形态拓扑设计法进行轮廓抽取和造型表现,形成抽象简化的灯身结构,其留下余白空间可再现东方美学的张力,传达简约之美。“灯画之熵”系列作品“石”通过对假山石的拓扑抽象,针画部分以假山石的影像辉映,灯身的抽象与针片的具象构成水墨般宁静致远的审美体验。作品“舟”的灯体对乌篷船进行拓扑提炼,两个棚状灯罩结构可前后移动,变化出乌篷船的多种生活样态。作品“东”以东字连接灯体,通过《簪花仕女图》的灯画再现大唐文化神韵。

结论

杭间提出绝大部分手工艺在未来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化方式,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会随着社会身份的转变而呈现思想化的特征。硖石灯彩在保留针刺的核心基因基础上借鉴服务设计地图的逻辑框架,构建衍生生态模型,并通过模型组合进行系列实践探索,逐步将灯彩工艺品衍生升级为独特的生活化灯艺品。此外,项目基于全链路的衍生路径对挖掘非遗文化从工艺品向商品化转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非遗
“非遗”视角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河南“非遗”项目圣门莲花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非遗”乐种:宜昌丝竹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非遗”影片的文化接纳与精髓消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古村落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传播应用示范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