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头位难产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

2019-12-23黄秀云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

黄秀云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头位难产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妇产科室出现头位难产的患者5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产程自然旋转分娩,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剖宫产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7.4%,产后并发症率为14.8%,对照组则分别对应为22.2%、29.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十分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与术后并发症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

【关键词】头位难产;手法复位;预后

文章编号:WHR2019094059

头位难产是胎儿头部最大径线与产妇骨产道多径线不適应而造成的难产情况,头位难产常由胎儿头部朝向或俯屈不良导致,临床常采用对症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进行治疗[1],但剖宫产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且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提高头位难产产妇的经阴道分娩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2]。本院选取了妇产科室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出现头位难产的患者共54例,通过随机分组对比分析了手法复位治疗与常规产程自然旋转分娩的差别,结果显示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现对其作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妇产科室出现头位难产的54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其年龄为21~37岁,平均(28.4±3.5)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2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设置单数患者共27例为观察组,设置双数患者共27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1~36岁,平均(28.1±3.1)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2~27岁,平均(28.9±3.6)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9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被告知本次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时前述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生产次数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会对本次分组研究造成影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产程自然分娩,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经阴道检查并监测胎儿体征,观察并评估胎儿体位与患者的宫颈扩张程度与骨盆内径情况,检查有无异常情况,若无则由助产士进行后续操作;助产士对手进行良好消毒后于患者宫缩时伸手进入其阴道内,找到后握住胎儿头部并进行轻缓的旋转,可对胎儿肩部作适当按压以帮助胎头旋转与固定,旋转过后却认胎儿头枕部是否处于枕前位后,若是,则轻抽出手并协助产妇分娩[3]。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方式无效或效果不佳时适时采取剖宫产。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率,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为产后出血、感染以及腹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取χ2进行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表明差异十分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7.4%(2/27),产后并发症率为14.8%(4/27),对照组则分别对应为22.2%(6/27)、29.6%(8/2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对比详情参见表1。

3 讨论

头位难产是妇产科室临床常见的一种难产症状,对产妇分娩前难以通过十分有效的方法进行诊断,患者只表现出明显的骨盆狭窄,因此大多数头位难产情况都是在分娩过程中经历一段产程后才会发现。头位难产会导致产程延长或直接停滞,并且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威胁,胎儿容易出现窒息、宫内窘迫等情况[4]。当临床处理手段效果不佳或是无改善时,只能通过剖宫产帮助患者分娩,但会导致患者预后差,容易出现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产后康复,因此临床需要采取安全性与效果都更高的方式对头位难产情况进行处理。

手法复位方式是近些年临床主要采用的方式之一,该方式通过在患者生产活跃期进行操作,由助产士将手直接探入患者阴道,对胎儿进行徒手旋转以改善体位,从而帮助患者顺利生产[5]。在手法复位操作期间,需要对产妇与胎儿相关生命体征指标保持密切关注,同时助产士的操作过程应尽量轻缓,避免对胎儿造成伤害[6-8]。在本院本次研究中,将手法复位治疗与常规的产程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具有更低的剖宫产率与产后并发症率,且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能够有效改善胎儿的体位,促进患者自然分娩,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剖宫产的可能性,同时患者产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明显降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头位难产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方式进行处理[9],对胎儿的体位改善情况更加良好,患者剖宫产的可能性更低,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预后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手法复位方式治疗头位难产。

参考文献

[1] 王红霞.手法复位在治疗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特别健康,2018,(16):257.

[2] 彭文敏.手法复位在治疗头位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8):85.

[3] 阮舜珊.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的有效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36):101-102,105.

[4] 卜云芸.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86例临床观察[J].人人健康,2017,(14).

[5] 刘青梅.手法复位在治疗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05(11):28-29.

[6] 陈虹,张学民,苏菲.分析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04):100-101.

[7] 张晓菊.分析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1,(06):177-178.

[8] 张平,葛凤丽.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制剂治疗耳石症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7):1252-1253.

[9] 刘国芬.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2890-2891.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估
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
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