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2015-03-17马莉张金东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

马莉 张金东

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诊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50例,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有效率达94%。结论 采用准确有效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on the technique method,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The selection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2 ~2013 diagnosis of fractures in 50 patients, treated with manual reduction and splint fixation, and to evaluate their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heale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4%. Conclusion The accurate manual reduction and splint effective ex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less trauma, less complications.

Key words:Gimmick reset;Splint external fixation;Humerus surgical neck fracture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是指发生在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伤肢纵轴叩击痛及上臂上段可见瘀斑等[1]。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我院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2013年收诊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12~82岁,平均﹙46.5±5.5﹚岁;左侧28例,右侧22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骨折类型为:外展型折24例,内收型18例,合并肩关节脱位3例,无位移或嵌插型例5例。

1.2方法

1.2.1手法复位 患者取仰卧位,肘关节屈至90°,前臂中立位,助手一手握住患者肢肘部,一手握住腕部,另一助手用宽阔布带横跨伤侧腋下向上提拉,对抗牵引约5min,之后根据骨折类型进行相应的复位。①外展性骨折:肩关节外展45°位牵引,术者两手紧扣骨折远端内侧,两折端拉开后,同时助手牵引下内收上臂,使患者肢肘部完全贴近胸前。两折面对向时,术者一手固定肱骨头,一手外提远折段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固定骨折处。②内收型骨折:肩关节外展70°位行牵引,术者两手紧拿骨折远端,待重叠或嵌插拉开后,助手在维持拔伸下缓慢外展上臂至超过90°,使上臂尽量贴近耳旁,进行扩折反拔,此时,术者将两手置于骨折远端外侧,由外向内持续用力推压,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固定骨折处,并回复上臂于中立位。若外展或内收型骨折复位后仍有向前移位或向前成角者,术者用两拇指置于骨折远端后下方,余指紧扣前上方,助手对抗拔伸并将骨折远端折面往后端,术者即于肩前方畸形处用力向后推送,进行矫正复位。③骨折合并脱位:应先整复脱位,再整复骨折。将患者伤肢处于外展90~150°位,拔伸牵引直臂过头顶,拔伸5~10min,以利于肩关节囊张开,此时术者两拇指用力将肱骨头推入关节盂内整复脱位,整复脱位完成后,再将外科颈骨折复位。④无位移或嵌插型:轻度纵向嵌插及无移位骨折,不作手法复位,直接外固定;但嵌插成角移位明显骨折,必须进行正确复位,先行持续牵引,术者两拇指推挤远端后侧,其余手指挤按成角突出的地方,将患者上臂举过顶即可复位。

1.2.2固定方法 复位成功后,骨折处敷上药膏,绷带缠绕后,用合适的夹板进行固定。夹板由杉树皮制作,共4块。夹板按肢体情况以形制器;夹板长度,前、后、外侧夹板下端应至肘关节上,下端超过肩关节。夹板上段系有布带。内侧一端棉花包裹成蘑菇头状,自腋窝至肘下方。夹板宽度约为伤肢最大周经的1/5。夹板安放根据骨折分型放置,外展型骨折蘑菇头顶住腋窝部,上臂形成内收趋势;内收型骨折蘑菇头放在肱骨内上髁上部,然后分上中下3段用连续包扎方法固定。固定完成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可X片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并注意伤肢血液循环情况,每3~5d换外敷药1次,定期检查骨折的对位,骨折愈合程度。夹板固定时间约3~4w,最长不超过6w。另外重症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分析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功能锻炼,以利于康复。

2结果

术后进行随访和X片检查,50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其中恢复37例,好转10例,差3例,总有效率为94%。

3讨论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后期调整方便、增强骨代谢等特点,对骨折端成骨细胞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肩关节的功能[2]。因此,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骨性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只是,手法复位时需要注意操作手法和位置的准确性,避免操作不当,影响断端对合。复位完成后要及时进行X片检查以确定完全复位,预防骨性畸形愈合。手法复位后,采用小夹板固定。基于肩关节的特殊性,固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采用三段连续包扎法进行固定。此外,患者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总有效率达到94%,效果较好。

总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创伤小,费用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3~5]。

参考文献:

[1]刘小平,王坤正.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析[J].河北医学,2012,18(11):1547-1549.

[2]梁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11):1691-1694.

[3]王飞,王安庆,刘克敏,等.外固定架及早期康复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01)

[4]田晓峰.尺骨鹰嘴牵引治疗重度肱骨髁上骨折[J].继续医学教育,2010(01).

[5]赵玉群.撬拨复位加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中医正骨,2010(11).

编辑/王海静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估
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