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2019-12-23童雪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律血压指标

童雪梅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辅以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针对目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本科收治的72例老年患者,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手术期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律差异,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心态变化情况。结果:未开展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心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老年患者舒张压(76.49±1.02)mmHg、收缩压(123.56±3.02)mmHg、心律(68.89±1.57)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SAS评分(33.13±1.01)分、SDS评分(30.75±1.33)分,均较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更稳定控制血压、心律,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关键词】

心理护理;围手术期;老年患者

伴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的逐步完善,人们生命得以延长。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手术作为外科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所面对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1]。但是,因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方式,多数老年患者不愿接受,且易出现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对治疗总体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心理护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有助于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依从性。本研究以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本科收治的72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目标,探究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针对目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本科收治的72例老年患者,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总计患者36例,涵盖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小年龄为62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67.03±1.02)岁,其中28例患者需接受普外手术治疗,8例患者需接受其他手术治疗。观察组总计患者36例,涵盖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最小年龄为61岁,最大年龄为92岁,平均年龄为(67.04±1.03)岁,其中,27例患者需接受普外手术治疗,9例患者患者需接受其他手术治疗。以统计软件对两组老年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研究。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体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2)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要求,择期手术;3)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意识模糊的患者;2)排除患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患者;3)排除患严重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组围手术期辅以常规护理干预,涉及内容包括:体征指标监控、疾病知识宣教等。

观察组围手术期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涉及内容包括:1)术前心理干预。患者入院时,护理者应主动、热情接待,注意言谈举止,确保言语文明、动作规范,同时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内容,耐心、细致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从而消除患者疑虑。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主治医师、麻醉师等,同时通过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室内设备与环境,并简略讲解手术过程及所需用时,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另外,护理者需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基本信息、争取家属配合,共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指导患者掌握有效放松及康复锻炼技巧,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握拳法、环泵运动,抬臀运动及床上大小便方法等。术前1d进行访视,调整患者心态,可通过为患者播放轻音乐等方法进行心理干预。2)术中心理干预。将手术室温度、湿度调整至最佳,麻醉师、护士应面露微笑接纳患者,核实患者资料,解答患者疑问,安抚患者情绪。手术开始前需对患者进行麻醉,护理者需面露微笑,从旁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放松,且实施专业操作。注意做好老年患者的保暖工作。手术期间切勿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信息,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冷静地处理,避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可通过按摩患者受压位置、轻握患者手来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感觉受到重视[2]。3)术后心理干预。患者完成手术送回病房后,护理者应及时向患者传达有利信息,从而消除患者的担忧、疑惑。定时进行病房巡视,注意查看患者的体征指标及状态变化,叮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如患者感觉疼痛难忍,遵医嘱合理运用止痛剂,且利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按时给药后即可缓解痛楚。为患者细致、耐心讲解术后引流管的留置作用、时间、更换频次及翻身活动时注意事项,妥善固定等,指导并督促患者术后深呼吸、有效咳嗽等康复锻炼方法,协助患者床上排尿、排便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并协助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消除孤独感。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并叮嘱患者按时复诊。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心律指标,对比差异性,以SAS量表、SD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心态变化进行分析,总计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血压指标、心律指标、SAS评分、SDS评分表示为(±s),进行t检验,以P值为判定标准,对组间差异情况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血压、心律指标比较

未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心律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心态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一段时间心理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较一般护理模式相比,其特点在于借助护理者言语、动作、态度等对患者进行有意识的影响,进而调整患者的负性心态,保障治疗质量[3]。一般来讲,患者对手术治疗多持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围手术期间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手术治疗质量及预后康复均造成危害[4]。尤其是老年患者,因身体器官、组织不断衰弱,极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疾病,加之心态不稳定,更易出现不良情况,因而需重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工作。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术前心理护理解答患者疑虑,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术中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支持,强化患者治疗信心,通过术后心理护理消除患者顾虑,保障治疗质量[5]。

总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更稳定控制血压、心律,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秋燕,严春林,王金凤.老年眼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195.

[2] 金爱花,金海今.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8,(49):176.

[3] 田作妙.老年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4):1720-1721.

[4] 薛美琼.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医疗装备,2018,31(23):203-204.

[5] 廖雯,匡雪春,胡懿,等.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疗效[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07):1539-1544.

猜你喜欢

心律血压指标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最怕啥
消炎止痛药会增加心律异常风险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方法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