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宣教

2019-12-23孙旎于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健康宣教

孙旎 于雷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IVF-ET)过程中的护理宣教价值。方法:选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组联合应用护理宣教。统计两组的治疗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宣教组的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宣教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远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满意度;健康宣教

文章编号:WHR2019031066

自辅助生殖技术问世以来,为患有不孕不育症的家庭点亮了指路明灯,无数的家庭从中受益,但也有一些家庭屡次尝试,却始终未能得偿所愿,患者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依从度差、不配合治疗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为研究护理宣教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价值,本文作者通过对10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宣教,统计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n=50)和对照组(n=50)。宣教组受试者年龄28~35岁,平均(31.02±1.22)岁,不孕年限(5.17±1.62)年;对照组受试者年龄27~33岁,平均(30.58±1.34)岁,不孕年限(4.22±1.31)年。经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情程度差别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对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手段和过程(促排卵阶段、夜针日、取卵)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根据医师医嘱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或向上级医师进行汇报。

宣教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健康宣教。宣教时采取以团体宣教为主,针对性、个性化宣教为辅的宣教方式,用词应当慎重,态度应当亲切良好。受试者入院当天,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问诊,深入了解受试者的治疗诉求,同时要对受试者的工作环境、家庭状况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根据以上信息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定时进行护理宣教,号召患者夫妇都参加宣教,邀请科室内知识丰富、水平高超的医师作为顾问,对不孕不育的病因、诱因、现有的治疗手段进行具体讲解,围绕IVF-ET相关技术的起源、治疗原理、当前形势、治疗流程和促排卵技术进行重点介绍,使受试者对于本病以及IVF-ET技术有初步了解;对于治疗和护理时的措施、适应证、禁忌证等进行预先的交代;就宣教时受试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涉及治疗中有关风险及并发症等情况时用词应当慎重,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说明,使受试者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有特殊疑问和要求的患者应当进行针对性的沟通,解疑答惑,周到细致,使受试者真正做到“知情”“释情”。同时应注意,接受治疗的都是久婚不育,有多年求医经历的夫妇,因为长期的不孕不育,在长期生活中时刻面对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在人前有难以启齿的诉求和羞辱感,由于不育,夫妻感情也时刻经受着考验,心理压力极大,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研究表明,精神和心理因素与本疾病有较大联系,因此在宣教过程中应当做到耐心倾听,帮助受试者缓解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对不良心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受试者走出心理阴影,合理调整心态,提高其依从性,以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治疗。促排卵期间应当增加与受试者交流的机会,建立一对一的沟通渠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经护理,宣教组的周期取消率为24.0%,优质胚胎率为50.0%,临床妊娠率为58.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所示。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护理后,宣教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3 讨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使目前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利用促排卵技术,从男女双方体内分别取出精子和卵子,并在体外条件下使其结合为胚胎,再移植入母体宫腔内进行妊娠的一种助孕手段。

但IVF-ET也面临着失败的的风险,一方面是技术本身操作复杂,治疗周期较长;另一方面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等也是影响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患有不孕不育症的患者往往压力较大,对IVF-ET技术由于知之甚少,对治疗过程不了解,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治疗时配合度不高,依从性较差[2]。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助孕技术,同时也应当积极进行护理宣教,利用护理宣教,能够深入了解患者的各方面情况[3],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初步了解,提高其对于疾病的认识,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了解患者的诉求,使患者主动配合后续的治疗。

本研究中对100例本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宣教,结果表明宣教组受试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孙小玲[4]等认为采用护理宣教的方式更能提高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度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宣教的方式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袁莉莉.不孕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和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02):128-129.

[2] 王鸿英,梁红梅,韩英丽.认知护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4):1765-1767.

[3] 王晓琳,刘春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合并宫外妊娠患者人性化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31):106-107.

[4] 孙小玲,李敏,李晓琴,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23):73-76.

猜你喜欢

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健康宣教
精子形态联合精子核DNA在试管婴儿周期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多次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试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
多元化健康宣教模式对护生关键能力的影响研究
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研究
加强宣教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改良超长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