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2019-12-23孙淑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因素

孙淑蓉

【摘 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行首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2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57例和无深静脉血栓形成95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和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在年龄、有无内科合并症、麻醉方式、假体固定类型、输血情况、术后有无应用预防血栓药物、术后有无患肢主被动训练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内科合并症、麻醉方式、假体固定类型、输血情况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年龄、内科合并症、麻醉方式、假体固定类型、输血情况等有关,可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

文章编号:WHR2018101050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不仅可继发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还可诱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危害极大,如何防治并减少病死率是临床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15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行首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2例,排除关节翻修,既往血管外科手术史或血栓史,术前双下肢血管彩超发现静脉血栓,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有无烟酒史、有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2)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假体固定类型、输血情况、术后有无应用预防血栓药物、术后患肢主被动训练情况。

根据术后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57例和无深静脉血栓形成9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和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在年龄、有无内科合并症、麻醉方式、假体固定类型、输血情况、术后有无应用预防血栓药物、术后有无患肢主被动训练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P<0.05的7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内科合并症、麻醉方式、假体固定类型、输血情况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血流缓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多为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往往合并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器质性病变,加上关节病变、长期卧床等因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较大,术中患肢长时间保持被动体位、过度牵拉,可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术后切口疼痛、患肢制动及卧床,使血流进一步减慢、淤滞,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1]。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1)年龄:年龄越大,往往全身器官功能衰退及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越明显,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年龄的致栓机制目前仍未明了,可能与老年人血管内膜粗糙、内皮细胞受损明显、血流缓慢、促凝物质产生增多、全血和血浆黏度升高、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有关,而这些均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2]。2)内科合并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术后更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其原因在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大、中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凝血系统的活化加快,凝血因子和血液黏稠度增加,抗凝物质减少,使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增加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3-4]。3)麻醉方式:行全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较其他麻醉方式患者高,考虑为全麻使下肢血流显著减少,椎管内麻醉可扩张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增加下肢动脉血流,还可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4)假体固定方式:骨水泥本身是一种促凝物质,置入骨水泥假体时,骨水泥引起的局部血管内膜损伤及髓内压增高,均可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5)输血情况:近50%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需接受输血,以维持其正常血压和有效血容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本文结果显示,输全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更易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全血血液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血液黏稠度高,增加了血栓的形成有关。

参考文献

[1] 刘剑伟,蒋卫平.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防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1):4927-4932.

[2] 王震.全髋關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04):393-396.

[3] 姜琳琳,赵庆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9):1051-1054.

[4] 莫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01):55-56.

猜你喜欢

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