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的探索与发展
2019-12-23顾晓燕
摘 要:当代水墨艺术家以水墨的方式提出对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思考,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究,在艺术思想和表现语言上融入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甚至尝试消解水墨性,对传统水墨语言进行解构和重组,并以新的形式进行承载。部分艺术家突破水墨材质本身的文化价值,以多元的手法进行创新,探索语言转化,让新的感受和体验找到自己的话语方式,甚至揉入后现代的艺术符号,力求完成传统服务于当代思想的突破,关注现实表现时代精神。
关键词:当代水墨;多元;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实验;时代精神
当代水墨的探索应该秉承水墨的传统精神,彰显水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水墨表达的形式也不能为水墨而水墨,应服务于当下的生存状态与人文环境。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传统中国画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被传承,而当代水墨艺术家应该将其作为富有深刻精神内涵的语言立察当下,迎合时代气候,肩负社会责任感,表达时代所需的思考。如果当今的水墨创作者仅仅以老祖宗的概念化图式进行背诵式创作,那么无异于干嚼朽木。当代水墨创作者应该将眼光投向现实,不能一味高山流水,只存留赞美自然的情致,毕竟时代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古典与自然进入信息化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若脱离了历史的发展线路,仅以自恋式的文化符号和怀古方式延续下去,必然会扼杀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造力。当代水墨的创新与发展就成了当代水墨艺术家无法逃避的历史使命。如果创作还要继续以停滞不前的心态沿袭千古不变的程式和图式,不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性的探索,那么这些创作者也将丧失了当代艺术家的使命。
1 当代水墨的发展现状
越来越多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从过去中国水墨侧重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转向了对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重点表达现代都市人的困惑、孤独、迷茫、压抑及归宿感,以水墨的方式提出对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思考。在艺术思想和表现语言上,部分当代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借用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思维进行创作,明显突破传统水墨画的固有表现方式,使画面呈现多元的视觉形式。同时也有部分艺术家大胆突破单一的水墨玄素之情,巧妙运用色彩心理学的内涵,着意强调墨与色的结合,使画面更具视觉表达性和心理暗示性。如表现型水墨就扭转了传统水墨的温文尔雅,追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关注身与心、生与死、意识与潜意识、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新增长的审美需要。甚至部分艺术家运用拼贴的方式进行水墨创作,为水墨创作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一些抽象型水墨艺术家则强调对偶然效果的把握,作品的构成效果,媒介特征的发挥,也带来了一些新鲜的艺术空气。实验水墨艺术家为了突破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制约另辟蹊径,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符号来修正运用比较频繁的西方现代派图式,比如在作品中巧妙融入剪纸、刺绣、石刻、壁画、汉字等民间元素或艺术元素。一些年轻水墨艺术家则将当代形象、社会景观及后现代符号与传统图式巧妙结合,创作出具有图像意识的观念水墨作品。在这里,水墨本身的艺术语言价值退居次位,侧重对传统的长卷图式或视覺模式的表现,以置换突变性的方式掺杂进后现代的视觉符号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内容,是传统服务于当代思想的创作模式。
当然也有部分艺术家认为“当代水墨”是个伪命题,这部分艺术家认为目前国内的“当代水墨”艺术都不可取,只是材料而已,没有真正蜕变为“当代水墨”。倒是日本20世纪的一些水墨,比当下中国水墨更为前卫,因为他们似乎保持了水墨的哲学要素,当然形式也体现了这种哲学。而当下国内的所谓“当代水墨”,要么是用水墨材料表现西方20世纪出现过的一些艺术形式,要么就是百足之虫,要么就是网络流行“坏画”。面对一些国粹派所主张的排斥性态度,当代水墨的存在也会面临尴尬境地。
2 当代水墨的实验与探索路径
当代水墨的探索也比较注重语言间性的探索,侧重研究在间性地带的可能性,比如中西方语言的结合。人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宣纸本身的物质属性与生存价值,水墨有可能脱离它本身的文化属性,逐渐演化成仅为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媒介材质,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材质运用,呈现出比较多样的材质综合现象,如水墨与丙烯、水墨与水彩的结合,或者综合材料的拼贴、挪用与组合,纸质浮雕感的创作,这些手法侧重材质的方便性和表达性。甚至实验水墨尝试消解水墨性和传统哲学性,以新的形式来承载精神也是势不可挡的必然,比如一些艺术家对具象与抽象、东方与西方的语言和形式的结合研究,甚至抛弃水墨至上的原则,以大面积的色彩取代水墨进行表现。或者突破物形对情感抒发的制约,进入纯抽象的水墨化探索领域中。一些艺术家致力于对传统水墨语言进行重构和再造,运用西方式的构成方式,探索出新的视觉图式。更有一部分当代水墨艺术家摆脱了新文人画略显做作矫情的颓废情调,抛弃一些技术上的雕虫小技和玩味心理,进入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完成叙事性或寓意性的大型图像创作。这些艺术家尝试选择与当下有关的,最能表现这个时代精神和特点的,对艺术史具有发展意义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索。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人类社会呈现着大同趋势,艺术的生命表达必然更趋向于人性化。中国的哲学比较注重传承性,之前我们并未在当代水墨艺术作品中深度探讨人与社会的不平衡关系及人性自身的矛盾和挣扎,人性问题直观性地探索被传统文化中扬善惩恶、避重就轻的玄妙程式规避了,而西方古典思辨哲学发展到尼采肯定人性,到福柯以来提倡感官的线性发展,决定了艺术表达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蜕变。今天的当代水墨研究应该更好地参与社会,更多地表达时代精神和现实社会的诸多现象。所以,当下水墨无论从主题到语言的探索尝试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在为新的突破做准备。
3 当代水墨的探索存在着困境
水墨转型是比较艰难的,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材质表达的局限性,文化大绳的桎梏,与传统文人画的价值对立,国际接轨的对接点,甚至层出不穷的形态困境等问题。它的探索空间虽大,步伐却也很艰难。当代水墨探索存在的困境关键在于没有打破,有时候“水墨”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桎梏,毕竟传统这个封闭系统有很强的完满性,许多人在这个系统中传承着不可撼动的笔法、程式、单一化的精神象征等。新的审美需求所产生的多样化的图式和突破性的面貌及视觉效果的现代性与大众文化对水墨意境的要求和传统审美理想之间的矛盾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以及艺术家如何挣脱传统规范追求的艺术目标更自由的完成自己的艺术目标,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新的价值标准的树立需要几代艺术家的努力,毕竟当代水墨在大众文化中的认同性较弱,以西润中的创作方式对于国粹派来讲也具有一定的排斥性,超越中西文化二元论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命题。
世界大同,艺术是共通的,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应该思考怎样把水墨变得当代与全球化,把水墨作为一种本民族的独有语言去探索艺术共有的本质。就像毕加索从未说自己是西班牙的艺术家,而是世界的艺术家。我们更应该继承古代精华,针对传统中的开放和可发展空间结合时代语境做得更好。所以当代水墨要注重扩大和丰富绘画表现语言,完成语言转化,让新的感受和体验找到自己的话语方式,关注当代问题,向现实和生活回归,进入观念形态中探索一些具有思考性质的问题。当代水墨艺术家也应该从传统中挖掘一些具有当代因素的东西,参与世界性的对话,思考中国本土艺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应全球性的当代文化,从而完成多元化的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1]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鲁虹.中国当代水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顾晓燕,甘肃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