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消肿散外敷治疗骨折早期肿胀疗效观察
2019-12-23郝景平
沈 婕, 郝景平
(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 1. 骨伤科; 2. 护理部, 江苏 宿迁, 223800)
骨折是指由于病理或外伤等诸多因素导致骨质完全或者部分断裂的一种疾病。骨折早期软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肢极易出现疼痛、肿胀。肿胀对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易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1-2]。受伤后24~72 h是肿胀和疼痛高峰期[3]。骨折后尽快消肿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对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自制化瘀消肿散外敷治疗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2019年5月科室收治闭合性骨折伴肿胀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13~85岁,平均(58.73±16.4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7例,踝关节骨折4例,髌骨骨折4例,跟骨骨折2例,跖骨骨折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1~82岁,平均(57.52±14.15)岁;髌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0例,踝关节骨折8例,跟骨骨折2例,跖骨骨折5例。2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骨折复位固定后,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处,应用生理盐水250 mL+七叶皂苷钠20 mg(静脉滴注,1次/d)和冰敷进行消肿止痛。根据骨折部位肿胀情况,选择大小适宜的冰袋,装入医院自制的棉布袋中,敷于骨折部位,待冰袋融化成胶体状后及时更换。在冰袋冷敷过程中,每冰敷30 min 间断30 min,防止冻伤。使用自行设计的观察表,规范详细记录患者冰敷前、冰敷后6、12、24、48 h 5个时间段患者伤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情况,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骨折常规复位固定后,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处,应用生理盐水250 mL+七叶皂苷钠20 mg(静脉滴注,1次/d),配合医院自制化瘀消肿散(持续外敷48 h)进行消肿止痛。化瘀消肿散配方:三七30 g,大黄60 g,肉桂15 g,当归15 g,赤芍10 g,生甘草10 g,续断10 g,天花粉15 g。配置方法:上述药材烘干粉碎过80目筛,用蜂蜜将中药制剂按照1∶2比例调和成膏状,进行持续48 h外敷。实施方法:将调配好的化淤消肿散均匀的涂抹在石膏棉纸上(易于塑形、药物吸收),厚度为1 cm,覆盖范围超过骨折损伤处1~2 cm,再用一次性治疗巾将其石膏棉纸包裹(防止药物浸透污染衣物及床单元)。使用自行设计的观察表,规范详细记录患者外敷前、外敷后6、12、24、48 h 5个时间段患者伤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情况,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2.2 护理
1.2.2.1 病情观察: 观察患肢远端感觉、运动及末梢血液循环、疼痛、肿胀、皮温等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2.2 疼痛护理: 根据疼痛的原因,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给予相对应的处理。适当指导鼓励患者听轻音乐或看电视以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调节呼吸频率。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声刺激。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予镇痛药。
1.2.2.3 用药护理: 评估患者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遵医嘱给予合理用药,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汇报医生。外敷治疗前,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暴露患处,保护患者隐私。自制化瘀消肿散外敷于患肢最肿胀部位,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立即停止外敷。
1.2.2.4 饮食护理: 骨折早期受伤部位淤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该阶段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辛辣、燥热、油腻食物。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肿胀消除程度及天数等指标进行疗效评定。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出现皮纹,消肿时间<3 d为显著;肿胀程度减轻,消肿时间3~6 d为有效;肿胀程度无明显变化,消肿时间>6 d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4.85%(28/33),对照组为63.64%(2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表1。
表1 2组干预效果比较[n(%)]
3 讨论
闭合性骨折是骨折常见类型,好发于四肢。四肢闭合性骨折伴随的软组织损伤很难得到充分评估,患者在骨折复位后仍需忍受较为剧烈的疼痛,且预后更为复杂[4]。严重的肿胀可使局部组织血液供应及回流受阻,肌肉、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导致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5-7]。上述病理改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直接影响骨折愈合和预后。因此,如何早期、快速地消除骨折早期肿胀一直是临床骨科护理的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采用的自制化瘀消肿散外敷治疗是中医治疗外伤闭合性肢体肿胀的特色方式之一,方中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8];大黄性味苦,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具有活血祛瘀、清泄湿热的作用[9];肉桂味辛,温,归肾、脾、心、肝经,有温经通脉之效;当归辛温,归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止痛的功效;赤芍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生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续断其性温、味苦、辛,可续筋骨、调血脉;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有解毒、消肿、排毒之效。蜂蜜为中医常用之药,蜂蜜甘、平,能补中润燥、滋阴美容的功效,临床用蜂蜜及上述八味中药调和成膏药,可温经通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续筋骨,且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4.85%(28/33),对照组为63.64%(2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制化瘀消肿散外敷治疗对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消肿效果明显,也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自制化瘀消肿散外敷治疗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效果明显,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操作简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