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护士情绪劳动在国内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19-12-23闫冬梅李丹琳赵慧慧施梦瑶刘红玲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情绪护士

闫冬梅, 李丹琳, 赵慧慧, 施梦瑶, 刘红玲

(1. 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2.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3.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 内分泌科, 甘肃 白银, 730900)

随着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推广及优质护理理念的逐步深化,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在工作中,护士需要同时承担照顾者、协助者、教育者、管理者、研究人员等不同角色,这决定了新医疗背景下护士既要付出大量体力、脑力劳动,也要付出越来越多的情绪劳动。情绪劳动的概念由Pam Smith在1992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护理行业。情绪劳动又称“情绪工作”,指个体为创造一个公众看得见的面部或身体表现而对自身内、外情绪进行扮演与管理,以符合组织表达规则[1]。国内对护士情绪工作的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通过检索国内文献,应用系统评价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回顾现有文献,分析国内护士情绪劳动的发展动态,梳理该领域研究热点问题和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以“情绪劳动、浅层行为、深层行为、自然表达、表层扮演、深层扮演”和“护士、护生、医护人员”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4月。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纳入标准:①国内公开发表的与护士情绪劳动相关的文献;②研究对象为护士、护生或医护人员。排除标准:①原始数据无法利用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②研究类型为普通综述、会议论文、通知公告、给编辑的信等。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将检索结果导入Endnote X7.0剔除重复文献,再由2名独立研究者进行两轮筛选。阅读题目和摘要信息,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初筛, 进一步阅读全文进行复筛。对存在争议的文献,与第3名研究者讨论投票决定是否纳入。文献筛选完毕,2名研究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一般资料提取表独自提取数据,提取的信息包括:发表年份、发文省份、发文机构、是否有基金支持、研究类型、研究对象及所在科室等。

1.4 文献分析方法

采用Endnote X7.0文献管理软件,制定分析单元,包括题名、作者、发表年份、文献类型、期刊分布、基金支持情况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的研究重点进行分析。最终将所有的结果归类并录入Excel 2015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以量化形式呈现。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经初步检索CNKI得到91篇文献,检索Wanfang Data得到152篇文献,检索CSTJ得到70篇文献、检索CBM得到61篇文献,去除237篇重复文献,剩余137篇,再通过浏览文献的题目和摘要, 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如不能确定, 则通过浏览全文决定是否纳入。 最终纳入79篇文献。采用“滚雪球”法获取补充文献3篇,最终纳入83篇文献,其中期刊论文73篇,学位论文10篇,进行计量分析。

2.2 年度发文量变化

83篇文献均发表在2007年及以后,2007年1月—2019年4月护士情绪劳动相关文献量的年度分布见图1。

图1 护士情绪劳动研究的文献发布情况

2.3 发文地区、机构及科室分布

发文地区分布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地区为准进行分析, 所纳入的83篇文献来自我国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其中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文量较多,共42篇(50.60%)。见表1。

研究对象所在机构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医院和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占比65.06%);涉及科室主要分布在急诊科、ICU、老年病科;所有文献的研究对象中,医院一般护士占66.27%,专科护士占28.92%,其中又以急诊科、ICU和老年科最多。见表2。

表1 护士情绪劳动研究文献的地区分布情况

表2 护士情绪劳动研究对象的机构分布情况

2.4 文献的基金支持情况

纳入的83篇文献中,有23篇基金论文,基金支持率为27.71%,基金论文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区。

2.5 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类型,将83篇文献分为实验性研究、类试验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质性研究4大类。具体研究类型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护士情绪劳动研究类型分布情况

2.6 研究热点及内容

通过分析归纳发现,护士情绪劳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见表4。

表4 护士情绪劳动研究热点内容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文献发表数量分析

从论文的发表情况分析,有关护士情绪劳动的研究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起步较晚。图1拟合曲线显示,发表文献数量总体仍呈增长趋势,可见护理行业包括医院日益重视护士的情绪劳动策略所带来的利弊;积极利用其有利的方面,以促进护理行业以至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3.2 地域及机构分布分析

发文地区分布可反映各地区在护士情绪劳动领域研究和实践的活跃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护士情绪劳动相关研究的地域分布广泛,但也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发文机构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阵地,其中山东省在该领域的发展最早,论文产出量最多为14篇,也说明该研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提示应加强区域合作,增强学术氛围,促进科研项目的有效全面开展。从发文的研究对象所在机构及科室来看,主要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究其原因可能是三级甲等医院,特别是急诊科患者就诊率高,人员流动大,需要护士更多的付出情绪劳动,以及省市级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更加关注护士这个群体,且科研敏感度较高的原因。

3.3 文献基金支持分析

从发文基金支持情况来看,关于护士情绪劳动相关研究的基金支持率为27.71%,比例较低。这可能是由于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引入我国护理行业的时间较短,各地区对于护士情绪劳动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而且目前从国内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护理学科较其他学科研究竞争力较弱,护理人员科研素养相对较低,护理科研尚未受到社会及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导致基金支持较低。因此,研究者的基金申请能力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4 研究内容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关于护士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占比60.24%,现况调查性研究占比25.30%,说明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护士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情绪劳动策略的现况调查方面。

3.4.1 医院护士情绪劳动的现况分析: 随着学者将情绪劳动引入到护理行业后[2],护士的情绪劳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Henderson[3]调查研究发现:护士认为情绪劳动是护士角色的关键部分,使用情绪劳动能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适,其中深层扮演更具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从事救死扶伤工作的护士来说,使用深层扮演的情绪劳动策略,无论对于医院还是对于患者,都是具有及其重要意义的[4]。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研究结果稍有不同。从护士情绪劳动策略运用现状来看,陈晨等[5]对238名手术室护士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会频繁运用情绪劳动,而且更倾向于采用深层行为。这与高小芬等[6]、徐秀英等[7]的调查结果一致。邵荣雅等[8]对10家综合医院的750名护士进行调查发现,护士更倾向于运用自然表达及深层行为,这与王慧[9]的调查结果一致。王志宁[10]的研究表明,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更倾向于运用表层扮演,这与王丹等[11]的研究结果近似。但有研究[12]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更倾向于采用自然表达。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医院、人文环境、医院体制、管理政策、患者就诊量等的因素的不同所导致的。

3.4.2 护士情绪劳动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对护士情绪劳动的相关变量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探讨。关于前因变量,研究表明,年龄[13]、人格特质中的宜人性和责任心[14]、情绪智力[15]、心理弹性中的坚韧性、自强性和乐观性[5]、自我效能[16-17]、护理工作环境中的护士参与医院事物决策的机会[18]与深层行为呈正相关。曹素莲[19]的研究发现护士心理契约是其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周林红[20]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关于结果变量,研究证实,护士的表层行为与情绪耗竭[13, 21-22]、工作满意度[8, 23-24]以及职业倦怠[14, 25]呈正相关;李潘[26]研究表明,情绪劳动与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穆欣[27]研究发现,护士情绪劳动和心理健康两者具有相关性,良好的情绪调节对维护护士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从以上的研究成果来看,前因变量主要有: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情绪智力、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护士心理契约、护士工作环境等;结果变量主要有:工作满意度、情绪耗竭、职业倦怠、组织承诺、心理健康等。

3.4.3 护士情绪劳动的干预研究的分析: 国内仍缺乏对护士情绪劳动的干预研究和管理层面应用性研究。目前主要是在组织层面对护士的情绪劳动策略的引导及培训。通过情绪劳动的管理培训(科室小讲课、记录情绪日记、小组讨论的方法)[28]、PDCA循环管理方法[29]、巴林特小组团体心理干预方式[30]、认知重评团体干预[31]的方式来引导护士及时识别自己的内在情绪体验,积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对自身情绪劳动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使护士灵活而有效地运用情绪劳动的策略,降低不良影响的同时使优势最大化。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护士情绪劳动的干预对象样本量小而缺乏代表性、研究的干预措施较多,导致不同干预措施之间可能相互影响,研究者容易混淆多个干预措施的效果,并且只做了短期效果的监测,没有观察其远期效果,长期的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3.4.4 护士情绪劳动的质性研究: 护士情绪劳动是一种比较具有个体化体验的行为,但目前关于护士情绪劳动的质性研究甚少,往后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护士情绪劳动的研究发展迅速,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领域分布广泛,但是仍存在优势研究力量过于集中、基金论文占比低下,研究内容过于局限,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并探寻有效的干预方法,从影响因素入手,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去提高护士的情绪管理和情绪劳动能力,以期提高相应人群的身心健康水平。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只纳入了国内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后续的研究考虑可以综合多个外文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护士情绪劳动的现状和热点分析。

猜你喜欢

劳动情绪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