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锅炉埋管爆管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2019-12-23张路军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年16期
关键词:风帽流化结焦

赵 强,张路军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济宁分院,山东济宁 272000)

0 引言

某单位自备电厂1 台75 t/h 低速循环流化床,额定压力为5.3 MPa,额定汽温为485 ℃。2001 年投入使用后,一直未能带满负荷(最大负荷约为60 t/h),而且流化状况较差,在负荷大的时候,还容易出现局部结焦的现象。最近几年由于用汽量增加,为提高锅炉出力、解决局部结焦的问题,对锅炉进行改造。采取封堵布风板四周部分风帽,减少通风截面,提高风速、改善流化状况、强化埋管换热的方法,同时还对磨损严重的中、下排埋管进行更换。改造维修后,流化状况得到改善,没有再出现结焦现象,锅炉最大负荷提高到72 t/h。但改造后运行半年,即频繁发生爆管事故,爆管后,对泄漏的埋管采取封堵方法,然后继续运行,此后爆管事故不断,由开始间隔为1 个多月,后来最短的时候到2 天,致使锅炉多次紧急停炉,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 原因分析

1.1 检验情况

该锅炉密相区设计有埋管4 组,材质为20G,规格为Φ57×10 mm,外壁焊有防磨鳍片。现场检查发现两侧埋管基本完好,中间2 组多处爆管泄漏,爆管附近处埋管因冲刷也出现泄漏;部分埋管严重弯曲变形(图1)。泄漏、变形的埋管多集中在炉膛中部,爆破位置在埋管中上段,距埋管出口集箱较近。

埋管的循环回路为:锅筒中的水经集中下降管分配到埋管入口集箱,经埋管进入出口集箱,然后经连接管进入水平烟道左右包墙水冷壁,再经连接管进入锅筒。分析埋管的水循环回路,其设计符合要求。

1.2 腐蚀和高温氧化,使埋管冷却变差,导致材料超温

宏观检查埋管无明显磨损痕迹。对爆口附近可测量部位进行测厚,测厚数值均在(8.5~10)mm,剩余壁厚远大于最小壁厚,可以判定磨损减薄不是造成爆管事故的原因。

对锅炉埋管维修管材原始资料进行复查,对割除下来爆管的管段进行光谱分析,数据符合GB/T 5310—2008 标准的要求。

图1 变形的埋管

对变形和爆破的埋管进行检查,发现变形最严重的管子,外壁颜色发黑,外壁氧化层厚度约2 mm。发生爆管的埋管有轻微胀粗现象,爆口为纵向开裂,爆口边缘为钝边(图2),其开裂严重的1 处长度为140 mm,宽度最大处为4 mm。具有长期超温爆管的特征。

对爆破和变形严重的埋管进行割管检查,发现管内生成的氧化层非常严重,较少的厚度也>2 mm,有的已经形成块状(图3),将管内基本堵死。其颜色为黑色,较疏松。经分析,Fe3O4为10.9%,Fe2O3为87.2%,Na3PO4为1.8%。

埋管为更换不久的新钢管,由于未进行碱煮和钝化,未能在表面形成良好的钝化保护膜,使运行中腐蚀加剧。当锅炉给水中含有氧时,就会使炉管电化学腐蚀加剧,其最终腐蚀产物为Fe(OH)3,脱水后为Fe2O3。在(450~570)℃时,水蒸汽也会与碳钢发生反应,生成疏松的Fe3O4,当温度为570 ℃以上时,其反应生成物为Fe2O3。

由于生成的Fe 的氧化物比较疏松,再加上汽水流动、锅炉振动等不稳定因素,氧化层有时会出现脱落现象,汽水与剥落氧化层之后的碳钢表面继续反应,或者是通过疏松的空隙与碳钢表面反应,使腐蚀不断进行。由于埋管一般为与水平线夹角12°倾斜布置,腐蚀产物容易沉积,导致管内流通面积减少,汽水流动受阻,使埋管冷却变差,出现超温情况,随着氧化物沉积的增多,超温现象更为严重,最终导致埋管变形、爆管。

1.3 风室进风结构不合理,流化不好,导致中部埋管热负荷过大

锅炉风室进风结构如图4。由于采用前面两侧进风,A 区处于左右侧气流交汇处,在两侧气流强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A 区由于气流速度降低,静压升高,导致该处风帽中小孔风速高,流化好。而B、C 区为截面突变区域,会产生涡流。涡流的存在,使该处气流能量损失增大,同时使压头降低,因此该处风帽中小孔风速较低,流化较差。当给煤颗粒度较大时,该情况尤其突出。上述情况也是运行中B、C 区易于结焦的原因。使用单位也反映,在进行流化试验时,B、C 区基本没有沸腾现象。这样使中部埋管处于高风速区,换热强烈,热负荷较大。

1.4 改造、维修不当,加剧埋管热负荷不均的现象

图2 爆口部分形貌

图3 管内氧化物

在带有埋管的低速流化床中,埋管的蒸发量占锅炉出力的一半以上。因此在锅炉负荷变大时,埋管中水的含汽率比较高。该锅炉从频繁发生事故的时间看,都是在对布风板改造后发生的。布风板改造后,通风面积缩小,风帽小孔风速提高,牺牲了炉膛靠近四周浇注料的埋管的换热,使锅炉B、C 区靠近中部的区域流化状况有所改善,锅炉带负荷能力提高,但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风室风压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没有解决流化不均匀的现象。四周封堵风帽后,使改造前中部原本小孔风速高、流化好的地方,在改造后,小孔风速进一步提高,换热更为强烈,中部埋管热负荷过大,管内含汽率较高。倾斜安装的埋管也容易出现汽塞和汽水分层,最终个别管子会因产生的蒸汽量大,出现传热恶化,在埋管局部出现超温现象,过多的蒸汽一旦形成汽塞,循环流速会进一步下降,会加剧超温情况,也加剧了汽水腐蚀速度。随着腐蚀产物的产生,超温现象进一步加剧,进入恶性循环,导致过热爆管。使用单位在埋管爆破后,为不影响使用,抢修时采用了简单的封堵,使附近埋管热负荷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附近热负荷较高的埋管继续爆管。

图4 锅炉风室结构

1.5 爆管原因

综上所述,该锅炉埋管频繁爆管主要是由于流化不均匀、改造维修不当,使部分埋管热负荷过高,致使埋管内出现大量水蒸汽,导致传热恶化;而汽水腐蚀产物的堆积加剧了材料超温情况,最终导致埋管过热爆管。

2 处理措施

(1)更换变形、泄漏、封堵的埋管。更换后进行清洗和钝化,清除内部的氧化层,并形成致密的钝化层,降低运行时的腐蚀。

(2)对风室进风进行改造。改造示意图如图5。在两侧进风道内增加导流板,考虑到床下点火温度较高,因此采用了304 不锈钢作为导流板材料。导流板的采用,是为了消除B、C 两个涡流区,基本上使进入风室的气流以较为均匀的方式布满整个风室,减少风室内的风压的偏差。运行情况表明,其流化状况明显好转。锅炉基本能接近满负荷状态。

(3)恢复封堵的风帽,避免单根埋管热负荷过高,靠均衡埋管热负荷,提高锅炉出力。

(4)由于随给煤颗粒度的增大,要保证流化良好,小孔风速也要相应提高,因此运行中,要控制好给煤颗粒度。

图5 改造后的进风示意

3 结束语

经过上述处理后,至今已运行5 年,未在发生爆管现象,最大带负荷能力基本维持在70 t/h 以上。

猜你喜欢

风帽流化结焦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风帽大面积脱落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碳氢燃料管内氧化结焦影响规律研究
粉末燃料的沉降速度和最小流化速度分析①
高温流化糙米储藏稳定性的研究
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不同配比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
超临界压力RP-3壁面结焦对流阻的影响
轨道车辆废排风帽排风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散装水泥运输车流化过程的仿真分析
34
基于试验载荷的某重型燃气轮机结焦积炭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