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自贸区建设道路探索及问题研究
——以洛阳自贸区为例

2019-12-23王迪胡颖坤河南科技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洛阳高新技术负面

文/王迪 胡颖坤,河南科技大学

1 洛阳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及意义

1.1 中国自贸区建设的背景

自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陆,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东盟自贸区的发展,中国在一步步地拓宽开放程度,走上国际舞台。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得益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2013年9月和 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而自贸区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平台和重要节点。

河南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承担着推动内陆地区在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而洛阳独特的区位及文化优势使得洛阳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洛阳自贸区)的建设成为必然。

1.2 洛阳自贸区的设立意义

洛阳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时有利于扩大进出口,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洛阳自贸区还起到了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作用,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乃至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起到积极作用。

2 洛阳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2.1 经济与贸易领域问题分析

(1)配套金融体系滞后

自贸区发展的供需矛盾激剧,自贸区金融需求与供给缺口大。随着洛阳自贸区建设与招商引资步入正轨,其区域内布局的生产服务类企业将呈几何式增长,而“互联网+”所催生的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会逐渐暴露洛阳自贸区发展过程中配套金融体系的滞后。

(2)高新产品出口受制约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接轨,洛阳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连年呈上升趋势,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意味着市场竞争手段已由原先单纯的价格竞争转为现在通过流通领域引发的竞争,包括质量竞争、技术竞争、销售渠道等全方位方面。这使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处充满阻碍和压力,从而使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2 政策与制度方面问题分析

(1)“负面清单”制度亟需完善

负面清单的质量是其能否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关键,也是实施该管理制度面临的首要问题。如:负面清单中部分条款措辞模糊,对未来新兴行业预留空间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要求打破对企业类型的限制,但因企业性质的差异,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是对负面清单制度的更大考验。总体来,尽管负面清单的公布在外资管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投资壁垒依旧存在,新版负面清单仍然具有鲜明的过渡性质。

(2)缺少配套的法制监管体系

法制保障是自贸区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处理在自贸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贸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复杂经济活动中设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屏障,既能让自贸区健康运行,又不对区外经济构成负面冲击。在开放创新的过程中,有些可能甚至超出监管自身的能力范畴,这就要求其他部门做好协调工作,这就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人才与创新方面问题分析

(1)缺乏高水平科研人员

在河南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洛阳自贸区建设重点之一是高新科技园区,而河南省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稀缺,成为制约河南自贸区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根据国家教育网的相关数据显示,洛阳市内本科以上的高等院校只有四所,与 985、211 等高等院校林立的上海天津等城市相比差距很大。洛阳市与国家其他城市相比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科技人才不足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2)过度依赖政策导致创新不足

虽然洛阳市企业能独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种类很多,但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与高新技术产品总收入的巨大差距来看,所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谓毫无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出口参与国际竞争,而今大部分仍依靠价格优势层面,并非至为关键的科技水平。因此,企业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3 对策及建议

3.1 经济领域

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包括自贸区发展的经济体制落后,自贸内区外区发展不平衡以及高新产品出口受制约等阻碍洛阳自贸区发展的因素。

(1)提高和完善与自贸区配套的金融体系

首先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洛阳市企业争取信贷资金创造基础条件,为自贸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其次金融机构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在服务经济和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间找好结合点,要切实的为自贸区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工具。第三要发挥地方政府在银企合作中的平台作用,提高银企合作的工作效率和互信程度,增强金融机构对自贸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第四要进一步夯实金融稳定发展和支持经济增长的基础。加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公正。

(2)促进自贸区外产业的发展

相比自贸区内的产业,自贸区外的产业在关税,外汇,贸易自由和融资租赁公司方面的政策显得较为落后,因此自贸区外产业要抓住自身优势,努力打造自己产业的高端化,同时要进行自主创新,提高相应的技术含量,使一些产业能够得到充足的发展而最终使其具有国际竞争力。政府还要对自贸区外产业进行指导和支持,政府部门可以先在其中选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重点企业,以带动自贸区外产业的全面发展。

(3)走创造之路,重技术含量

走高新技术产品“创造之路”即是指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不断地创新拥有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而不再只是处于微笑曲线最低端的代工企业。为有效地避开自贸区内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落入“比较优势陷阱”,自贸区应该以“自主创造”为主要发展战略,使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通过其内部要素结构的改善,使强化技术与提高人力资本相结合。

3.2 政策领域

洛阳自贸区在经济与贸易等外部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是其建设的有力保证,而对于其内部的政策制度。找准发展方向,合理完善相关制度,是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1)明确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

洛阳自贸区的建设不能简单的复制已有自贸区的制度与经验,而是应在借鉴过程中对制度方法进行适时调整,一种新的制度只有适应新的地区的环境,才会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所以,我们在建设洛阳自贸区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解复制推广与试点创新的关系,明白政策制度类型与复制方法的关系。

(2)找准方向,完善负面清单透明度

我国自贸区所实施的负面清单制度仍然处于初创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对于刚获批的洛阳自贸区来说,在未来更需要采用一些改革方针与原则来不断完善,增加外资准入后审批管理的公开性。推行负面清单变动的程序透明性。洛阳政府可以通过展示与负面清单有关的法律法规修改的过程,贯彻参与协商制度来实现。

(3)优化法律制度,完善监管体系

我国自贸区发展尚不成熟,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法律制度还存在着漏洞,而法制建设的落后也会阻碍自贸区的发展,所以洛阳政府应针对特定的产业制定详细的法律制度,对涉及多个领域多边关系的行业也必须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以保证自贸区安全正常的运转。

3.3 科技和人才领域问题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有力保障,洛阳自由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科研人才短缺和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不对接等问题。可以通过引进海外人才,优化自贸区优惠制度等措施解决遇到的人才与创新的问题。

(1)全球配置人才,降低准入门槛

伴随着洛阳自贸区的发展,企业对金融人才、国际化经营人才、市场营销类人才等的需求拉大了人才的缺口,只有引入国内外高端人才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在人才市场方面,可以通过降低外资人才中介机构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2)优惠小幅度,制度大创新

鉴于已有自贸区所出现的问题,洛阳自贸区应吸取教训不再通过形成“优惠政策洼地”来实现对外开放,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倒逼开放,为复制改革到区外形成可借鉴经验。通过打破垄断、降低门槛等开放性手段来倒逼改革,推进洛阳自贸区的发展。

猜你喜欢

洛阳高新技术负面
洛阳正大剧院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洛阳自古繁华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