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参与式审计监督模式初探
2019-12-23马晓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镇中国人民银行庄浪县支行
文/马晓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镇中国人民银行庄浪县支行
1 参与式审计监督模式
1.1 部门联动,优势互补,破除业务条线壁垒
管理层高度重视内审工作,每年统一安排部署重点监督领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把手”亲自审定内审工作要点,在年初和年中工作会议上,对内审工作进行强调并做出具体安排,要求严守风险底线,着力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内审方式、更新内审思路、整合内审资源、提高内审成效,形成合力开展好内审监督工作;纪委要求内审工作要融入“大监督”工作机制,始终关注“红线”、“底线”问题,不断增强风险揭示和防范能力,坚决控制各类风险隐患,提升内审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各业务条线分管领导也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内审工作提出监督要求。内审部门也严格按照兰州中支党委的工作要求,联合被审业务条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抽调业务部门骨干组成联合审计力量,加强交流沟通,充分共享信息,统一思想认识,减少审计阻力,有效化解内审力量不足与审计需求增长的矛盾;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对审计监督内容的信息优势,共同制定审计监督方案,确保监督无死角;统一开展审计监督和业务检查,提高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现场沟通解决审计中存在的疑惑,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更易达成共识,有效增强业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认同感,提高内部审计认同度,增强业务部门审计问题整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上下联动,以查代训,破除内审层级壁垒
基于加强内审业务条线垂直管理力度,全面加强辖区内审队伍管理,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内审干部,将抽调下级单位内审人员参与到本级审计项目作为内审业务培训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的抽调市州部分青年审计骨干全程参与审计监督项目,通过以查代训,增强内审条线交流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交流,在审计实践中做好全辖内审人才队伍建设的“传、帮、带”,逐步提高内审业务条线审计监督能力,不断增强风险防控力量。
1.3 更新理念,打造精品,着力提升审计质量
树立审计精品意识,改进审计理念,优化审计方法手段,加强全过程项目质量控制,努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确定风险导向和问题导向审计模式,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审计思路,从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现场审计到审计报告全过程,始终围绕“防范风险,解决问题”,查深查透,不留死角,着力打造精品审计项目。善用计算机审计辅助系统、excel 电子表格等,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实现快速筛查审计疑点,准确确定审计线索,精确定位审计目标等功能,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1.4 多措并举,拓宽渠道,有效落实成果转化
建立审计交流磋商机制,在审计全过程中始终畅通和管理层的沟通交流,每项审计工作报告都呈报管理层批阅,并分别呈送“一把手”、业务分管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畅通审计成果在管理层的转化运用。建立审计发现问题通报机制和问责机制,根据审计发现问题提炼形成综合分析、专项通报、审计案例等材料,向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全辖区通报等形式,有效扩大审计成果运用的范围和广度。扩大审计成果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会计财务、办公室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财务经费考核、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审计成果“一果多用”。
2 主要成效
2.1 质量齐升,审计力度不断增强
近 3年来,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 81 个,审计项目连续 3年荣获上级单位评选的优秀内审项目,内审质量评估工作在内审工作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内审工作得到本单位管理层的充分肯定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内审部门连续 3年荣获本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基于审计实践撰写的 3 篇内审调研获全辖重点调研课题二等奖 1次、三等奖 2 次;1 篇内审调研获全国内审协会理论调研二等奖;3篇内审调研获全省内审协会理论调研一、二、三等奖。
2.2 纠改得力,审计成果持续转化
近 3年来,发现问题 573 个,提出整改意见 282 条,审计报告累计获“一把手”批示 40 多次,下发审计通报 8 次,审计问责 10 人次,与业务管理层有效沟通 100 多次,其中:2016年度全省综合业务考核对审计发现存在违规问题的两个辖内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向主管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提议在相应目标管理考核中名次降档考核。针对当前财务预算管理的严峻形势,与会计财务部门联合组织举办预算管理、基建管理专题辅导讲座,举办全辖相关审前视频培训班,有效扩大审计成果影响, 切实提升了风险防范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3 建议
内审监督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大监督”工作机制,加大发现问题总结分析力度,综合研判风险分布、严重程度,有重点的安排后续审计和连续审计,防止屡查屡犯。着力健全审计发现问题通报制度和审计交流磋商制度,定期汇总审计情况和成果,有力促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不断强化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提升发现问题和查找风险的能力,发挥内审“啄木鸟”作用,更主动履职尽责,更敏锐查找风险,更深入防控风险。加强与外部监督力量的互动交流,积极了解掌握外部监督重点关注内容,提前做好内部风险警示排查,充分发挥内审“防火墙”作用。